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

2013-12-29 00:00:00蒋思雄
中国市场 2013年17期

[摘要]企业文化在企业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国外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新的趋势和新的特点。为此,笔者就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建设;国外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7-0043-02

1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会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影响企业经济中生产要素的质量,尤其影响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素质。而且,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软实力,还影响着企业经济的产业结构。特定的文化类型决定了特定的企业组织形态和产品的品质。劳动者的文化水平、道德水平、个人爱好,都有可能挽救或者摧毁一个产业。

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明确企业总体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和企业发展目标,形成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有助于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做大做强企业。目前,国家实行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政策,为企业推进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机遇。

2构建企业文化的新要求

2.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具体说来,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内容是:①把职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通过各种文化教育形式增强职工的责任感;②企业领导者要能够以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职工群众共识为基础,用职工参与管理及职工工作丰富化的精神和物质激励方式,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③以文化为先导,开发企业内文化资源,创造企业内良好的文化氛围,着重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④以物质利益机制、民主管理机制为保证,建立相应的工资福利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

2.2树立用户至上观念

顾客就是上帝,企业面向市场,就是面向顾客。具体说:①根据顾客要求和意见,开发、设计和制造新的产品,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不断和顾客进行交流,把顾客潜在的需要转化为现实的商品。②建立消费者咨询体系,尽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要。随着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升级,伴随产品质量需求的各种服务要求也应相应提高。③树立服务第一,赢利第二的观念,不把追求企业赢利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目的,要增强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行企业社会形象的不断开发。

2.3树立人类整体观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绿色消费”成了全社会共同追求的新价值取向。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环保观念将逐渐内化为一种企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甚至是经营理念。把企业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持续、稳步、协调地推进企业各项发展的进程。

2.4树立社会责任感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一分子,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作为企业,不但要把自己的产品作为人类文化积累的有机部分,还应当把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事业,以推动文化发展为己任。如积极扶持、赞助一些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推进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等。

3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企业文化的本质在于倡导以人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将员工置于管理要素的核心地位,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的内化功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实现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目标。

3.1建立人性化的培养机制

注重培养人才,既要尊重员工,又要发挥其潜能,力求把每个员工都用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因势利导,让每个员工都有成才的机会。江苏林海动力机械集团公司每年年初制订员工培训计划,要求每周培训不低于2~3小时,充分保证培训质量。打破传统的人才制度,设立初、中、高技能岗位,制定激励指标,选拔优秀的员工送往高校培训,根据技能工人的专业特长调岗定位,创造“人尽其才而用”的氛围。

3.2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是“鱼水关系”,管理者要放下架子,与员工亲密协作,真正成为朋友,急员工之所急,想员工之所想,尊重员工并设法将员工内心追求自我利益的趋力引发出来,指向正常而健康的发展轨道,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当员工感觉到管理者转变成服务者,感觉到管理者在帮助自己完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接受和感恩就是情理之中,员工就会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企业工作,与企业和谐共进。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推行民主管理对话,广泛征集职工合理化建议,把“帮扶困难职工结对子”纳入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开展各项活动,引导职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该公司一名职工身患重病,企业领导带头捐款,车间主任安排同事轮流帮忙看护。

3.3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精神需求和心理期待,保障员工的各种权益,保证企业发展的成果与员工分享。关注员工全面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职工掌握各种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引导员工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处理人际关系。

4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必由之路

首先,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推动者,着力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 “企业家”的文化,在企业运营实践中,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企业文化要有独到的见解,对企业发展要有长远的战略思考,努力提升科学决策水平。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战略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经营管理相融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所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可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的优势是:对内既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励员工工作热情,提高生产效率,形成创业动力;对外又能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要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目标。

最后,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认同。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员工形成统一的理念,并且贯彻落实。要通过在职培训、外出进修等形式,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员工都参与其中,从 “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 “我应该这样做”,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的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战略管理的需要。

5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为使企业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融合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培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5.1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 “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

5.2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融合

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

5.3企业文化必须获得企业员工的赞同

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要注重情感激励,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使职工确信 “企业是我的,我是企业的”,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让职工人人参与其中,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 “我应该这样做”,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5.4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

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创新,生命在创新,未来的希望也在创新。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勇于开拓创新,勇于承担风险,牢固树立创新是企业发展动力的企业文化理念,不断地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地开拓新思路、研究新课题、拓宽新领域、解决新问题,在思想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使创新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构建的基础,以求得企业的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高度关心和重视这项工作,不断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新经验、新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吴剑平.企业文化与CI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卢慧敏.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企业,2008(7).

[3]王春志.浅谈中小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