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少林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3-12-29 00:00:00祝春雨
中国市场 2013年44期

[摘要]在追求经济健康发展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少林寺景区作为一个拥有古老佛教文化与精湛少林功夫的千年古刹,在商业化背景下备受争议,暴露出些许发展性问题。本文主要就少林寺景区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存在的产品、服务质量、管理模式及商业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希望通过完善旅游功能、开发深层次旅游产品、优化管理模式及发挥社会效益等措施来实现景区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少林寺景区;河南;可持续发展;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4-0075-02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比较注重长远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河南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在不断地商业化运作中,其景区质量与发展模式上存在着严重危机,特别提及的是2011年景区面临摘牌的危险境地,由此,少林寺景区改革亟须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少林寺景区不仅是旅游圣地,更是一个宗教单位,在旅游开发与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这种宝贵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河南少林寺景区如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保持清静与纯洁的形象、保持资源的原真性与可持续性,是少林景区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大课题。

1少林寺景区的发展现状

景区质量方面,少林寺景区在不断完善。2011年,在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的暗访中,少林寺景区的游览环境、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秩序、管理服务方面存在较大漏洞,其中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评分较低,并被要求限期整改。目前虽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尚未达到5A级景区的服务要求,游客的旅游体验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景区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经营管理方面,少林寺景区在不断改革。2011年登封市政府和港中旅集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书》和《登封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双方决定斥资一亿元成立“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其中港方占51%股本控股管理少林寺景区。现在的少林寺景区处于登封市政府及港中旅直接管辖下,另外还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多重管辖,在经营管理上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景区需要在改革中探索适合发展的管理模式。

旅游产品方面,少林寺景区在逐步开发。在景区经营上,目前的少林寺景区的旅游产品多为传统的观光式旅游,缺乏体验式、参与式旅游项目。大多数游客的旅游动机是目睹少林寺悠久的历史文化,希望在少林寺可以沐浴佛光净化心灵或好奇少林寺佛法及体验僧人生活方式。事实上目前少林寺景区的旅游产品并不能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旅游产品体系有待于完善。

景区形象方面,少林寺景区在努力维护。少林寺景区的社会形象也在不断地接受挑战,负面新闻不绝于耳,使少林寺景区的社会形象十分负面,在短期内会形成一定的舆论效果,但从长远利益来看不利于少林寺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少林寺景区在通过各种途径努力维护良好的形象,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少林寺景区现存的问题

2.1旅游功能不健全

少林寺景区在游览环境、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秩序、管理服务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比如,垃圾乱扔、车辆乱停乱放、黑车宰客等不良现象。旅游服务设施也不能满足游客需求,餐饮、住宿等旅游基本问题一直存在,多数游客吃在登封,住在郑州,致使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较短。另外,在少林寺景区,服务人员服务意识较差,商铺宰客现象十分严重,从业者素质也不高,缺乏系统化服务培训。

2.2过度商业化操作

寺院本是指供奉神佛的庙宇,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过度的商业化操作致使世俗化,使少林寺失去了应有的神圣性和神秘性这一本质且原始的吸引力。在商业化的前提下,对河南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但少林寺原有的文化氛围已消失殆尽,传统宗教文化也开始变味儿,宗教开始转型,越来越趋向于市场经济潮流中,更有甚者提出少林寺上市的“怪异”想法。少林寺的宗教吸引力还能持续多久,与普通景区相比的独特之处还能存在多久,这些问题不禁让世人深思。

2.3景区形象负面化

少林寺景区负面新闻不断,让这个原本是僧侣清修的地方,不再是一个清静之地,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寺院的生存方式及僧人的生活方式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由于近几十年的少林寺颠覆了民间对少林寺封闭、苦修的传统印象,加上媒体对此锲而不舍的关注和长篇累牍的报道,更由于网络的普及使消息的波及面更加广泛。少林寺景区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也置自己于一片质疑声中,社会形象急转直下,存在比较严重的负面化趋势,景区需努力改善不良形象。

2.4经营管理较混乱

目前的少林寺景区处在港中旅的商业委托管理之下,另外还受到登封市政府、河南省、国家等相关机构的管辖,处于多头管理中的少林寺,存在诸如门票收益合理分配之争及摘牌危机出现后责任的归属等问题。在少林寺景区的摘牌危机中,港中旅作为委托管理方对摘牌危机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登封市政府与港中旅的合约商定,少林寺景区将从门票收入中得到30%作为寺院收益,但事实上因为拖欠及收入不公开并没有得到。另外,在政策上,少林寺作为宗教单位不能上市,而且国家建设部也规定旅游景区的门票收入不能计入上市公司,要用于资源保护,但事实上少林寺景区尚未很好地做到。

2.5景区定位不清晰

自古以来,要谈及佛教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不得不谈到寺院经济。寺院的财富来源,可以是官方投入,也可以是民间赞助。一是通过“农禅结合”僧人们自己通过劳动获得自给性收入;二是通过租佃或放贷而获得经营性收入,或者通过举办经忏活动、销售佛教法物而获得经营性收入;三是通过信众捐助而获得的布施性收入;四是来自政府拨款的薪金收入。在今天,本来少林寺可以经济独立,不用或少用政府的财政补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过度的商业化只会失去宗教本质,少林寺景区需把握好尺度,理清经营究竟是手段还是目的,对自身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清晰明了化。

