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的“联”与“想”
尽管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受关注,甚至时不时受到质疑,但联想近两年在相对低调中取得的业绩让不看好联想的人暗中惊异。2012年第三季度,联想已经成为全球PC业的老大,全年销售额接近2000亿人民币,约300亿美元(2005年收购IBM的PC业务之前,销售额只有200多亿人民币)。华为的业绩一直饱受褒扬,近两年更是如此,但从销售额看,联想与华为的差距并不算大(华为2012年的销售额是350亿美元)。联想的智能手机销量与华为相当,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2%。联想走过弯路(比如在手机业务上曾经摇摆不定),联想的未来也不乏悬念,但联想自2005年以来在逆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历程,让最挑剔的批评者也不再轻率地看衰联想。
旧联想与新联想的区别恰好与它这些年遭遇的磨难有关。联想的前20年,一直是顺境中生存的,太多的机会和幸运让联想快速成长的同时,也让联想成为一个资源和机会驱动的公司,公司的性格明显带有有机会就上,遇困难就退的特点。比如联想进入通信行业并初见成效的时候(1985年),华为和中兴尚未成立,它本来是有可能像华为一样成为世界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联想就进入到这个行业,2000年,联想与AOL合作创立了FM365,收购了金融网站赢时解通。联想也是最早开展制造手机业务的中国企业。
但当这些业务遭遇困难时,联想在业务上全线撤退,成了一家专业的PC制造商。
如果没有这种战略转折,联想不可能在今天成为PC行业老大,这当然是值得庆幸的。联想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在一间十多平米的门房里用2.5万美元创业,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成为一个行业的全球老大。
但这样的战略转折(或者叫战略退缩)对联想来说又是值得遗憾的。
当联想成为PC 业的老大时,整个终端产业已经全面进入“后PC 时代”,不仅桌面计算完全被网络计算所替代,而且终端的重要性是按可移动性来排序的——智能手机(其实是“手机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其实是“电视式电脑”)供用户在不同的使用情景下自由切换,并且用户是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终端,以云计算为统一的后台支持。 企业要么在“云服务”上(像IBM),要么在网络应用服务上(像Facebook、Google、腾讯),要么在核心终端上(像苹果、三星)抢占优势地位,才可能赢得最终的竞争优势。在PC 这个终端上的优势再强,最终也形成不了优势。
这就是联想眼下面临的挑战。杨元庆提出“PC+”的概念,就是应对这种挑战。这就是说,联想现在必须“倒行逆施”。10年前,联想在战略上通过做减法,成为PC老大,10年后,联想必须在战略上做加法,从PC的“一屏”走向“四屏”。
联想这些年最大的收获之一,是拥有了Think(本义为“想”)这个原属于IBM的子品牌,奠定了自己在全球PC业界的地位。在四屏组合式终端为主流的时代,PC显得捉襟见肘,联想必须拥有多终端产品,并将这些互联互通。这就是说,对于联想来说,仅有“想”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把自己的竞争力建立在“联”上,让所有终端联合起来,以一种联动的阵形来与苹果、三星等企业与竞争。
在前20 年,联想是通过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的“软战”,成为中国PC 业的老大,在2005 年至今的七八年时间里,联想在逆境中逐渐形成了打硬仗的能力,成为了全球PC 业的老大。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联想必须打一场更硬的仗,为让自己避免挤进泰坦尼克头等舱的命运,它必须既利用又忘掉自己在PC 上的优势,打造一个以手机为首的“四国联军”,在云计算时代打造“端”的竞争力。
纸质书何以绝处逢生?
