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西省作为我国经济能源大省,煤炭产量比重之大、煤炭产业地位之重使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综述了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背景、必要性和依据,并以阳泉市为区域案例,分析整合过程、效果和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后续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资源;资源整合;山西煤炭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45-02
煤炭资源整合政策已经率先在山西省展开并扩展到全国其他产煤省份,但如何从政策中分析其必要性,先进性和不足,提出后续的政策建议,使政策更加完善,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所要详述的。
1 政策含义和目标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政策,通过兼并重组、引导、监督、整顿等形式,以现有合法煤矿为基础,对两座以上煤矿的井田合并和对已关闭煤矿的资源及其他零星边角的空白资源合并,实现统一规划,提升矿井生产、技术、安全保障等综合能力;并对布局不合理和经整改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实施关闭,以达到煤炭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煤炭产业规范化的目标。
2 政策出台背景和依据
2.1 资源整合政策制定出台背景
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长期高强度的开发导致山西支柱产业单一粗放、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整合煤炭资源是满足我国能源需求的重要保障。煤炭企业发展良莠不齐,既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整合煤炭资源是山西经济可持续建设的必要前提。
2.2 政策制定出台的依据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政策的政策依据包括制定出台文件政策依据、地方国有化工作依据、国家政策依据。
3 主要文件及其基本内容
3.1 主要关键性文件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政策文件中,最重要的文件主要是:《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3.2 基本内容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主要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按照兼并重组的原则和全省各个矿区的资源赋存、产能规模以及矿井分布现状等,编制了《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明确了矿区和区域规模、煤矿企业个数、关闭淘汰矿井数量、产能产量。国家通过对整合工作设立专项基金、对整合后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等措施进行扶持。
4 政策的实施
4.1 基本步骤
山西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政策法令,并有效运用市场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省内煤炭资行了大面积整合,效果显著。
4.2 政策的实施
实行集中联合办公,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简化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密切配合,协调推进。
制定煤矿改造建设项目种类、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和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
5 各项保障措施
5.1 考核性措施
加强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和考核,按照省人民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分解目标,分年度对产煤市人民政府和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进行考核通报。
5.2 体制措施
晋政发〔2008〕23号文件、晋政发〔2009〕10号文件与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件等都专门规定了体制措施。
5.3 监督检查措施
一方面是省政府规定了监督检查。另一方面是职能部门规定了监督检查。
5.4 引导性措施
山西省出台《关于促进民间资本进入我省鼓励类领域的意见》,实施包括财税扶持、开放投资等一揽子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从煤焦领域向国家、省鼓励发展的领域投资转型,引导资源型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等,引导民间资本的流向。
6 实施效果
6.1 煤炭矿井资源得到整合
截至2011年5月,山西省矿井总数减少至1053座,大型煤炭集团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减少到130个,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70%以上的保留矿井达到了90万吨以上,矿井回采率由平均不足20%提升到80%以上,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由24.8%提升到81%,不具备办矿能力、产业水平低下的企业主体全部退出。
6.2 促进煤炭工业经济的转型
煤炭资源整合带来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为煤炭工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201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提出,山西省能源工业转型,要以循环经济为手段,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7 区域案例——以阳泉市为例
7.1 阳泉市煤炭资源整合的实施原则
科学规划、有偿出让和市场配置资源、坚持明晰产权和企业改制的原则。
7.2 阳泉市煤炭资源整合的主要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资源整合和关闭矿井,各县(区)煤矿数量要减少30%以上,重点关闭资源枯竭的小煤矿。整合后的煤矿只能一矿一井,只保留一套生产系统,使资源回采率明显提高。
7.3 阳泉市煤炭资源整合的整合效果
(1)矿井资源整合情况。阳泉市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彻底改变了以前煤炭工业“多小散乱”的状况。
(2)煤炭企业管理加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阳泉市出台“二十条”补充意见,在全市煤炭主体企业推行“统一管理、单独核算、按股分红”和“生产统一管理、安全垂直管理”的煤矿管理新体制,保留矿井建立了“矿长(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彻底解决了煤矿企业“谁说了算”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3)煤企转型。阳泉市紧紧抓住煤炭资金高度实施了“一个煤矿企业建设一个地面工业项目”的“煤与非煤”联动发展战略,努力将资源聚集的有利条件,在全省率先提出并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市瓦斯、煤矸石、矿井水利用率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了100%、160%和60%。
8 现存的问题及后续政策建议
8.1 存在的问题
(1)煤炭资源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在山西省煤炭矿业权的改革中,体现国家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的矿业权价款,目前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以行政或计划的方式确定,是以行政方式代替市场机制调节相关利益关系,既难以完全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也不能真实体现市场供求关系。
(2)政策实施后带来的新问题。资源整合政策实施以后,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改革涉及面大,也涌现出一些新问题,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煤炭企业跨地区管理,生产条件变化,资源回收率提高,安全生产,人员素质以及管理手段的变化需要及时解决。
②煤炭资源整合以后,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而相关产业的发展滞后,影响新的产业格局形成,需要培育新的增长点。
8.2 后续政策建议
(1)国家应推行有利于煤矿企业长远发展的措施。应引导和鼓励煤矿联合、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企业集团。引导、鼓励、支持省内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地方国有骨干煤矿和其他大中型煤炭深加工企业对地方煤矿实施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进行资源整合和改造,充分发挥大企业的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以股权为纽带,形成区域性的煤炭集团,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整体素质,为煤炭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2)加快我国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进程。政府应该在我国煤炭市场化配置方面加快改革步伐。政府应准确把握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能力的博弈,恰当地运用市场机制来实现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进而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
(3)区别对待不同区域间的煤炭资源整合。政府在指导煤炭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应根据本区域特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合理、规范的方针政策,指导煤炭资源整合有效、有序地进行。
9 综 述
煤炭产业的规范化,煤炭资源管理政策和改革是一项长久而意义深远的工作,我们经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改革政策的批判性继承和吸收,对全国其他省份更好地进行自身煤炭资源整合改革政策的推行提供了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昕.201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报告[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1.
[2]郭云,张雪岩,田艳芳.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效果分析[J].中国市场,2011(2).
[3]吴伟琴,崔娜.我国煤炭资源开采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