3少林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改善旅游环境

改善少林寺景区周边的环境布局,保持景区周围的宗教氛围,使周边环境与少林寺景区相协调相处。政府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各项政策法规来规范景区周边的小商小贩的经营环境及严厉打击店铺“欺宰客”的违法现象,极力保护景区珍贵的旅游资源及特色。净化少林寺景区及周边环境,使之恢复宗教圣地的环境与氛围,这将有助于少林寺景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2完善旅游功能

完善旅游功能,满足游客在嵩山(登封)的吃喝玩乐需求,这就要求当地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方面加大整治力度。当地应建设基本的旅游服务设施,不仅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及提升高品质的旅游体验。另外,与游客息息相关便是住宿、餐饮与旅游交通,只有满足了游客的吃住问题才能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也只有便捷的交通保障才能让游客可以安心地游玩,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景区的规格与档次,使之与少林寺景区5A级景区的称号相得益彰。

3.3构建产品体系

在少林寺景区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构建以武、禅为主线的产品体系,根据不同的旅游需求,把景区产品划分为不同类型加以营销,大体分为传统观光游览式与参与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具有参与性与体验性强的旅游产品需要将少林寺独特的资源优势与游客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俗家人参禅、食斋菜、僧人教游客练武强身等具有体验性的项目就可让游客在游览活动中实现他们目睹佛教文化的高深、了解甚至体验了少林僧人的生活状态、满足其好奇心等旅游期望,其中,“参禅疗养”可以通过禅宗的理念及少林医术为游客量体制定出适合的疗养方案。另外,旅游纪念品作为一个景区不可或缺的旅游产品,必须体现出少林寺景区的特色,纪念品设计时要与少林禅宗有关或手工制作且有历史渊源出处。

3.4景区功能规划

在景区规划上,要以保护资源为中心,少林寺景区可以根据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开发方式将景区功能区进行再规划,以景区及周围环境的宗教氛围和可商业化性形成寺院、缓冲地带、商业活动区的环状格局。在寺院内部严禁进行除游客游览的一切商业活动,净化并还原僧侣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在缓冲地带恢复宗教圣地原有的佛教气息与氛围,禁止商业活动但可供居民、游人休憩、游玩。在商业活动区可以建设基本的旅游服务设施,但这些设施与寺院文化相协调。在住宿区可以建设如“仿古亲禅”的旅馆,旅馆外观可仿僧人住所,内部生活设施以寺院规格布置,还可以为旅客提供僧服,让其可以体验僧人的日常起居。在餐饮区可建设“素食一条街”的特色小吃街,让游客可以在游览之余品尝到各种安全、营养的素食、斋菜。在交通方面可有古代人家乘坐的“步撵”、马车等交通工具。在娱乐项目上可以建设娱乐体验式少林武馆,提供不同年龄段的各种不同的拳术的体验、学习套餐。

3.5划清管理权责

管理各方要有明确的制度与规则,重视长远利益。登封市政府作为少林寺景区的直接政府管理方要起到监督、约束的作用,登封市政府不仅是港中旅的合作方,更是少林寺景区的政府管理方,必须起到对港中旅及少林寺景区的监督指导作用。登封市政府、港中旅及少林寺景区三方要划清权责,在制约中寻找平衡,并求得可持续的发展,少林寺景区的商业委托管理方的港中旅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在保护少林寺景区资源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商业运作。另外,为了可以更好保护和发扬佛教的精神,将中国的禅宗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保护好少林寺景区自身的权益,需要培养“僧才”,提高僧人们的素质,加强参与制度的建设,这样更有助于作出科学的决策,这也是少林寺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3.6提升旅游形象

适度且合理地进行商业运作,将发扬佛法与寺院经营分开,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少林寺通过自身的商业化运作能够自食其力,那当然是一桩利国利民的好事,而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则关乎少林寺的可持续发展。

寺院的商业化也是超强的未来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经营的目的应该是为人们造福、普度众生。利用佛教的医术在获得批准的前提下,在地震或其他灾害发生的时候,去灾区为人民救治,也给痛失亲人的人们送去心理安慰,在嵩山本地或者景区内部,设立咨询救助殿为游客的身体健康问题答疑解惑。利用禅理的作用,在有需求的情况之下,去监狱等地方为犯过错误的人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少林寺景区需要更多地发挥社会效益与道德功能,为国家、人民贡献更多的力量,才能挽救并提升少林寺景区的旅游形象,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涛.少林寺商业化旅游开发探析[J].焦作大学学报,2009(2):51-53.

[2]洪帅.嵩山少林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2):101-103.

[3]安静静.少林寺景区的旅游发展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0-142.

[4]俞学明.“佛教的发展”和“发展的佛教”[J].河南社会科学,2007(3):7-12.

[5]刘运红.浅谈寺院的商业发展对宗教的影响——以少林寺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16):182-184.

[6]潘晓波,黄强.对“少林寺上市”现象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1):105-106.

[7]毛雯雯.从“佛门第一寡头”少林寺浅析佛教经济的现代性适应[J].今日南国,2008(11):144-146.

[8]金慧慧.旅游景区景点商业化发展的思考与分析——以少林寺景区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27):118-119.

[9]秦伟,付孔辉.少林功夫国际化的发展进程[J].体育学刊,2004(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