原《哈佛商业评论》主编、“云计算”概念的提出者尼古拉斯·卡尔最近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再次为纸质书辩护,断言“纸质书不会彻底消失”。卡尔这样说,当然是看到了传统出版业面临越来越明显的挑战。
2012年年底,美国老牌的新闻杂志、一度与《时代周刊》齐名的《新闻周刊》出版了最后一期纸质杂志。几年来,美国已经有数家报纸,停止出版纸质报纸。由报纸到杂志,相继出现了纸质版被网络版代替的状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接受电子书,纸质书的冬天也很快就要来临了。
2012年,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两个标志性的现象。一是纸质图书的销量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而在最近的几年,尽管受到电子图书的冲击,纸质图书的销量一直是正增长的。二是一些尝试出版电子书的出版机构发现自己在这个业务上已经略有盈利了。
前一个现象可以用“一叶知秋”来形容,后一个现象可以用“寒梅报春”来形容。
我们已经注意到一个现象:当一个行业出现新产品和新的业务形态时,旧产品或旧业务并不马上出现颓势,甚至常常会出现不降反升的现象。在数码相机刚刚面世的几年里,尽管有一些喜欢尝鲜的消费者去购买这种产品,但胶卷的销售不仅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还继续保持增长。2000 年到2001 年度,柯达公司的胶卷销量达到了历史顶峰,尽管这时已经有多家厂商推出了数码相机。2002 年,柯达的销售额开始下滑,而且下滑的速度越来越明显,到2009 年,柯达宣布关闭其最大的胶卷生产工厂,2011年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柯达从销量顶峰到申请破产保护只有10年时间。对于正在受到数字化、网络化冲击的诸多传统企业来说,这都是一个恐怖的故事。
传统行业在面对新产品、新业态时,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产品新业态刚刚问世,“狼来了”的呼声让主流企业有些惊慌。第二阶段,主流企业很快发现,与传统产品相比,新产品即使不是一无是处,也是缺陷昭彰,主流消费者对新产品完全不感兴趣,新产品的鼓噪者的底气也变得不足,与此同时,旧产品旧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业绩,更让传统企业觉得新产品和新市场只是一个笑谈。第三阶段,新产品在饱受质疑和冷遇中悄悄地改善,使用人群在悄悄增加,终于有一天到达临界点,主流消费者一齐转向新产品和新市场,传统企业开始真正恐慌,猛然明白前面出现的好业绩其实是回光返照,但转型机会已经没有了,只能坐等行业的整体沉没。
在数码相机替代胶卷相机、平板电视替代CRT电视、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过程中,我们都能看到同样的故事。
那么,传统纸质图书是否也将遭受同样的命运呢?中肯的判断应该是:变局无可避免,但转变的过程相对漫长,新旧产品的竞争不会那么惨烈。
传统出版业中大量快餐式的、看完就扔的出版物在不久的将来会以电子图书的形态出现。至今为止,这类图书常常是以畅销书的面目出现,其销量在传统出版业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就意味着,传统出版业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出现总码洋明显下降局面。这有点类似当手机照相功能日趋完善的时候,一般的数码照相机的销量会明显下降。
与此同时,在通俗读物中会出现一些通俗中的经典和经典中的通俗作品,它们有一定的品位和重复阅读的价值。大浪淘沙,此类作品以电子读物形态流行后,会以纸质形态面世,这可以理解为电子书出版商替读者“批量精制打印”。由网络版、电子版升级为印刷版,将在今后的纸质图书出版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当手机照相越来越普遍时,照相机并没有消失,消失的是那些在效果上与手机照相差不多的卡片相机。手机照相的普及,反而激发了对单反相机的需求,因为人们除了随手拍照的需求外,还有摄影的需求。同为图书,它们的内容品质、它们给人们提供的综合阅读体验是大不相同的。纸质图书将会作为图书中的高端产品甚至奢侈品,在电子图书大行其道的年代继续存在下去,就像蜡烛在电灯出现后作为一种提供独特体验和情调的照明用品成为高端消费人群中的必需品一样;就像电影随着录像机、VCD、DVD 的出现并没有消失,反而因为它们的出现,被迫更加突显自身独有的品质和性能,为消费者提供家庭影院无法提供的体验,从而“在边缘地带占据显赫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