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3年淘宝建立之初
话语人:eBay前全球总裁惠特曼
后续:2005年,易趣的份额从80%滑落到29.1%,淘宝则上升到67.3%。如今,淘宝已经呼风唤雨,易趣基本被人淡忘。
关于马云为什么要做淘宝,坊间有很多版本。因为在一次互联网论坛上,马云还试图说服8848的王峻涛相信B2C和C2C没什么前途,但后来居然封闭式地开发了淘宝:2003年4月,七八个公司骨干在签订了保密协议之后才知道马云要他们搞一个 C2C的交易网站。
我所见过最具阴谋论的版本是:淘宝是彼时雅虎牵制eBay(在中国购买了易趣)的砝码。而比较公开的说法是马云从一个美国朋友的电子邮件中得到启发:网上淘货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2002年3季度,亚马逊的股价在纳斯达克指数一年下跌3成的情况下反而增长了2.7倍。到了2003年1月,中国网民已将近6000万,非典促使很多人不愿意出门而造成互联网大爆发。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马云决意投入淘宝。
淘宝战胜易趣的法宝大致有四条,其中三条和钱有关。
其一,铺天盖地的网络广告。这个广告不是投放在门户上的,因为大网站的广告位都被易趣独家买断,以此封杀淘宝。但中小网站的广告位易趣是买不过来的,淘宝剑走偏锋,在这些网站投放了大量的弹窗广告。而在2003年的时候,纳斯达克泡沫刚刚破灭,所有的网站都生意不佳,中小网站更是举步维艰,淘宝无异于财神一般。马云后来非常重视中小组织的力量,估计和这事有关:蚂蚁堆在了一起,就是蚂蚁雄兵。
其二,免(交易)费。易趣事实上的定位是个人拍卖站点,这和eBay所在的美国文化有关。美国中产阶级周末在车库里出售自家不要的东西蔚然成风,移植到网上也顺理成章。既然是自家不要的东西,能卖多少都是赚的,故而也不介意有人收取他们的交易手续费。但淘宝的定位有一些微妙的差别:个人发起的交易网站。在中国,更多人在网上其实是在做一门生意,既然做生意,就要讲成本,交易手续费能够免除,卖家们疯狂而至,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其三,有钱。马云在1999年底从孙正义那里获得了2000万美元的投资。虽然后来疯狂铺张白烧了不少钱,但马云迅速在2001年年初招来关明生进行大裁员和内部整顿,堵住了出血口。2003年由于非典爆发,阿里巴巴的业务更是迅速增长,同比有5-6倍之多。马云用投资款和阿里的收入,来养淘宝,与易趣对抗。缺少钱,无论是蚂蚁雄兵式的广告,还是免除交易费,淘宝都难以为继。
最后一条,就是所谓跨国数字公司在华的通病了:反应迟钝和不太了解中国国情。前文已经提到,中国的C2C很看重手续费,但易趣迟迟不为所动,认为交易手续费会更有力地保障交易的可信性。随着2003年10月份,阿里推出支付宝之后,互联网交易的信息流和现金流,都已被淘宝解决。
不过,企业总是要赚钱的,马云自己也说“不赚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当然,说这话的时候,已是2012年。淘宝免除了交易手续费后,靠什么挣钱呢?只有两条路,其一为广告费,其二是恢复交易手续费。
广告费,就意味着必须让淘宝的首页、频道页等都有稀缺价值,卖家除了在这里被推荐,其它地方难以获得人流。淘宝下一步去封杀百度对它的索引,就变得可以理解了。只有封闭,淘宝才能赚到广告费用。而恢复交易手续费,马云不是没有尝试过,但遭到大范围的卖家抵制。不过,当越来越多的大型商家意识到互联网上能够卖出巨量的货后,天猫就水到渠成地浮出水面。天猫收取最少3%的手续费模式,其实是回到了易趣的老路上。
易趣的收费模式本身没问题,但是,正确的事,在不正确的人手中,在不正确的时间点上,依然不正确。淘宝,三者皆正确,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