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兵,等:瞄准省级园区目标 推进渔业转型升级
[摘要]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业近几年来以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目标,坚持走“规模渔业精养化、养殖技术科技化、生产措施标准化、渔业产品品牌化”的四化之路,真正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三年翻一番的跨越式目标,具体措施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养殖条件;强化统控结合措施,提升水产养殖质量;强化养殖特色品种,提升地域养殖优势;强化养殖科技应用,提升渔业发展后劲;强化产品品牌意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瞄准;目标;推进;转型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130-02
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业近几年来以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目标,坚持走“规模渔业精养化、养殖技术科技化、生产措施标准化、渔业产品品牌化”的四化之路,创造了一连串东辛水产发展史上的新纪录。其中2009年实现租金收入7179万元,经营创利220万元;2010年实现租金收入9936万元,经营创利336万元;2011年实现租金收入1156万元,经营创利5808万元,真正实现了三年三大步、三年翻一番的跨越式目标,大步行进在江苏垦区水产行业的第一方阵。东辛农场水产养殖公司先后被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认定为无公害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东辛水产养殖基地现已成为江苏省最大的国有淡水养殖场,被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评定为连云港市十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
在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过程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地养殖条件
东辛水产业起步较早,历史较长,但长期以来处于小而弱、分而散的境地,在农场经济总量中微不足道。近几年来,农场党委紧紧抓住东大滩盐田复垦洗盐排碱的机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养殖条件和环境,扩大渔业基地规模。农场先后筹集25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路、桥、沟、渠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了养殖区进排水完全分开、池塘混凝土硬质护坡、主干道水泥硬化等一系列工程。目前农场水产公司已铺设长达30千米长的水泥防渗渠道,混凝土硬质护坡塘口达到了6000余亩,其中2012年一年就实施了3500亩,水泥护坡投入使用后,不仅有效遏止了风浪冲刷堆坡导致池埂坍塌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池塘渗水难题,提高了水产养殖设施化水平。鱼塘使用年限由原来3年提高到15年以上,池塘容积较改造前增加了20%,鱼产量提高了25%,效益提高了10%以上。水产养殖面积从过去的20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22万亩,增长了10多倍;养殖模式从以前的单点零星养殖发展到如今的连片规模养殖,单体塘口也从以前的20亩/个发展到如今120亩/个。养殖基地新建了15千米水泥路和50千米长的砂石路,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框架已初具雏形。
2强化统控结合措施,提升水产养殖质量
在水产养殖管理和渔用物资经营上,农场严格实施“五统一、三控制”相结合举措,即统一“苗种繁育、投入品采购供应、关键性技术措施、品牌建设、产品销售”,控制“养殖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水产养殖基地按照水产品不同种类进行科学布局,分片养殖,从养殖塘口的土壤盐分、水质变化、适养品种,实施重点监测,进行分类指导,优化了养殖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益。水产公司统一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大厂家、大品牌鱼药、饲料等相关渔用物资,降低了渔业生产成本,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养殖户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水产养殖操作规程,养殖户“按章操作”,提高了生产措施落实的到位率;严格实施质量追溯制度,从产前苗种供应到产后市场销售,均有详尽的控制措施并记录在案,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的“东辛牌”水产品。“五统一、三控制”不仅保障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1年,水产公司仅代理销售饲料、鱼药等渔用物资就实现经营创收463万元,东辛水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
3强化养殖特色品种,提升地域养殖优势
东辛地处沿海,土壤盐碱含量本来就很高,加之盐场复垦匡圩改造形成的池塘,土壤含盐量更大。近几年来,农场根据复垦地排盐洗碱的要求,大力加强市场调研,不断进行总结探索,调优养殖结构,形成了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较强市场竞争力并且适合资源条件要求的两大特色品种和两种养殖模式。一种是原海水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这种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营养需求低、产量高、抗病力强等优点,对盐碱含量大的水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达65%以上,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另一种是北方人喜食的鲤鱼。东辛产鲤鱼色泽金黄、成相漂亮,深受北方省市市场的欢迎,而尤以友邻省份山东需求量最大,凭借地方特色和地缘优势,农场大力推广鲤鱼规模化养殖,成为鱼类养殖的最大品种。在高产高效水产养殖中,东辛实施主养南美白对虾和鱼、虾套养两种主要模式。按照连片、集中的原则,目前22万亩水面形成了“四大养殖区”,即南美白对虾主养区、鱼虾混养区、生态养殖休闲区和水产苗种繁育区。南美白对虾主养面积目前已达到5000余亩,年产对虾2000多吨,实现效益3000万元,平均亩效益超过5000元。鱼虾套养面积达到16万亩,套养模式亩效益提高到2000元以上,实现了鱼虾双丰收。
4强化养殖科技应用,提升渔业发展后劲
科学养殖是提高水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几年来,按照水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品种分布区域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发展要求技术体系的要求,农场大力开展职工养殖科技培训,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实施双向交流,年外出参观100余人次,培训水产养殖职工400余人次,培训率达到100%。为了水产养殖新科技的加速应用,农场从机构和人员设置方面予以配套,成立了水产养殖科技研究所,新引进水产养殖专业本科生3名,与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局、淮海工学院等部门和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协作。在养殖生产中,大力推广先进养殖适用新技术和现代渔业装备,先后推广了微孔增氧和格栅分隔养殖等技术,其中利用格栅分离,实行鱼虾套养,防止鱼类进入虾料投放区,不仅有效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提高了套养虾的产量和规格,平均亩效益提高了一倍以上。目前全场水面拥有自动投饵机和增氧机2400多(套),全部实现了自动投饵和高密度饲养,为规模化养殖增添了后劲。利用国家虾产业体系连云港站养殖试验基地落户东辛的信息、技术优势,2011年新建南美白对虾育苗场,从海南、厦门购进仔苗进行淡化繁育试验,一举获得成功。当年繁育虾苗6亿多尾,解决了农场与周边地区苗种供应难问题,实现销售收入480万元、利润120万元,平均亩效益近10万元。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大棚养殖对虾技术,实现了一年养殖两茬对虾,亩产量达到1500斤/亩,亩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为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养殖提供了技术储备。
5强化产品品牌意识,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水产品牌化经营是渔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的延伸和高级发展阶段,是联系渔业生产和水产品市场的桥梁,是把产品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从而获得良好而持久的经济效益的最直接的途径。近几年来,东辛在水产品品牌建设中,以公司化推动产品品牌化,以高质量提升品牌含金量。农场渔业生产实施公司化运作,水产公司负责苗种、投入品和产品销售,养殖户负责养殖生产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按照打造“东辛牌”优质水产品的目标,做大、做强、做响品牌。目前东辛生产的南美白对虾已经获得了江苏名牌农产品、市名牌农产品称号,建鲤获得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实施无公害健康养殖,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严格执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保证了农场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维护了品牌信誉。东辛南美白对虾和鲤鱼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基地面积达8000亩。东辛水产品已经顺利通过了HACCP体系认证,取得了通向绿色健康食品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品牌化运作不仅提高了农场水产市场知名度,而且改变了农场多年来“自寻市场、远征销鱼”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山东、上海、浙江等地鱼商竞相上门采购水产品的可喜局面。
参考文献:
金国鑫浙江温岭市“订单渔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市场,2012(45).
[作者简介]徐中兵(1968—),男,中共党员,经济师;徐中(1966—),男,中共党员,高级农业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