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宏斌曾被评价为极少数“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人,10年前的顺驰,煊赫一时,因扩张无度、风险失控而倒在了春天里,错过了中国楼市的盛夏时节。
10年后的孙宏斌,重管控、讲纪律、求平衡,他抱怨,顺驰沦为MBA经典的失败案非常荒唐,当道的诸多房企都在复制其曾经的手法。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理性与荒唐已然难解难分。
2013年一个普通的周末,在中国顶级豪宅上海玫瑰园会所内,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后,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有一些疲倦,他熟练地点起一根香烟,继续倾听记者们的一个个问题。
已到知命之年的孙宏斌已经平和、务实许多。时移世易,年轻的记者们已经很难从他的身上找到10年前“挑战万科”的地产骇客的影子;人们也无法把现在的孙宏斌与“曾经在辉煌一时悲壮跌倒的顺驰”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孙宏斌淡淡的笑容背后,有一些伤痛仍然不能轻易触碰。
一个记者抛出一个世俗的问题:“融创在2012年拿地很多,有人说,这像以前的顺驰,您认可吗?”
坐姿有些倾斜的孙宏斌立刻精神了。他提高声调强调说:“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我一听到别人说顺驰又来了,我就特烦。第一,我天天干的都是融创,你老说顺驰。我都已经干新的事情了,你老在那指手画脚,这是不对的。第二,顺驰是做失败了,我从来不矫情。但顺驰也不是说全都不好,能把公司管到那个分上,能让大家都有劲头,顺驰没了大家还仍然说顺驰好,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拿地“偏执狂”
孙宏斌曾有一段话:“人原本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虽然中国人讲究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
20年前,孙宏斌的梦想是“做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这个梦想曾经推动着他勇往直前,不惧风险,但又不是鲁莽草夫。孙宏斌有着对市场优于常人的敏感——柳传志评价他是极少数“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人,只不过这种敏感提前踏空了市场的节拍。
1994年,孙宏斌创建顺驰,以房地产中介的方式进入地产界。同年8月,为了获得比常规更快的发展,孙宏斌向柳传志借款50万元。随后,顺驰在天津开始迅速扩张,并成为当地绝对的“大哥大”。当时的顺驰是用了近乎10年的时间,才占据了天津市场10%的份额。
一切皆因“招拍挂”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2002年6月,顺驰成功竞得天津塘沽一地块,综合费用甚至比协议价还要实惠。仅仅3个月,在这块地上开发的“莱茵春天”就开盘销售。这让孙宏斌看到了高周转与招拍挂相结合的市场契机。
2003年8月,在一次业内会议上,孙宏斌在既定的发言中突然话锋一转,称顺驰的中长期战略是要做全国第一。他顿了顿后说道:“也就是要超过在座的诸位,包括王石。”坐在台下的王石拉长脸予以反驳,“提醒”他要注意风险。
2003年,地产老大万科销售额只有63.8亿元,当时的王石已经开始预测楼市拐点。而孙宏斌却放言,他不信未来5年中国地产业出不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
从2003年8月到2004年4月,顺驰先后从华北、华东和华中等拍得10余块土地,行动之迅速令人咋舌,“天价地制造者”的大手笔更是惊人。顺驰的销售额也随之扶摇直上,从2001年1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7亿元。“孙宏斌就是一个到处拿地的偏执狂。”这是多年以后,一位房地产资深人士回忆起孙宏斌最深刻的印象。最疯狂时期,孙曾经创下一年拿地6000亩的历史纪录。
5年之后,如孙宏斌所预测,中国果然出了一家年销售额500亿元的企业。这家企业不是顺驰,仍然是老大万科。也正如王石所预测,2004年,国家开始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这让同年计划赴港上市的顺驰惨遭夭折。直至2007年,由于资金链过于紧绷,孙宏斌最终将顺驰的控股权低价转让给路劲,他本人抽身潜心发展融创。
融创的纪律
关于顺驰“灾难性”的骤变,现任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名誉会长的聂梅生曾表示:“别人都用一个瓶子一个盖或者两个瓶子一个盖地周转,但孙宏斌是十个瓶子两个盖地玩,这能不出问题吗?”
言语中,聂梅生流露出惋惜。“只要再撑一段时间,孙宏斌就会像2008年走到资金链边缘的许多企业一样,起死回生。”如今在业界叱咤风云的龙湖地产也曾徘徊在生死边缘,龙湖一位内部员工向记者回忆道:“2008年,龙湖几乎都发不出工资来,内部传闻称,高层已在谈收购,但后来‘四万亿’刺激计划一下子让龙湖活过来,飞速发展至今。”有时候,地狱与天堂就在一瞬间。只不过,在顺驰的前世,“幸运”没有出现。
多年以后,再谈起顺驰,孙宏斌冷静地说,中国MBA案例教学,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顺驰失败的案例,这挺荒唐的。“顺驰是有做错的地方,但也不全是不好,现在的高周转、招拍挂、现金流(管理)等,别人都是跟我学的。”
“我打心里觉得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吃过亏,有过挫折之后真的是一个特别好的事。确实吃过亏、有过挫折以后是一个经验积累。”痛定思痛的孙宏斌说,“这些坎坷之后,我的性格并没有变,变的是我对做企业的认识。”
基于新的认识,东山再起的孙宏斌极度强调公司运营的安全性、稳健性和纪律性。正在快速成长的融创中国,目前账面上有超过100亿元的现金,销债率(销售额/净负债)接近2,几乎是行业的最好水平;2013年,孙宏斌要求融创更加重视现金流管理,融资的资金成本不能超过13%。他为融创定下了铁的纪律:在拿地时谨慎,绝不盲目争抢“地王”。
2012年7月10日,备受业界瞩目的北京万柳地块开拍。由于央企身份备受争议,融创中国的联合体合作方保利地产临时退出万柳地块竞争,只剩下融创孤身奋战。在与中赫置地经历了200轮的“贴身肉搏”后,融创最终不敌对手,与万柳地块失之交臂。竞拍结束后一小时,孙宏斌更新了一条微博,公开回应“失地”称:“我说我们喜欢这块地,但从来没有志在必得的地块,合适就拿不合适就不拿。”
在疯狂的抢地面前,孙宏斌选择了克制。他们所谓的拿地纪律是指:针对具体城市的具体地块,对土地的毛利率以及内部回报率设定严格测算,一旦超过该红线,无论多喜欢,融创立刻停止再举牌,其中,毛利率的红线最低不能低于30%。
鉴于顺驰当年在全国摊子铺得过快过大最后倾覆的教训,在区域战略上,融创开始坚持“区域深度聚焦”,只布局京、津、渝、沪、杭五大区域,缩短管理半径,在一线城市回暖的2012年,区域聚焦的策略让融创赚得盆满钵满。
“对我自己来说,没变的是理想、激情,变了的地方就是要讲究平衡,不走极端。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不需要承担风险。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是一个矛盾。”孙宏斌说。
2012年12月31日,中国房地产企业2012年度销售TOP50榜单出炉。融创中国全年销售额为356亿元,位列12位;2011年,融创中国位列18位;2010年,其排名还远在30名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