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假日经济广告策略分析

2013-12-29 00:00:00蔡道成张侨
中国市场 2013年17期

[摘要]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现代消费特点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本文旨在研究三亚广告营销的效果,针对中青年消费群体在假日经济中的选择产生的影响得出相应结论,揭示广告给三亚带来的效益,可以让三亚在假日经济背景下投放宣传广告时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假日经济;假日消费;广告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7-0059-04

1引言

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个年头,三十年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迅速,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升,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家庭消费步入结构转型阶段。居民消费由日常的“吃、穿、用”等物质消费向更高层次的休闲娱乐、文化教育、旅游消费等方面转变。根据国际衡量标准,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已达到了小康水准,基本的生活需求已得到满足。2012年,我国GDP总额已居全球第二位,对外开放也在进一步扩大,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2假日经济概述

投资、消费、出口被称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主要依靠的是投资与出口的带动。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变为主要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带动,尤其强调了消费对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假日经济的出现,鼓励居民利用一部分存款进行购物、旅游、娱乐等消费,有利于拉动内需的增长。

1999年9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的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2006年,我国对节假日休息时间再次进行调整,将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人传统假日纳入公休体制,将“五一”长假缩短为3天。至此,全国法定有效带薪假日为11天,加上双休日,我国公休假日最长可达115天,约占全年的1/3。公休在普通百姓看来,是难得出行购物、旅游休闲的好时机,在商家眼里也就蕴含着无限的商机。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的国庆作为第一个旅游“黄金周”,长假七天由旅游带来的收益便高达114亿元。

三亚是一座热带海滨旅游城市,旅游业为其支柱产业,假日经济的产生同样为三亚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抓住假日经济的发展机遇,是促进三亚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广告营销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旅游宣传手段,而考量广告营销的效果,是检测广告宣传对三亚假日经济市场消费是否存在以此来调整广告营销的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3三亚假日经济发展前景的SWOT分析

“假日经济”是中国调整节假日政策以后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假日经济的火暴给长久以来不是很景气的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SWOT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挑战(Threats)四个英文单词,是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时考虑的四个因素,现已广泛运用于多种战略情况的分析。我们现在便利用SWOT分析法来对三亚假日经济前景进行简略分析。

3.1优势(Strengths)

3.1.1三亚拥有优良的旅游资源

三亚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国际旅游城市,拥有充足的日照和迷人的热带海滨风光,被联合国誉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三亚是首选度假过冬、疗养观光的目的地。夏季海滨度假也是优良选择,海滩洁净,不仅拥有中国最大的平民海湾——三亚湾,也有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大东海、亚龙湾,新近开发的海棠湾又将建成一大批高星级酒店及相应的娱乐度假设施,特有的热带自然风光结合日益完善的旅游设施,都使三亚成为独具特色的度假胜地。如此热带海滨城市的旅游资源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3.1.2人们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假日经济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多,已根本改变改革开放前以基础消费品为主的消费结构,中端消费已成主流。休闲消费成为现代消费方式的主流,即旅游、娱乐、购物等。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接受或尝试旅游等休闲消费模式,这种消费观念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扩散到二线或中等城市中去,拥有购买力和购买意愿是促使假日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3.2劣势(Weaknesses)

3.2.1距离目标市场的距离较远

三亚作为一座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在国内目标市场定位于大中城市有消费能力的中青年消费团体。位于中国最南端的三亚和目标市场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远,交通的便利性成为很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旅游者到达三亚的交通方式以火车和航空客运为主,而飞机因其便利性,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陆路运输上,由于没有修建跨海大桥,火车和客车都需要经过轮渡,给交通便利性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空运方面,机票价位浮动较大,旺季居高不下,是影响有出行计划的游客的因素之一。选择海运来三亚的游客多为邮轮出行,票价较为高昂,使得它的受众群体目前较窄,多集中于中高端消费群体。

3.2.2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虽然三亚长久以来一直是一座旅游城市,但是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并不够完善。酒店建设呈现漏斗状,中端水平酒店的建设供给不足,高端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三亚目前开发较完善的海湾分别为三亚湾、大东海、亚龙湾,其中亚龙湾作为高端度假区域,五星级酒店的建设密度之大,为全国之首,新开发的海棠湾等海湾仍在大规模建设高星级酒店。而中端市场目前却存在开发不足的现状。此外,旅游旺季,交通系统运转不畅等问题也是基础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3.3机遇(Opportunities)

