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少不了的要去“跑龙套”。
整日,东跑西颠,做这做那,就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有时,还被当了枪使,浑然不觉,笑脸相迎,白痴了不知多少回。
给人以热情,喝的是凉水。
给人以热脸,贴的是冷屁股。
还得跑。
这是一个过程,必须经历的过程。
这个过程,备受煎熬,有人渴望咸鱼翻身,便拿“今”字说事儿:“今”天努力一“点”,明天才有资格指挥别人。希望付出一“点”努力,能够获得权柄的“令箭”。
不错。摆脱“卒子”的命运,只有做“将”。
当然,这就不是要努力一“点”、两“点”、三“点”了,恐怕要多“点”开花,才行。
总之,既然不甘于现状,就不要夸夸其谈。正如星云大师所云:“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切忌小看了一“点”,如果将吕新吾在《呻吟语》中提到的那些“点”,一一捡起,必能“点”石成金:“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点检……”
那么,对照前人之检点,我们检点了多少“点”?
没有检点,到时候“顾不得”了,“便悔不及”。
再有一点,要清醒地看到,职场上什么时候也改变不了“大鱼吃小鱼”的生物圈。你要不想被吃掉,唯一的策略,就是让自己变成“快鱼”,游得越来越快,更要向羚羊学习——跑得快,因为后面有狼。这话说白了,就是努力的时候,不要“只拉车不看路”,尤其不能忽略同一个跑道上的人。
“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命“令”自己,比他人跑得更快一“点”。
职场上的起跑,不要等待发令枪响。
跑。
跑龙套又何妨。
很多大哥大,都是从跑龙套的小弟中走出来的。
很多白天鹅,都是从跑龙套的丑小鸭中混出来的。
很多大腕,都是跑龙套的行家里手。
很多老板,都是跑龙套的技术指导。
我:放下自己
大家心里最想说的话,李白先生早就替晚辈们说过了——天生我才必有用。
是的,“我”,时时刻刻被说起、被提到、被关注:我想、我将、我要、我可以、我能行、我昨天、我今后、我自己、我亲自、我力挽狂澜、我孜孜以求、我废寝忘食、我吃一堑长一智、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是流氓我怕谁……
许多时候,我们还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习惯,他人都是“半径”。
我是主角,他人都是配角;
我是鲜花,他人都是绿叶;
我是激流,他人都是小溪;
我是神马,他人都是浮云……
但是,当我们看到林西莉(塞西丽亚·林德奎斯特)在《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里对“我”的解读,怕是要出一身冷汗吧:“我”——最早的金文里面,可能是一只有力的手握着戟,从背后砍向一个人——简单地说是处死。
林西莉还说“我”字是其见过的“最丑陋的”的汉字。
这样一个“我”,天天和自己打交道,真有点不寒而栗。
“我”到底是不是在“杀人”,众说纷纭。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我”字表示一只手握着一件武器。一些学者引用甲骨文中的字型认为“我”字是表示有三个尖的一样武器,另外一些学者引用金文,认为是两件武器相碰。但,不管怎么说,“我”字当中包括一件武器不容质疑。
再进一步“分解”楷书的“我”:去掉“我”左上角的一撇“ノ”,再从“一”横中划开一个裂缝,就成了一个“找”字——这个“提手(扌)”在干什么?
寻找“戈”。
寻找“戈”这一武器,不是进攻,就是防卫。
将“我”分析到这里,不想再多说了,因为前面讲过了“戒”,其“戈”与“我”中之“戈”,意思差不多,稍有不同的是,前“戈”多是为“戒备”,后“戈”则包含了“进攻”。
三国魏人李康在其《运命论》中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同理,职场上,锋芒毕露,刃必挫之。我们对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戈”必须有所放下,与同事和谐相处。多些“利他”之心,才能真正为自己营造一个宽容的生存环境。
常言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此“刀”不是“我”中杀人的“戈”,而是专指内心的霸道、争宠、贪婪、妄想……这些,都要通通放下。如此以利他之心谋求生存与发展——这恐怕也是职场上最实用、最安全的法门了。
并:人,不是孤立的岛屿
甲骨文之“并”,形象地“描绘”了两人站在一起的样子:一个高点,一个矮些。
金文和小篆之“并”,“两人”还是并排站在一起的。
楷书之“并”,“两人”退隐,符号化了。
“并”,本义就是“并列”。“并列”一起,谁高谁低,一目了然,至于孰优孰劣,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两人“并列”在一起,就提供了一种合作、共事的可能。
双赢可期。
其实,职场上独自上路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当然,越来越多的便是合作了。
说到合作,常常用“并肩”组成词语来描述:并肩作战、携手并肩、并肩前行……
可见,“并肩”是成功必需的搭档。除此之外,“并肩”还有什么好处吗?
从“并”字的起源可以看到这一点:人,不是孤立的岛屿,需要“并联”在一起,方可发挥更大的作用。
1.可以抵挡更大的风,并肩站在一起,自然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了。
2.“两木”成“林”,并肩迎风,也少了许多孤寂。
3.“并肩”还提供了“互惠互利”的机会。与同事“并肩”,爹妈给的身高肥瘦、后天自己努力的亏欠与给养不良,等等,高下立分,这样,就可以在发现别人优势的同时,找到自己的差距,迎头赶上。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长处,与搭档分享。
“并肩”而行,难免会有摩擦,这需要懂得“磨合效应”的深意:“新组装的机器,通过一定时期的使用,把磨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变得更加密合。”因此说,“并肩”要想达到契合,还须双方做出必要的割舍。
所以,不要自视清高,要珍惜每一次与同事并肩作战的机会,敢于割舍,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携手并进。
否则,总是自己崇拜自己,真应了那句话:照镜子时都给自己磕头——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不过,坦白地说,与他人“并”肩在一起,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这不单单是一个身高矮瘦的问题,还涉及到心灵深处的胆怯、自卑、躲避等等。
这样看来,敢于与强者“并”肩在一起,就是开始了勇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