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的代价

2013-12-29 00:00:00唐学鹏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3年4期

近日,教皇本笃十六世宣布退位,原因是身体不行,无法履行教皇的职责。新教皇将在3月底选出。该消息引发巨大反响,因为这是600年来天主教的第一次教皇主动退位,这不符合教会传统。

本笃十六世此前给人的印象是爱心充沛、智力出众,讲十种语言,还喜欢上网玩推特。尽管已经85岁,电视出镜从来没有老态龙钟之感。“健康理由”你信不信?

从2002年《波士顿环球》揭露天主教神父存在严重的性虐童事件后,2005年到2008年是一个高发期,而恰恰本笃2005年4月上任,他是个宽和的人,天主教却是宗教律条比较森严,本笃仅让涉事的教士们辞职,而没有进一步惩罚。

那么后果是什么呢?教会和社会有不满之声,但是这是表象。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专门谈到了宗教,他认为,宗教的本质也是提供“安慰”这种产品,不同宗教或者教派之间存在着竞争,如果某个宗教有让人愤懑之处,相当于提供的产品非常劣质,那么客人不是拂袖而去,就是转投它店。

沿着这个思路,就会自然地想到,性虐丑闻加上本笃护犊子的代价是不是造成了“劣质产品”?天主教会是不是付出了一些信众脱教或者准备加入的不加入,转投他处?教会整体捐款流失?此消彼长,其他的教派是不是得利?

一般来说,信天主的感到失望,一般不会跑到伊斯兰那里,跨度有点大,可能会转投兄弟教派。其实信上帝的教派很多,天主教的主要兄弟对手是浸信会(基督教)和圣公会。跟天主教不同,浸信会认为天主之子耶稣以身洗脱了人类原罪,基督会复活来判断每个人的义。圣公会则是脱胎于英国国教,当时英王同天主教分裂,自封为国教之首。在当今,如果说天主教保守、基督教持中,那么圣公会相当于左倾:反对死刑、支持民权、同意同性恋婚姻、肯定堕胎……完全不合目前西方流行的保守气息。

通过收集美国天主教的John Jay Report、梵蒂冈天主教年鉴、以及美国天主教例行的指控记录,会发现有意思的现象:在指控强度上,2002年-2008年跟之前相比,是陡然上升,伴随着美国天主教信教人数的停滞。要知道美国每年增长移民是墨西哥、古巴、西班牙人为主体,他们大多都是天主教,意味着美国本土的天主教徒在这个时间段是下降的,脱教了。其次,在这个时间段内,以过去的增长率来比较,圣公会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意味着他们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而美南浸信会则在2002年之后,加入教会的人数边际增长率比过去跳了3倍,教会的捐款也在2002年突然提高了12%,然后保持稳定水平。

更令人可信的是,本笃是因为宗教竞争中的“产品瑕疵”而辞职的,尽管在他任前就发生了这种难堪的丑闻,但是他上任之后并没有立即扭转趋势,没有紧急抢救产品的质量。尽管天主教人口总量还是增长,但学者Hungerman预计以过去趋势为坐标计算,天主教是少了200万教徒,损失了30亿美元的可能捐款。所以,这是本笃的一种负担,也是教会权力游戏里面的一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