海南岛作为中国南海的门户,一直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对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孔雀东南飞”,大批人才前往海南进行开发建设。2009年,中国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海南是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对三亚而言同样是难得的机遇。国家给予了很多政策优惠,为三亚发展假日经济市场提供有利条件。

面对消费向节假日集中的趋势,面对假日经济越来越热的趋势,尝试应树立全新的假日经济营销理念。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使得住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房企开始将大量资金改投其他经济项目,其中文化、旅游市场是投资热点,三亚作为国际旅游海滨城市,也成为投资商的宠儿。国内知名地产商、财团纷纷将目光转向方兴未艾的文化、旅游市场,将文化与旅游结合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是目前投资者青睐的投资方式之一。例如新建于海棠湾的万达影视广场,是为推广宣传舞台剧《海棠秀》而专门建造的旅游地产项目,目前正处在运行初期,在三亚旅游淡季吸引了大批散客前往观看。类似这样的旅游产品开发将是三亚未来发展的重要模块。

3.4挑战(Threats)

3.4.1收入水平的制约

消费的原动力在于收入的增加,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假日经济的发展只能是短期效应,难以维持长久动力,更难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而居民的收入水平受国家整体收入水平的制约,我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面临着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不健全、教育开支较大等一系列收入问题。假日经济的消费主体应为受假日影响较大的工薪阶层。有限的收入需应对种类繁多开销,但是他们的收入常被高估,因此如何设计出符合这个群体需求的消费项目,设计出能够吸引他们的广告,将是三亚发展假日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

3.4.2周边旅游城市的竞争

三亚虽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海滨度假城市,但是位于海南岛的其他一些旅游城市也在迎头赶上,而国内西南、东南海域的海滨度假城市也在积极迎接挑战,竞争日趋激烈。同在海南岛的博鳌、琼海都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中有所建树。博鳌亚洲经济论坛的召开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虽然与会领导人大多经三亚再到博鳌,但是博鳌的确开始创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国际上享有知名度。广西的北海海滨旅游业在蓬勃发展之中。三亚不仅面对来自国内市场的竞争,也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如泰国普吉岛、日本冲绳、韩国济州岛,都是三亚周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4假日经济下对中青年消费者广告营销的效果分析

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假日消费市场的潜力,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一项主要课题。广告营销是常用的营销手段之一,三亚在假日经济中,广告营销带来了多少利益份额,在三亚假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广告营销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这些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采用以下两个计算模型,来衡量广告营销效果。

笔者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方法,方式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因此本文所采用的样本基数为182。

4.1PFA购买率分析

沃尔夫“PFA”评估模型实际上是把理夫斯的“使用牵引率”模型进一步细化,它是通过询问调查方法,将被调查者划分为接触广告与非接触广告两大群体,进而甄别购买者与非购买者人数,由此测量“因广告而带来的销售效果”。

在调查询问时,首先要确知消费者是否看到或听到有关三亚旅游或三亚其他信息的广告,然后再询问是否在三亚进行过假日消费,然后将所得数据列示出来,取得确切数据后,可计算PFA指标。

斯塔齐认为,看到广告与购买商品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看过广告且购买广告商品的人中,不一定都是受广告刺激而购买的。广告销售效果应剔除看到广告但非广告刺激而购买的情况。那么,这部分的百分比如何确定呢?斯塔齐以未看到广告者中却采取购买行动的百分比看做是看到广告者中“非因广告刺激而购买”的比重,因此,从看到广告而购买者中减去未看到广告者中却采取购买行动的百分比,剩下的就是“纯广告销售效果”。

4.3影响因素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亚假日经济市场广告营销效果的高低,同时可以总结出影响广告营销效果的相关因素。

4.3.1广告内容

广告的内容是支撑整个广告存在的基础。在三亚假日经济广告营销效果的问卷调查中,PFA的购买率为0.20,总体PFA比率为0.15,所有购买者PFA比率为0.46。

调查显示,消费者大多对三亚景点宣传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关注度,最期待看到的是三亚景点宣传。其中,较多的被调查者都希望能够同时看到三亚多个景点的宣传,从而对三亚整体概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很多没有来过三亚旅游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对三亚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多停留在刻板印象,很多广告宣传都是关于酒店度假村等,对三亚的景点知之甚少。所以消费者很期待看到三亚除“天涯海角”外,其他的旅游景点信息。

