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能源的供给目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需求了,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够使中国经济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我国应该尽快地建立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制定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从而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针对低碳经济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希望对广大的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23-02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和污染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环境保护的理念融进了自身的发展战略中,通过制定低碳经济的政策、积极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的缓解全球污染。而一些国家更是把低碳产业作为了重振经济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必须抓住这次机会,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中国已经意识到了这点,并且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践低碳经济的先锋国家之一。
1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1.1 能源供给不够
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水平也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经济和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所以我国的能源供应紧张,甚至已经不能再满足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了。在能源机构中,消耗的最多的是煤炭,煤炭占了全部能源消耗的一半以上,因此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但是因为煤炭有个特点,其密集性太高,因此不但消耗的速度快,而且污染的程度也很深。
1.2 低碳技术偏低
我国的低碳排放量很高,但是技术水平却偏低,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研发出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比如太阳能发电、燃料发电等,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仍然是空白。因此,低碳技术得不到大力的发展。不仅如此,我国的公共环保意识也很差,公众在低碳、环保等方面的知识明显欠缺,国家体系也显得不完整。
1.3 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
随着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在随之不断地增加,据调查,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占全世界总排放量的30%。除此之外,工业生产的时候排放出来的气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空气。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很多发达国家把生产地迁入中国,增加了污染量和排放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国的压力。如果能够减少这种污染,就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1.4 国家的监管力度不够
国家虽然明确地规定了要减少排放,加大环保的力度,对各个行业的污染进行严格的治理。但很多措施并未被明确的落到实处,很多工厂的污水排放没有经过氨氮的检验,按照政策,应该落实重金属的污染责任追究制度,如果该地区有被污染的状况,就应该暂停附近所有工厂的生产和建设项目的进行,停止排放污染物。但是目前,这样的政策很少有落到实处的,很多地区即便是停止了生产和建设,也很快地能够恢复。因此,国家的监管力度不够。
1.5 大量的使用高污染能源
到目前为止,高污染的能源仍然未完全的消除,高污染能源又包括了燃煤、核电、煤矸石、粉煤、煤泥、燃料油等,这些能源都存在着较高的辐射和污染的危险性。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提高生产率,不惜采用高污染的能源,不但对当地的居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给生存环境留下了“后遗症”,因此,必须控制高污染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污染和排放量。
2 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意义
一般情况下,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够使地区免受空气污染,也符合所有居住人口的利益。从目前来看,我国的能源技术的发展远远不如发达国家,但如果采取一系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将可能限制工业和生产的发展,比如被迫关停一些高耗能的企业,会直接影响到该行业和市场经济。中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大国,所消耗的能源占到了世界的30%左右,因此中国面临着两重的压力,第一是因为工业的发展所需而不得不排放温室气体,这不但污染了环境,还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阻碍。第二是其他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以中国的排放量过多为由,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减少排放量。所以,只有发展了低碳经济,才能推动和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必须提前做好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因为我国的低碳经济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如果强制性的减少排放,就会影响到生产和经济,因此,如何继续履行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成为了我国的一个重要难题。关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策,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具体如下:
3.1 制定发展的战略
有关部门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遵循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原则,尽快制定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并且还要加大低碳环保的宣传力度,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提倡社会各界人士实行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从而引导大众选择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对于企业,则需要推行低碳生产和低碳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推出政策鼓励企业和生产商减少排放量。另外,还要积极的组织和发展各种环保组织协会,或者低碳经济协会。
3.2 优化产业的结构
如今,全球空气污染严重,气候呈现变暖的状态,能源供不应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没有得到调整。我国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并且建立一个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应该改变以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的结构,从而转变为太阳能、电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这样不但能够节约一部分资源,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的生产需要排放一定的温室气体,政府可以鼓励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或者对减少排放量的企业实施补贴、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首先,国家相关机构要引进低碳生产技术设备,再建立污染责任制,使企业自觉的担负起低碳生产这一重任,这样才能够让低碳生产的模式被众多企业所接纳和采用,并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经济。
3.4 大力推进低碳制度的法律建设
在目前来看,要想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对能源进行立法,建立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的合理使用。其措施主要又有: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源法和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强我国的能源体制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大力发展再生能源市场;通过法律途径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等。
3.5 实施严格的监管
政府部门和国家相关机构还要进行严格的监管,防止高污染的能源进入市场,从而减少污染和排放量。首先要进行质量管理和安全检查,在各个地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工业区建立质量监管的技术服务机构,从源头上制止高污染能源进入市场和企业。其次,要采取强制手段限制高碳的排放,最后还要对市场进行调节,增强减排能源有效利用的技术创新。
3.6 倡导全社会实行低碳理念
首先要低碳居住空间,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比如采用太阳能,或者是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此外,在选用制冷系统和取暖系统的时候,要选择节能型的。居住空间也要采用低碳的装饰材料,比如国家大力推行的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其次是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方面,一方面要推荐居民们采用步行或者自行车,实现零排放,另一方面要鼓励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还要限制私家车,减少它的行驶,从而降低排放量。最后要加强和改进森林的建设,积极地进行造林,扩大城市的绿化面积,因为绿化植物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效。
大力的提倡低碳理念,让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不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实现人们向往的环保生活与生态文明。我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几十年里,能否走到世界发展的前沿,基本上取决于低碳经济的技术和可持续经济的发展状况。
参考文献:
[1]赵笑梅.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企业导报,2012(21):8.
[2]张治.浅析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12(9):204.
[3]刘翠艳.论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0):1-3.
[4]卫明,黄小花.低碳经济我国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实践的契合[J].商业时代,2012(7):11-12.
[5]李沙沙.低碳经济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外资,2012(6):174.
[6]刘奕均.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国际碳交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0):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