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现在的身份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而她更让人熟知的头衔,是从2000年到2007年担任的人民银行副行长。
2003年,唐氏兄弟控制的德隆已是金玉其外,入不敷出。到2004年5月底,德隆彻底溃败,轰动全国。北京马上成立了以时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为首的工作小组,专门处理德隆引发的资金危机问题。
往事并不如烟。回顾当年的德隆,吴晓灵接受本刊专访时直言,德隆系最大的教训就在于其实业做到一定程度时,扩张过快,“它从正规金融渠道不能融得资金之后,就通过搀扶金融企业,用违法违规的手段为自己企业的扩张融通资金”。
德隆从2000年起,通过控制多家信托金融机构,开展合法或非法的委托理财业务,以高达12%-22%的年息,最后共融资约250亿元。由于融资越发困难,从2002年开始,德隆先后控股或参股6个城市的商业银行,加上其他银行贷款,到案发时,德隆系的银行贷款合计约160亿元。
吴晓灵认为,德隆系的教训并没有被大家所认识,现在的理财产品如果继续延续“德隆系”当年靠“保本”二字集资的方法,曾经的风险有可能卷土重来。
“违规生子”
21CBR:当年德隆系倒塌的原因是什么,您如何看待“产融结合”?
吴晓灵:所谓“产融结合”,最基础的应该是金融企业如何顺应实体经济的需要,帮助实体经济做好融资需求,不管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或者是需要用金融工具来管控风险,这是第一个层次。另外一个层次,大家说得更多的是做实业的企业想进入金融行业当中,现在大家关心的很可能是这个问题。我认为所有的实业企业要想进入金融,一定要想到不是给自己搭建一个融资平台,而是要投资于金融产业,向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用金融服务获得金融利润的回报。
德隆系为什么倒塌?因为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都没有“计划生育”,不停生下去。每一个子公司孙公司都用原来母公司的一点资本金搞出来,然后再向银行贷款,到后来整个集团的债务不堪重负,资金链一断裂集团就垮了。德隆系最大的教训就在于,当德隆系的实业做到一定程度,扩张过快,它从正规金融渠道不能融得资金之后,就通过搀扶金融企业,用违法违规的手段为自己企业的扩张融通资金,这是它最主要的问题。
所以我要告诫所有想进入金融界的企业,你进到金融界就要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来获取利润,作为一个企业的股东,给自己提供融资是一种关联交易,在监管当中是要控制的。
21CBR:当年德隆系如果不在理财产品上写“保本”,可能最后的崩盘就不至于这么严重?
吴晓灵:是的。本来理财产品就应该是投资者承担风险,但是在中国现在的情况下,如果它不保本,不保证收益,根本融不到那么多钱。就是因为它承诺的利息那么高,才诱惑了那么多人来投资,到最后无法还钱就是崩盘的结果。这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
但是我认为德隆系的教训并没有被大家所认识,现在的信托产品本来也应该是谁买信托产品就要承担风险,但是我们隐含了刚性服务,所以还会重蹈覆辙,还会有卷土重来的风险。
披露融资风险
21CBR:监管部门在这方面应该怎么做?
吴晓灵:监管部门应该让产品的发行者明示产品后果,而且一旦出了风险就坚决把风险暴露出来。你让一个信托产品把风险暴露出来,能够挽救很多不顾风险盲目进入信托产品的人。
21CBR:但是很多人担心这样可能会造成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效应。
吴晓灵:那就造成呗。没有市场风险的披露就没有市场的成熟。我们的债券市场、理财产品都面临这个问题。我们的投资者不愿意承担风险,现在中国唯一比较成熟的股票市场,股民不会去找证监会和国家,你买的股票跌了多少,投资者也认了。但是我们的债券、信托产品、理财产品,我们保护的隐患是越来越大了。中国金融发展的最大隐患,就是投资者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不愿意承担自身行为的后果。
越早让风险暴露,对社会和公众越负责任。比如现在100亿里有10亿的信托产品不行了,如果掩盖这10个亿的风险,最后就会演变成100个亿、1000个亿的产品。把小的风险掩盖起来不警示大家,最后就会酿成系统性的大风险。
21CBR:现在你提到的风险会不会已经到了如果披露就变得不可控的程度呢?
吴晓灵:如果现在都觉得这个风险掩盖是不可控的,还让它继续掩盖下去,就会更可怕。如果中国的投资者不愿意承担风险,中国永远没有一个正常的金融市场。
其实我觉得金融活动,第一要尊重别人,尊重个人的财产权;第二行使这种权利的时候,看看它是涉及少数人的利益还是多数人的利益。要是玩自己的钱,给它自由;玩少数大客户的钱,实行有限监管;玩公众的钱,严格监管。按照这样的理念去解放一些金融活动,我觉得老百姓有很多融资的需求能够满足。
但监管当局现在老怕出风险,越是压抑,不给予一个正确渠道,那么歪门旁道的东西就越多。比如商品交易,当你把正常的商品流通渠道打开,那些非法的东西、侵犯客户利益的东西就会少得多。所以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教育投资者承担风险。作为监管当局要知道,对什么样的行为要适度监管,对什么样的行为要严格监管。现在的监管者承担了过多的风险责任,所以什么都不敢放。
别妖魔化影子银行
21CBR:中国目前有不少实业公司参与到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中,成为影子银行系统的一部分。影子银行最大的风险在哪里?监管机构应该如何促进相关监管?
吴晓灵:现在社会上对影子银行妖魔化了,影子银行并不是一件坏事。所谓影子银行就是传统银行所做的存款、贷款业务之外的一些金融活动。国外的监管机构并没有停止其活动,而是增加其透明度。比如,场外交易实行集中清算,目的就是要掌握场外交易信息,从中判断是否存在风险。
影子银行对中国来说,既然是银行存贷款业务之外的金融活动,最大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如果这些金融活动本身是一个直接的融资者工具,但是投资者不愿意承担风险,而由政府来兜底的话,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二个风险在于,如果这些金融活动的量非常大,而监管部门不知道的话,会引发系统性风险。我们对于影子银行的活动只能疏导,不能犀利地去封杀。疏导的办法就是要明确所有金融活动的法律关系,让参与的人知道需要承担风险。另外,尽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监管当局可以要求金融机构披露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而对于民间融资来说,只要紧紧守住不搞非法集资,剩下的正常民间借贷可以不打压。我们关注的重点不在于封杀影子银行,而是应该给予影子银行一个正常的渠道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