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产品的流通关系着国计民生,包括菜篮子工程在内的许多利民惠民政策一直是政府和相关部门重点强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而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绿色物流信息网络体系,能够更好地解决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很多难以处理的矛盾,同时也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农产品物流;意义;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09-02
如今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三聚氰胺”到“染色馒头”,从“喷药大白菜”到“洗虾粉小龙虾”。各式各样对人体有害的添加物农产品充斥着整个农产品物流过程中,建立怎样的流通渠道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此种行为的发生,答案必然是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
农产品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其价格与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而“农贱伤农、农贵伤民”导致农产品价格调控成为政府的两难选择,进入2012年,出现了多种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农产品“卖贱买贵”问题时有发生。
据统计,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我国运输的空载率已达到40%左右,究其原因是由于市场规模小、信息流通渠道不通畅,从而造成巨大的成本损失。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会造成农民的盲目生产,每年的萝卜、白菜烂在地头无人收购的情况或者是农产品极度匮乏哄抬物价的情况屡屡发生;另一方面会产生高额的中介费用,据某公司提供,对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收取中介费,一般情况下,每10吨的价格大概在300~400元。这样,不仅会使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成本有所提高,同时也极大地损害了居民和农民的利益。
1 信息网络概述
信息网络的建设主要是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网络。近几年,利用物联网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成为许多政府、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它不仅能快速准确的收集、反馈信息,同时高效、绿色环保,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1.1 物联网的含义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又名“传感网”,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传感器、二维码等,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可以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物联网可以称为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1.2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
以物物网为基础,通过一些阅读设备对物品上的条形码或内置RFID 电子标签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网络将获取的信息传送至物联网的信息系统中。物联网的数据库信息系统是物联网技术的核心中枢系统,通过它可以完成对数据的共享共用、统一管理和物流的实时动态跟踪与管理监控等。
1.3 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流程图
典型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流程图可以构建如下:
首先,有关物品的名称、产地、类别、日期等信息将被写入电子标签,并且将电子标签贴附在物体表面或内部,在产品的后续流动过程中,通过数据编辑器可以对产品的流通加工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其次,附带有产品信息的电子标签在生产流通过程中,通过自身能源或外部能源可以将自身储存的信息主动发送出去,被天线接收后,发送至阅读器,经过阅读器的解读,从而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解读的数据信息。再次,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到物联网数据库,从而实现数据库内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产品信息的共享。最后,通过与计算机相连接的打印设备和显示设备,可以及时为用户提供方便。
2 信息网络建设对发展农产品物流的意义
2.1 信息网络建设实现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数据共享
(1)实现企业间和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通过数据库系统,企业各个部门可以查询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物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易等情况可以实时监控。
(2)信息网络建设可以实现政府监管部门和农产品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对农产品的流通做到实时监督、定期检查,更好地制定相关物流政策,及时应对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比如特殊时期农产品的紧急调运,不仅能快速解决居民的生产生活问题,也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3)信息网络建设可以使农产品物流链中的生产企业、加工企业、运输企业的信息共享,共同协作降低整体的成本,获得多赢的局面。
(4)信息网络建设可以实现消费者和政府的信息共享。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全民监督,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同时对农产品流通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及时反馈,共同优化整个物流过程。
2.2 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农产品流通加工中的各种信息都可以传输到综合数据库中。消费者可以通过二维码查询系统等软件,查询到农产品的来源、施肥及流通情况,居民可以更放心的消费。对于进入销售终端的农产品在抽检时也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追踪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问题,实现质量的可追溯。
2.3 信息网络的建设能增加农产品物流的效益,有效的降低损失
在这个各种信息充斥、经济市场和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必须要对物流网络的可靠性做出评价。通过信息网络的建设,不同类型的农产品信息可以同时在网络中传输,提高效率,增加农产品生产者的收益。据相关人员统计,苍溪农业信息网开通后,每年约有10万人次在网上进行交易,当地农民和云南、陕西、北京、广东、上海等地客商签订雪梨、板栗、核桃、柑橘等20 多个农产品的销售合同,仅一年内农产品销售量增加70%以上。同时,信息网络的完善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空载率,降低损失。
2.4 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向现代化交易市场的整体改造
通过网站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农产品交易信息、供求信息、行业资讯、新产品发布、物流配送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交易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提高效率,也使传统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消费者农产品交易流程向B to B或B to C的模式转变,有利于整个市场模式的改造。
2.5 实现产品的品牌化,提高收益、防止假冒
因为信息平台的搭建,使得农产品在种植、生产过程中便被标识,这也在无形中树立了品牌的独特性,防止假冒商标、品牌的出现,同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自2009年起平和蜜柚就应用了二维码系统,让琯溪蜜柚拥有新一代“身份证”,杜绝了市场上的假冒产品,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平和琯溪蜜柚”品牌的清晰印象和充分信心,而且其二维码蜜柚单价高出普通蜜柚1.6元,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
3 建设信息网络的建议
3.1 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畅通信息渠道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信息发布渠道比较混乱,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农产品流通信息的重复率达到50%。为了提高信息质量和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建立国内统一的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的搜集发布制度很有必要,可以形成新的物流链和电子商务流通链。
3.2 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连接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实现信息的共享
通过EDI 和POS 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通过GIS、GPS、Bar、Code、RF 等技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信息的有效应用。
3.3 转变信息引导模式,变“事后发布”为“事前预警”
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确定性,想要实现 “按需生产”,必须通过政府建立信息平台的方式,在搜集、i9m7Ot2plkwv7BvNY/rG/A==整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计算方式和现代的信息技术,计算发布蔬菜产销的预测预警信息,并通过各种媒介,及时、准确地将预测信息传达给农户,农户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种植品种与数量。同时,规范物流信息企业,对农产品的运输能力、运输结构通过信息平台进行预测预警,实现商流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
3.4 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实现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如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备,同时也要做好农产品流通各环节的监控,实现信息共享。要严格信息发布的审核程序,对发布信息要求有明确来源,并做好网络信息服务。
3.5 提高农民素质,强化信息意识
具体网络的搭建和实施,不仅需要技术人员的开发维护,更需要用户的使用和支持。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中计算机的普及率还不高,很多农民没有信息化的意识。所以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生产和流通。
参考文献:
[1]钱开胜.平和蜜柚使用二维码技术[J].中国果业信息,2012(53B1lE7Q5uZyiJmBuIssiog==).
[2]颜波,向伟,冉泽松,等.基于RFID的农产品物联网供应链信息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12(7).
[3]韩冰,李学工,初冬梅.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实时定位系统[J].经济物流,2011(7).
[4]张丽,余华,马新明.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系统平台[J].中国科学,2010(8).
[5]侯莎莎.北京打掉一“菜霸”团伙,全市大葱价格降约13%[N].北京日报,2011-01-26.
[6]段妍,胡永启.山东寿光白菜滞销场景直击:冷库内满地腐烂菜汁[N].中国日报,2011-04-26.
[7]石俊荣.陕西渭南农业网遭菜农质疑,3年仅发6条供求信息[N].西安晚报,2011-05-03.
[8]潘金生.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增值服务[J].经济师,2007(9).
[9]李如年.基于RFID 技术的物联网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6).
[10]任志宇,任沛然.物联网与EPC/RFID 技术[J].森林工程,2006(1).
[11]梁英宏.RFID 智能站点的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3).
[12]Donald J.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Bowersox[M].Beij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2.
[13]Welbourne E,Battle L,Cole G,et al.Build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 using RFID[J].IEEE Internet Computing,200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