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信息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

2013-12-29 00:00:00王莹
中国市场 2013年42期

王莹:中关村信息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各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当前,信息技术产业正步入一个转型与创新的关键时期。中关村作为全国创新最活跃的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其转型升级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企业转型;中关村;信息技术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68-02

1中关村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称中关村),在推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成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地区。[1]

2典型企业转型现状

21联想集团

联想集团是一家营业额近300亿美元的个人科技产品公司,客户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集团由联想及前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所组成,发展至今历经四次重组,企业转型经验丰富。

211企业转型原因

(1)外部原因

其一,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业务分歧较大。

其二,计算技术的第四次迁移。

(2)内部原因

其一,管理跨度加大。

其二,高管团队人员构成过于单一。

其三,产品利润率需要提高。

其四,业务多元化。

随着新增业务包括海外消费PC、全球范围的服务器业务和存储业务、智能手机与智能电视的MIDH业务的拓展,联想的组织架构不能满足其发展。

212具体转型措施及目的

其一,重新划分业务,优化品牌定位。

其二,改变公司架构,提高决策效率。

213转型效果评价

通过企业转型,联想成功地实现了有重点的业务多元化,在保持主流市场规模的同时,顺利进入新市场。同时,也有助于联想从总体上提高经营业务的质量、树立产品形象、保持先进技术和建立完善的分销渠道的能力,最终实现改善盈利能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针对高端和主流产品线的创新能力以及进一步提升决策和执行速度。

22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中国惠普有限公司近10年内,一度让人仰望的惠普公司由于内外环境的各种作用,企业内部发生了相对剧烈的变动,在纠结中不断转型,在转型中几番徘徊,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2013年3月29日中国惠普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调整,整个中国惠普由3个大的业务单元调整为4个业务单元,分别由仪晓辉、符标榜、William和于志伟来负责。中国惠普的四大业务单元采用了垂直汇报的形式,符标榜和仪晓辉是名义上的中国惠普总裁,两人各分管一块业务,上述四人不存在业务上汇报关系。[2]

221企业转型原因

(1)外部原因

其一,市场空间受到排挤,市场份额缩水,消费者信心萎靡。

其二,横跨多个行业,行业竞争激烈。

其三,云计算等新技术影响行业发展。

(2)内部原因

其一,高层意见分歧大且变动频繁,同时导致转型战略仓促、频繁。

其二,利润率低。

其三,创新能力低。

其四,复杂的矩阵业务架构和汇报层级。

222具体转型措施及目的

(1)剥离瘦狗业务,进行架构调整

瘦狗类业务是指市场成长率和市场份额都很低,并且它们的利润率也很低。

惠普中国完成了新一轮的架构调整,将原有的三大业务架构调整为四大业务,分别是打印与信息产品集团、企业集团、企业服务集团、惠普软件集团。

(2)对战略进行及时说明,重新定位战略方向

及时吸纳新技术,惠普花费110亿美元收购大数据搜索公司Autonomy。全面整合包括商用笔记本、商用台式机、工作站、打印机和配件耗材等产品在内的商用产品线。

(3)PC新政

重新梳理产品和渠道体系,提升惠普在硬件领域的竞争力。尽快补齐包括打印和PC在内的全系列产品线,让更多的渠道伙伴加入惠普,在更多的地方卖惠普产品。

(4)品牌重塑

惠普已经重新调整产品服务体系,将建立新的质量控制系统,并且增加服务网点。

(5)开拓商用渠道,2013年一切向服务转型

为中国市场提供定制产品开发服务。通过在中国扩大地理覆盖、突出云计算和业务以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云计算将从提供小规模、以消费者为核心的服务转变为为企业级工作负载提供安全性、可预测性和可靠性。

(6)重新聚合老渠道、行业合作伙伴的力量

改变过去在大客户、渠道和产品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打通各条业务线,根据市场实施统一协同策略,由上而下地将高端产品和行业的优势输入区域市场。在PC和打印业务融合之后的协同效应下,改变整个生态圈的业务模式,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223转型效果评价

惠普的企业转型之路在近几年走得风雨飘摇,转型策略变动频繁,企业高管流动率高,企业出现过大范围裁员政策。一直在动荡中寻求转型的惠普在2013年4月又一次完成近来最大的一次企业转型后,股价已从年初的15美元左右上涨到如今的2384美元(截至2013年3月31日),累计上涨近60%,迎来了逆袭。

3分析与建议

31转型策略选择

转型策略的选择要考虑两方面——原因与目的。

311企业转型动因

企业受转型动因的影响作出转型的战略决定,因而,根据动因的性质,转型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外生性转型——面对机遇和挑战

由外部宏观环境的变化引起和由外部微观环境的变化引起。

(2)内生性转型——针对优势和劣势

由于自身竞争能力的降低和竞争优势的衰退,促使企业通过在管理模式、产品组合、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变革,提升企业的能力。

312企业转型目的——竞争力

企业转型属于企业战略决策,其实质是企业战略的变革,其根本目的是提升企业潜在和现有的竞争力。

32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正在转型的企业来说,会有一些推动或制约的因素催化企业的转型结果。当前制约中关村科技园区信息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有:

321资金与成本

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有商业银行设立的中小企业贷款,有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等多项外来支持,而且中关村管委会对园区内企业也有园区产业发展资金等多种服务政策,不少中关村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已成功上市,为自己提供保障。

322技术水平与人力资源

技术进步的主要阻碍是来自对新领域新技术的人才缺乏。而对已有员工来说,面对转型任务的重要性、急迫性和难度,领导给予员工的时间压力也比较大,从而影响员工为转型服务的积极性。

323管理层参与和管理结构

管理者们需要通过沟通、宣讲明确期望,阐明此次转型对公司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传递对下属提供支持的信息。而优化管理结构,打通沟通和领导参与的渠道,更能直接便于转型的开展。

324市场形势和行业趋势

IT企业与最终消费者有着密切的基础,市场需求的变化引领它们转型的方向。而现有行业趋近饱和,很难有大的突破,需要开拓新领域。

325政府和政策

政府对转型的支持力度和舆论导向,税收倾斜等政策普遍让企业感到力量,但是有企业员工表示希望政府财政补贴新技术产品最终用户的力度加大,帮助企业拓展新技术市场,并且对能耗高的产品逐步提高准入门槛,协助控制成本。

4综述

研究中关村信息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的实况,讨论企业转型的策略,并在对这些策略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出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提出影响信息技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将为其他信息技术企业提供间接经验。在丰富企业转型创新路径研究的同时,立足于提高企业自身实力,将有利于加强信息技术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对内外环境的重视,同时兼顾对内部因素的关注,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对于企业,这意味着竞争力将更具适应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对于行业,这将促进竞争进入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吴炜拥抱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中关村论坛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专场选粹[J].中关村,2011(1):30-33

[2]刘瑞刚中国惠普完成架构重整划分为四大业务集团[EB/OL].[2013-3-29].http://serviceiresearchcn

[3]马庆斌,刘妮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J].中国市场,2013(8).

[作者简介]王莹(1991—),女,满族,北京人,就读于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