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物本管理、人本管理转变到心本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心本管理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抓住了管理学的核心,而且预示着未来管理学的新曙光。管理心灵是管理一切的前提,本文通过挖掘管理者和员工的心力潜能,提升他们的工作幸福感,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释放出巨大的行为能量,并不断地将其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资源,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心本管理这一有着东方智慧的管理思想正在掀起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
关键词:心本管理;以心为本;传统文化;和谐
被誉为“经营之圣”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曾说过:“我到现在所搞的经营是以心为本的经营,换句话说,我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个中心点进行的。”随着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从一百多年现代管理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管理思想经历了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再到目前所提出的以心为本的经营哲学的发展转变。物本管理对企业造成的弊端毋庸赘言,而长期以来企业所面临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也充分说明了严格控制的管理思想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企业要想健康长足的发展下去,就必须转变管理思想,关注心力资本。这样就导致了以解决管理根本问题为出发点的心本管理的应运而生。
一、心本管理的概述
(一)心本管理的涵义
心本管理这个概念中的“心”借鉴传统哲学和文化概念,泛指主导思想和情感的系统以及状态。“本”即根本、出发点。心本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人心为本,不断引导人们自动自发的努力工作,从心灵上发现真我,对内心加以管理,在工作与生活中,善用其心,自净其意,发自内心共同构建心心相印的和谐发展环境,最终通过意识培育转化为物质层面的生产力资源的过程。
(二)心本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心本管理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心本管理具有其显著的特点:
1.心本管理是一种自性的回归。人的“心”有变化之心和不变之心。变化之心是近似于本能的心, 而不变之心是接近于灵魂的心。虽然本能的心变化莫测, 但每个人不变的灵魂之心都具有真、善、美共同的一面。心本管理就是要求我们以爱为基础, 通过与他人进行心灵相交,感化他人, 从而确立起人与人之间无比坚固的信赖关系。
2.心本管理要求持一颗平等心。在这个世界上,不论物质和精神的外在差距有多大,但是内心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管理艺术的出发点就是要尊重被管理对象,这样对方的心才会愿意被你管。
3.心本管理重视伦理道德。心本管理是人本管理的升华,但又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心本管理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式管理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侧重于强调伦理道德,具体表现为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的教育。
4.心本管理具有心内求法要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的“道”不是方法手段,也不依赖于钻营等外在的途径,而是指道德、规律的意思。古往今来,关于心的不变的定律是,要想得到必须要给予,先有舍后才会有得。通过“舍”不断地扩大我们的心量,正所谓厚德才能载物。
(三)心本管理坚持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心本管理取得预期效果,实现企业目标。心本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自我管理原则。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是管理基础,而被管理者的自动自发则是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对于管理者要想管好别人的心,首先修炼好自己的心,让自己先要做到,只有这样才可能让被管理者心悦诚服。
2.自上而下原则。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心本管理首先要从企业的领导开始率先实行。企业的领导作为管理者其示范作用可以有效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只有企业领导身体力行才能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才能形成万众一心的局面。
3.由内向外原则。心本管理强调管理者与员工心灵的内在自觉,通过打好坚实的心力根基,从细微处着眼,进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目的,是一种从提升人的内在素养到管理外在事务的管理经验和方法。
(四)心本管理的实践对象
1.管理者。心本管理强调管理者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心灵,提高自我修炼。日本的“经营之父”稻盛和夫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所具有的心性哲学支配着他的经营,决定着他事业的成败,还认为企业家需具备几种重要的心灵品质:感恩、仁爱、勤奋、自省、慷慨、正直、慎独和守信。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心灵,运用先人的智慧,加强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2.被管理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普遍认识到管好人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人对物质和利益追求是永无止境的,管理制度、激励措施只是辅助手段, 员工的精神世界才是企业工作的动力源和管理源。聪明的管理者,总是善于把握人心进而巧妙运用,激发员工自动自发的觉悟与潜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3.顾客。当今市场环境瞬息万变要想占领市场赢得顾客,最关键的是要让顾客满意赢得其心。心本管理者都应该有着基于企业定位的战略思考,意识到利润只是企业存在的外在形式,而通过创造一种超越经济的价值观以及对客户提供超常规的心灵服务才是企业追求的内在实质。心本管理告诉我们学会用心经营,给顾客提供最贴心的服务,让顾客感受到你的真诚,建立起彼此心灵上的信任和互动,企业自然就会赢得顾客,顾客也就自然忠诚于企业。
二、企业实行心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我国的企业管理都是借鉴西方的管理理念,侧重于管理的制度,强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性。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极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心本管理打破了传统的强制管理的观念,重点突出对员工、顾客和利益攸关者在心理上的凝聚、辐射,引导人们加强修养,完善人格。心性的自我修炼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反复形成了习惯,习惯造就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了人的命运。心本管理理念正在悄然形成,预示着人类管理理念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因此,心本管理不是对原来管理学的简单改版而是超越。心本管理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智慧,它要求从组织发展战略上确立管理理念,努力构建共同的发展愿景,重视超经济价值观、信仰和信心、利他观念理念及幸福观等方面教育,让员工工作着并快乐着,在快乐完成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企业心本管理的实现途径
世间万事万物, 皆人之所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意识制约和支配的。心力资本是能够给组织带来积极心理和行为的资源,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坚韧力等类似状态的积极的心理力量。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提升,落实心本管理。
1.摒除观念障碍,强化心本管理的意识,是保证心本管理能够贯彻的思想基础。在一个讲究实利的企业里更重视实学,而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往往被认为 玄学而遭到冷落。观念的形成有其过程且一旦形成往往具有强烈的保守性,改变十分困难。心本管理实际上是人学, 是价值观之学 , 无论从事哪一行, 都必须先做人,这是安身立命之根。它又是智慧之学, 它在告诉我们如何做人的同时, 更教给我们如何去成就事业, 达到人生成功的秘诀。
2.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企业落实《弟子规》。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国老祖宗成功人生经验的总结,其中《弟子规》1080个字,虽是童蒙养正宝典,但大道至简,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这是根本的教育。通过研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在企业中大力推广落实《弟子规》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应对变化与危机的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
3.建立学习型组织是心本管理的重要实现路径。学习型组织其内容中有3 项: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都是心力修炼的内容。学习型组织强调人的自主创造,强调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统一。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一方面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事业平台, 另一方面也可促成企业的持续飞跃发展。企业经营必须符合自然与社会规律—顺应人心—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确立在追求员工物心两方面幸福的同时,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4.提升领袖人物的影响力,树立良好的榜样。实施心本管理的管理者应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号召力,能够传递给被管理者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影响力就是改变别人思想与行为的能力。心本管理就是要从心灵上对被管理者以感召。管理者自身的内心应该是强大的,拥有强大的内心,才能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并将这种魅力传递给需要被管理的对象。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往往给人一种心境平和,待人温和又极具商业智慧的感觉。
5.构建心本管理激励机制系统。心本管理强调的是通过心力提升转化为行为动力。管理者应该讲究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关心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除了物质激励以外,还应注重精神激励,从心灵需要上满足员工的要求,特别是尊重员工的人生价值。这种方法就会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激发其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当员工在一种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的环境中感受到团队的爱,就会更加愿意为企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甘霖.心本管理—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郑国娟.幸福管理—心本管理的终极目标[M].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普永贵.心本管理语境下领导者的自我管理[J].党政干部论坛,2008(7).
[4]刘慧.浅谈心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