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3-12-29 00:00:00李瑛鲍安司林波刘天伟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3期

摘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秦皇岛具有先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独特优势,也存在着发展中的问题。基于对秦皇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北沿海发展战略;秦皇岛;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实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进和落实《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秦皇岛市河北沿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一、秦皇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实施河北沿海规划的意义

在河北沿海地区的秦皇岛、唐山、沧州3个城市中,秦皇岛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秦皇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

1.有利于改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目前,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糙、经济效益低下、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种种问题。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打造河北沿海地区增长极核的有效选择。通过秦皇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先发展,有利于拉动一些传统产业进行分化与重组,加快河北沿海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发挥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2.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又一大特点就是对科技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要求很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了对于高科技的需求和市场,为河北沿海沿海地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秦皇岛拥有燕山大学等重点高校和中科院计算所等科研院所,具有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优势。

3.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资源消耗成本低、资本成本低、污染小、产出效率与经济效益高的特点,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在秦皇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其资源耗费低、对环境污染程度低、应用领域广泛的特征,同时通过新技术、新市场、新需求的引导和支撑,使其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告别高污染,高能耗。而秦皇岛的率先发展,对于整个河北沿海地区有着旗帜的作用,有利于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河北沿海地区的低碳生活。

4.有利于实现河北沿海地区的战略目标。在《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了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5年,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建成环渤海地区新兴增长区域;到2020年,区域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综合实力较强的地区之一。而要实现这个目标,秦皇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秦皇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对优势

之所以说秦皇岛相对于河北沿海的唐山和沧州更适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基于其与唐山和沧州相比所具有一系列的优势而言的,具体包括:

1.秦皇岛港口航运具有优势。秦皇岛港具有得天独厚的港湾条件,是一个不淤、不冻、水深、浪小的天然良港。秦皇岛港是具有世界级的能源输出港和散货输出港,也是我国主要对外贸易综合性国际港口之一。在河北沿海规划中,将秦皇岛港定位为国际综合大港,并且进行着重发展。秦皇岛的城市中心离海岸线较近,发展临港工业具有极大的优势,秦皇岛临港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2.秦皇岛已具备一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全国首个数据产业基地,以及河北省3个沿海城市中最早开发利用的区域。并且在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集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园区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新区。“中国·数谷”已成为了秦皇岛的一张亮丽名片。秦皇岛本身坚实的产业基础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3.秦皇岛拥有相对优越的科技、人才资源基础。与唐山、沧州相比,秦皇岛教育发展水平较高,重视人才培养。拥有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13所高校,其中还包括燕山大学科技园以及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在内的十几家国家或省级研究所、科技园区。这些高校和科技园区无疑为秦皇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直接提供了基本的人才保障与科技支持,而且科技园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硬件基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动力。

三、秦皇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秦皇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秦皇岛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秦皇岛经济发展水平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秦皇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目前发展比较快,但由于其发展比较晚,仍处于初期阶段。其规模以及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仅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城市,也低于一些发展较早的新兴工业化城市。同时,由于发展仍处于初期也缺乏统一的规划,技术标准也不够规范,存在一系列体制上的障碍。

2.河北沿海地区秦唐沧内部竞争明显,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环境。秦唐沧地区由于其相似的发展背景,形成了产业结构类似,产业趋同的现象。长期以来,同类产业不是分工合作而是进行恶性竞争。最为明显的是三市都有大型港口,秦皇岛港、唐山港以及黄骅港,三个港口都在本市的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三个港口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协调不好,存在暗自竞争的现象。尽管目前着重推进秦唐沧三地携手发展,但是长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短期时间内还是未能有效解决。

3.缺乏自主创新力,核心竞争力较弱。秦皇岛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不够完善,绝大多数企业都存在整体规模偏小、研发投入不足、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劣势。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没有自身独有的核心技术,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这些都是“致命伤”,将导致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4.周边发达城市对秦皇岛具有“反噬”影响。秦皇岛周边临近北京、天津、唐山等一线和二线城市。根据资本、技术和人才集聚的极化效应原理,秦皇岛在引进技术、人才、资本方面将面临发达地区的竞争压力,而且有资源外流的风险。

四、秦皇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

1.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的保驾护航,需要战略规划来照亮前路。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国家层面已专门制定了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河北省和秦皇岛市应该依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地方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出台具体的政策、操作规范等,务求体现本地特色和优势。例如秦皇岛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则重点打造数据产业基地,形成品牌和影响力。

2.政府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扶持十分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其资金的支持则显得尤为重要。河北省和秦皇岛市可以政府出资,对于本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财政扶持和税收减免,也可以给产业发展打开一条绿色通道,优惠贷款、价格补贴,为其拓展融资渠道。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秦皇岛而言,创造良好外部环境重点是推进秦唐沧3市要携手发展。事实上秦唐沧3市可以根据自身战略地位和比较优势,错位发展,避免恶性竞争,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合力。3市可以由政府牵头成立一个统筹协调机构,负责3市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例如在产业布局上应该坚持错位发展思路,秦皇岛着重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唐山发展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而沧州则是发展管道装备制造工业。这样就可避免内耗,同时实现资源的互通有无、最佳利用。对于发达地区的“反噬效益”,更可通过区域内竞争合力的加强实现有效的规避。

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形成品牌战略,加大宣传力度。对于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品牌战略十分重要。品牌的成功打造,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企业软文化的一部分,有利于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凝聚向心力。秦皇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有着一定的品牌建设,但普遍存在着知名度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对于品牌建设的重视不够。例如新材料行业,秦皇岛的新型玻璃产业以奥格集团为例,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市场和影响力,但其品牌打造明显不够。

5.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要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加强高等院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加大创新型人才和高级实用型人才培养。组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教育培训工程。积极支持和鼓励京津地区以及海外留学归国高技术人才投身秦皇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先安排其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政府科技计划、产业化项目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加强高等教育建设、提升现有大学科研水平、支持燕山大学建设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要求。秦皇岛市政府应当积极支持燕山大学等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从多方面培养人才,加大科学技术研发投入,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占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高地。

参考文献:

[1]司林波,孟卫东,丁小凤.河北沿海区域一体化战略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6).

[2]国家发改委.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EB/OL].2013-03-24. http://www.sdpc.gov.cn/zcfb/zcfbtz/2011tz/t20111208_449756.htm

[3]商棠.秦皇岛五大战略新兴产业迅速崛起[N].河北经济日报,2011-03-28.

[4]冯赫.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0(43).

*本文系2012年度秦皇岛市软科学项目(编号:2012025A067),2011年度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1GXQ4D032)和2012年度河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编号:12457201D-1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