同居一室为何“低温交往”?

2013-12-29 00:00:00陈翔林亦旻何瑞琪徐静
今日文摘 2013年14期

一个月内,两位学生的不幸离世让人们唏嘘不已。复旦研究生黄洋疑遭舍友投毒去世,同日晚10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同寝室的同学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身亡。

相关讨论在网上掀起浪潮。记者了解到,当代高校学生在交往时,类似的过激行为仅是极端个案,但交往不深、时有矛盾的“低温交往”的现象,则符合很多大学生的现实感受。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曾经如此美好、单纯的“宿舍友情”,竟然出现腾腾杀气,令人扼腕。新时期大学宿舍中,存在哪些可能破坏同学关系的因素?如何看待这些关系中的挫折,如何缓解并维护好友谊?

暗流涌动的“低温交往”

不少学生反映,居住习惯不合、争取奖学金、恋爱纷争等都会致使朋辈交往“情感低温”,同在一个屋檐下却互不理睬。

同宿舍的学生作息习惯不合,最容易引发摩擦。广东某高校大一学生小刘说,每当要晚睡或通宵赶实验报告时,一位睡眠浅的舍友总会冷嘲热讽。

每逢申请奖学金时,班级里会暗流涌动,互相打探、核查加分、偷取账户的行为时有发生。网友“Naoko”在豆瓣论坛上说,她朋友的学校考研风气很浓,室友之间相互提防了四年,“最后发展到有人往她枕头里放了好几根针”。

当然,“情感低温”的现象并不是以矛盾公开化为代表,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李同学说:“大家都是成年人,再互相看不顺眼,也不会公然争斗。宿舍间传播流言,背后说闲话或打小报告的情况比较多。”

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的戴同学今年大四,临近毕业季,本来平静的宿舍关系突然蒙上阴影。“主要是压力太大了,很多舍友都性情大变,宿舍里的关系也紧张了不少。”如今,宿舍6名舍友部分同学之间已陷入冷战。

引发宿舍火药味的原因,在戴同学看来主要是“突如其来的压力”。他说,大家大二、大三都有事情做,都参加了社团,而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大四开始,大家找工作的情况不一样,有好有坏,还有没找到的,这些也会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

破坏宿舍关系主要元凶

男生篇:抽烟、熬夜、电脑游戏

记者曾经深入采访过石牌某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一个大四男生宿舍。这个住着4人的宿舍,里面发生的矛盾、碰撞极有代表性。广东人A同学告诉记者,他们宿舍聚会、谈心时间太少,“都打游戏了。”这4年里,大家一起吃饭的次数并不多,“晚上大多是上网、打游戏,饿了吃方便面。”

还有一些“磕磕碰碰”,比如一个同学喜欢抽烟,但其他三人不抽,这位同学吸烟时就会被赶出宿舍。A同学起床比较早,有时声响大,吵了室友,也拌过嘴。还有室友喜欢晚上看书,看到很晚,灯光就会影响到对面的一位同学。

女生篇:生活方式、家庭背景

武汉大学大四学生阿倩说,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家庭的女生在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异。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作息时间不一样,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有人则习惯熬夜通宵。

家庭背景不一样也会导致消费观念上的不同,有来自富贵家庭的孩子就会接受不了过于节俭的生活,“请人来打扫卫生也花不了多少钱,钱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自己动手?”

而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也看不惯“富二代”们的生活方式:“什么事情都要用钱解决,她们就不会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吗?”

缓解矛盾支招

1.有话说出来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黄同学说,舍友之间共同生活难免有差异,但关键是要互相理解,“有话要说出来”。就读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三的马同学也认为处理好舍友之间的关系并不太难,“只要把事情好好说明白,大家完全可以和和气气地解决内部矛盾。”

2.找到平衡点

从事街道社工的周小姐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思路:“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之间,人与人相处都有差异,关键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让一步,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平衡点。”

3.“约法三章”

武大女生阿倩说,习惯不同可以改变自己,观念不同可以互相忍让。通常这些习惯和观念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大家协商让步,互相调整生活方式来得到解决。

也有不少女生宿舍会通过“约法三章”的形式来对宿舍进行管理,比如轮班值日,收集公费,规定熄灯时间等。

4.大学宿舍管理可以更自由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张敏强认为, 复旦研究生黄洋被投毒致死仅是个案, 但大学生的朋辈交往中的“情感低温”问题,值得关注。在减少学生矛盾、营造良好校园气氛的目标上, 大学的管理可以更宽松更自由。“既然学生宿舍的问题很多是由性格不合和作息习惯不合造成的, 那为何不可以自由调换宿舍? ”张敏强说,应该改变学校管理“大包大揽”、为图方便“一刀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