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资采购中选择供应商的策略研究

2013-12-29 00:00:00杨利斌
中国市场 2013年34期

[摘 要]物资采购工作是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其中供应商的选择更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壮大。本文从分析企业物资采购中的问题和风险入手,就企业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的选择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商选择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05-02

1 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的管理问题

1.1 不平等的交易地位

虽然供应商和企业之间是平等的买卖关系,但在实际采购工作中,物资供应商常常遭到企业采购部门的不平等、不公正对待,造成损害供应商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的情况屡禁不止。

(1)企业常常会无故拖欠采购款,严重影响着供应商经营规模的扩大。

(2)物资供应商的问题投诉机制尚需健全。对于供应商的投诉,如果相关管理机构不进行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到物资采购机制的改革与推行力度。

(3)采购部门常常会单方面的更改采购合同,对因此造成的供应商的经济损失却不闻不问,不进行实际的经济补偿。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必要的补偿,必然会影响其竞争积极性,造成物资价格上涨、质量下降等情况的出现。

1.2 人为因素影响供应商的选择

物资采购工作由企业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人员进行直接操作,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有着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企业采购人员能力不高。物资采购工作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见识,包括合同签订、质量鉴定以及物资验收等环节。如果企业采购人员的工作能力达不到相应的采购需求,就会造成较大的采购风险,影响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2)供应商降价诱惑。为吸引企业采购,供应商往往会降低自身物资的采购价格,诱使采购人员前往购买。价格的大幅降低必然会造成物资总体质量水平的下降,进而影响到物资采购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3)企业采购人员收取好处。由于企业实际的物资采购工作都是由具体采购人员与供应商进行直接商谈,而供应商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私下行贿,严重扭曲了采购市场,甚至会导致企业对供应商选择的不合理模式的出现。

2 物资采购过程中的采购风险

在实际的物资采购中,企业面临的采购风险主要有内因型的风险和外因型的风险两大方面。

2.1 物资采购中内因型的风险

在物资采购中,企业所面临的内因型的风险主要包括:

(1)采购中的预付风险。在进行物资采购工作时,当企业将购置款预付给产品供应后,一旦出现物资的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运作,带来无谓的经济损失。

(2)采购中的验收风险。在采购物资时,企业不可能对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进行详尽细致的检查。若需要大量的物资引进,企业与供应商就得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当供应商将合同物资输送完毕,如果出现如数量、质量和检测前后不一致等问题时,由于采购合同在物资输送前就已经签订,会对企业的实际利益产生较大影响。

(3)采购中的存量风险。在采购物资时,如果采购价相对较低,往往会有大量的企业进行盲目采购,进而造成物资的大量囤积。这样虽然减少了一些采购成本,但过多的存量问题也会影响到企业的良性运作。

(4)采购中的合同风险。采购合同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最重要的一道利益保证,但企业签订的采购合同中的个别隐性条款有时也会威胁到企业的自身利益。

2.2 物资采购中外因型的风险

物资采购过程中,企业需要面对的外因型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采购中的价格风险。在市场中,产品的价格存在着一系列的不稳定因素,它是一种动态的、随时变化的市场要素。经常会有一些不法商贩在抬高自身物资的价格后再以稍低的价格吸引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物资采购,使企业因囤积大量物资而面临巨大的采购风险,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良性运转。

(2)采购中的质量风险。在完成物资采购工作后,企业会将所采购的物资投入到实际的生产和销售工作当中。如果所采购物资有着隐形质量问题的存在,就会对企业产品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既有损消费者的实际利益,也会对企业自身的品牌和信誉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3)采购中的合同欺诈。对于企业而言,物资采购合同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在采购工作中存在有合同欺诈的风险。合同欺诈现象主要有:供应商得预付款后潜逃;以空壳公司签空头合同,转手倒卖从中获利;以不存在的合同的主体身份和企业签订采购合同;以虚假证明或无用票据等作为合同的担保。

3 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选择标准

3.1 供应商选择短期标准

较低的采购成本,良好的服务水平,合适的商品质量以及及时的物资交付这几个方面是选择和评价供应商供货水平的短期标准。

(1)较低的采购成本。采购企业需要对供应商所提供的报价进行科学严谨的成本分析,在采购价格和交易费用都满足企业的采购需求时再进行报价采购。

(2)良好的服务水平。物资供应商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进行供应商选择的一项重要指标,供应商内部的各个作业环节与采购企业相配合的态度和能力越高,企业采购的获益也就越大。

(3)合适的商品质量。采购商品的质量是否符合单位需求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也是采购部门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价格低、质量差的商品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增加企业成本;质量高的商品不一定适用于本企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唯价,不唯质,只看企业需求。

(4)及时的物资交付

供应商物资交付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连续性。因此,物资交付时间也是企业进行供应商选择的必要条件之一。要充分考虑和调研供应商物资交付的确切时间,并以此来决定其是否能成为本企业物资的产品供应商。

3.2 供应商选择长期标准

供应商的物资供应能否长期而稳定是评估供应商选择的长期标准,主要在于其企业体制是否健全,生产能力能否达标,是否有长期合作意向,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能否符合采购企业的要求等方面。

4 物资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选择策略

4.1 对于进货渠道的选择

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工作时,进货渠道即供应商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市场的庞大性和复杂性,企业必须要规范物资的进货渠道,才能最大程度上确保物资质量和整体服务能满足企业自身的采购要求。

(1)选择在本企业自身供货网络内的供应商。企业供货网络内成员是企业进行物资采购的重要供货对象,它们普遍具有良好的信誉、供货渠道和售后服务。

(2)选择企业自身网络外的供货渠道。企业自身网络以外的供货渠道是对网络内成员的良性补充,作为临时渠道,只有在本网络供应商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时才会用于供货选择,如涉及专利和专有技术的产品、独家产品等单一货源的采购。

4.2 对于物资采购方式的选择

企业物资的采购方式,关系着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1)物资的小额采购。小额采购,是指企业的总采购金额低于10万元的物资采购方式,规模较小,效率较高。

(2)物资的电子采购。电子采购,即通过互联网完成物资采购的采购方式。这种模式规模较小,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发布就能满足企业的采购要求。

(3)物资的招标采购。招标采购适用于物资的大额采购,通过招标,企业更容易保证自身物资采购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最大程度上保障自身利益。

4.3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企业采购人员是该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实际操作者和执行者,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挂钩。因此,提高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1)加强能力培训。不断加强物资采购人员的相关能力培训,才能确保采购人员的综合能力可以满足企业自身物资采购工作的各项需求,确保企业物资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持企业的良性运转。

(2)加强责任意识。在物资采购工作中,企业要树立和强化实际采购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其在进行具体的物资采购工作时,时时以企业利益为采购基础、以企业利益为基本采购原则。

(3)建立激励机制。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企业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其实际工作效率,确保物资采购工作高质高量的完成,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4.4 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体制

良好的物资采购管理体制是确保物资采购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依据。一方面,需要完善已有制度,采购企业要认真检查原有各项制度是否适合企业当前的发展需求,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否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健全物资采购的管理制度,如采购价格的管理制度、订货合同的管理制度以及付款的管理制度等,明确责任和义务,做到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物资采购工作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产品质量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企业要从源头和根本入手,完善采购机制,增强物资采购工作运行的科学合理性,并结合实际,选择最适合的物资供应商,确保企业的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敏.企业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的选择[J].企业经营与项目管理,2010(1).

[2]刘军红.浅谈企业物资采购管理要点[J].现代商业,2009(9).

[3]郑新.企业采购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管理观察,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