4.3.2广告投放力度

在被调查的消费者,接触最多的媒体是网络,其次为电视。消费者接触的有关三亚的广告基本来自电视,以电视宣传片、影视作品广告植入两类为主。网络传播的广告多是酒店度假村的相关信息,缺少针对三亚整个城市进行宣传的广告。而电视广告中,影视作品植入广告通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2010年的贺岁电影《非诚勿扰》的热映,使得片中出现的三亚亚龙湾国家森林公园也迅速蹿红,获得相当高的知名度,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都是为了一览影片中出现的美丽风光。

4.3.3广告针对性

目前市场上投放的有关三亚的广告,专门针对假日经济市场进行制作的数量极少,多为城市宣传或酒店广告,缺乏针对性。消费者在面对种类繁多的广告时,会选择性地接受信息,因此对重复性较高的广告内容会采取忽略排除的态度,广告也因此达不到预期效果。现代营销不只是创造产品和服务,并把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送达目标顾客手中,而更应注重创造顾客、培养需求、扩大需求并维护需求的稳定增长。

5假日经济下三亚广告营销的建议与对策

营销创新就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某一方面或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广告营销也不例外。

5.1改进广告内容

参与填写问卷调查的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是三亚相关景点宣传介绍,紧随其后的是城市宣传,而对酒店度假村等信息关注并不高。而现在投放于市场上的广告,数量最多的是三亚酒店宣传。营销的效益来自于企业的产品、服务同顾客进行相互满足的交换,而顾客需求能否获得满足是这种交换关系的基础。

三亚的旅游业产值是三亚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广告投放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规划密切相关,但是这事关三亚整体假日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自为政不如整合资源,集中攻破,针对消费者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广告内容的修改投放。只有吸引到消费者前往三亚,才能产生相应的消费。

5.2网络广告营销

在传统旅游营销中,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通畅,信息的失真率高是影响旅游营销发展的“瓶颈”,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这一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网络现已成为和传统媒体并驾齐驱的一种传播渠道,甚至在一些方面的影响力超过传统传播媒介。网络营销是建立在互联网络的基础上,借助联机网络、电脑通信和数字交互媒体所进行的营销活动。为满足假日消费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以“4C营销理论”为基础,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功能,最大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以开拓市场、增加赢利为目标的经营过程,是现有的营销体系有力的补充。

网络是被调查者接触最多的媒体,其次是电视、报纸。网络的受众群体十分庞大,因此加大在网络上的广告营销,目标受众群体也将大量提升。

5.3提高广告针对性

不少受众群体反映有关三亚的广告内容同质化太明显,很多酒店、景点的宣传大同小异,缺乏针对性,消费者通常只是停留在观赏风光介绍的层面,却较难产生购买欲望。这一方面的问题不仅涉及广告宣传内容,也涉及广告宣传方式、宣传的时间等。调整三亚广告宣传内容、方式、时间,有针对性地面向不同消费群体进行广告设计开发宣传,不仅吸引顾客,更应潜移默化地通过广告培养一批具有相对忠诚度的顾客,满足顾客的需求,实现顾客稳定性。

6结论

综上所述,三亚假日经济发展优势和机遇大于劣势,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假日经济市场的营销手段从无序到有序,从盲目到理智,但仍需不断探索和创新。

(1)三亚假日经济广告营销为想了解三亚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更是一个三亚展现城市吸引力的良好平台。

(2)三亚广告营销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广告营销的范围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容易造成重复宣传和受众审美疲劳。

(3)在已有的广告营销中,广告对引起消费者消费意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不容忽视的。

(4)因此做好三亚假日经济的广告营销,能强有力推动三亚假日经济的发展。

假日经济为拉动我国内需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针对假日经济市场的营销手段纷繁复杂,本文针对三亚广告营销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对策。

参考文献:

[1]姜楠.我国假日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2]陶卓民,华东.假日经济对旅游业的影响及旅游发展因应对策[J].经济地理,2001(12):282-284.

[3]胡晨光,程惠芳.要素优势与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J].学术月刊,2012(5):86-93.

[4]方相望.假日经济营销方案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2010(4):52-53.

[5]夏晶.假日经济与假日营销[J].商业研究,2000(8):67-68.

[6]陆红梅.假日经济的营销创新策略[J].生产力研究,2006(2):97-98.

[7]黄聚河.论假日经济与营销创新[J].商业研究,2004(2):177-178.

[8]Donald R.Lehmann & Russell S.Winter.Analysis For Marketing Planning 5th Edition[M].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2:10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