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3-12-29 00:00:00董艳
中国市场 2013年42期

董艳: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现代企业要想取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管理;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2-0066-02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中小型企业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外在环境方面,消费需求难以有效突破;内部方面员工的待遇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成本越来越大。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除了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外,关键要加大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

1充分认清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内涵和重要意义

经济管理为企业组织开展的一项系统性实践活动,涵盖企业决策投资与经济管理融资等,属于一体化的经济管理工作链条。同时还包括对企业经营的经济分析、实施财务管理监督以及编制运营方案计划等工作。该类工作环节可谓环环相扣,同中小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紧密联系,且各类环节均是企业经营管控的核心关键,是决策层掌握企业管理的命脉。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其基于一定经济环境及客观条件,进行经济运营阶段的科学调控,进而实现预期结果。倘若企业经济管理停滞不前,企业资金运营便无法良好运转并获取优质经济效益,更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加强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企业的经济管理有助于企业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企业确定合理发展方向的指南;二是企业加强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可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因而经济管理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三是企业的财务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决策执行状况,以及技术指标的实现情况等,企业可以通过经济管理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通过全面协调地发展来促进企业的壮大。

2准确把握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努力,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质量有了极大地提升,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这种改善是相对的,与国际大企业相比较而言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

21创新管理意识缺乏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关键。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创新仍然只是停留在文字上的内容,没有真正成为企业上下自觉的行为。在企业中或是沿袭传统企业经济管理的模式,没有结合时代的特点,或是完全照搬照抄他人的经验,导致出现“邯郸学步”等问题。企业在市场中缺乏自我价值,难以体现其独特的吸引力。

22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市场的瞬息万变、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使得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一旦企业没有做好相关准备必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甚至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但在我国企业中,有很大部分尚未树立风险管理的意识,既缺乏对市场变化的预测,也没有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使得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有着极大的浪费,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隐患。

23成本观念尚未树立

粗放型的经济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的一个共性问题,造成企业的巨大浪费,影响着企业的长期发展。而成本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志,在我国企业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影响日益深入的今天,企业面临的困难会不断加剧,成本控制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成本控制需要全员参与,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对生产企业来说,就是以较少的劳动耗费,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

3强化经济管理,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31面向市场投资经营,做好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投资应科学面向市场,做好风险管理与可行性评估,进而编制优质投资方案计划,令经营风险有效降低。企业应将对内投资作为主体运营模式,对新产品应进行创新尝试投资。同时对行业前沿技术应实施合理投资。对人力资源则应做好全面培养投资。进而令企业自身拥有优秀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强化核心竞争力。一旦企业获取了一定经济效益,便可实施进一步的多元化投资与分散经营。再者,还应适时开展规范性投资,可参照大型企业管理经管理模式,借鉴其投资步骤,做好经济监理,完善经营投资规划设计与管控。同时应关注国家宏观政策,抓住局势特征,做好风险规避。

32提升法人经济意识,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当前,较多中小企业行使经营及控制权力,法人身兼多职,管理架构不尽合理,对于其核心竞争力提升极为不利。为此,中小企业应提高内控意识,强化风险及经济管理。考虑到财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中小企业应促进财务体制的全面完善,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创建规范、合理的财务监管部门与管理制度,进而为财务工作创设完善保障。财务管理实践中,应科学规划工作岗位,令员工全面明晰责任分工,创建科学合理的财务管控内部制衡体系。对企业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会计报表的登记应实施有效监督,并做好财务信息的规范审核与严格分析反馈。再者应创建内审管理机构,促进财务及内审部门的有效分离,进而提升监督工作实效性。对于中小企业呈现出的薄弱财务管理环节,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完善财务计划的制订,令财务工作全面落实到位,强化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33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经济素质

中小企业欠缺资金便无法实现持续发展,面对其融资渠道较为狭窄的状况,应联合多方共同奋斗。政府应当促进法律法规的有效完善,出台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方针政策,可在贷款援助等层面给予企业良好的扶植。同时可创建良好的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提供服务。另外,政府可创建专项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专用发展以及担保基金。还可做好资本市场的全面创新管控,令中小企业融资途径全面拓宽。对于个人创业应给予全面鼓励,并可开发证券融资模式,激励中小企业实施证券发放,进而扩充生产规模。银行应进一步促进融资渠道的有效放宽,降低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进而扩充贷款抵押率。企业工作人员则应全面提高经济素质,决策层应创建以人为本的竞争及管理人才体制,积极引进高素质全面型人才,引入激励机制,借助有效的绩效考评,提升员工积极性,令其为中小企业的优质管理、竞争力提升贡献力量。

4结论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走向全球化和国际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应全面认识当前经济管理的现状,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实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强化企业经济管理,必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从理念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人本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内控创新等不同角度切入,通过采取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组织模式,实行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理念,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等措施来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佳伟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6).

[2]周庆兴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1(5).

[3]王永敏基于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3(29).

[4]张春梅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体系创新[J].中国市场,2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