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系统视角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分析

2013-12-29 00:00:00栾贵勤欧东旭陈文巧
中国集体经济 2013年10期

摘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对于促进后工业时代的上海市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该产业的特点构建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框架,对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节能环保产业;产业创新系统;上海

一、引言

“十二五”期间,正值上海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的重要阶段,“转型”成为上海的发展主题,这一转型必须依靠创新带动。因此,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上海市经济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产业创新系统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研究产业创新、组织与绩效的理论体系,在许多国家的产业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自其引入国内以来,先后有学者基于对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分析,通过构建产业创新系统体系,对我国物流产业、服装产业、大飞机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产业的迅速崛起,其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产生不少成果。岳锋利从社会效用和生产效益等两方面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外部性进行分析研究;唐静对节能环保的分类进行研究;任杰等人通过分析河南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推进路径。众多国内学者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策研究领域,而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角度出发的研究目前还没见到。

因此,本文力图在研究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该产业的特点及发展经验构建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框架,对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有利于上海“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及“两个中心”建设。

二、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

(一)节能环保产业的特点与内涵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节能环保产业是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紧密结合的跨行业、涵盖面宽的综合产业,具有科研、人才高度密集的特性和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带动和引领作用强的特点。因此,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内涵。从社会层面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于上海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有着长远意义;从经济层面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上海经济结构转型和建设现代服务型城市、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和能源危机的凸显,世界各国对节能环保的投入大幅增加,推动了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上海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并取得一定成效。据复旦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到“十二五”期末,上海节能环保产业总收入应达到2670亿元,占同期GDP的11%左右,在可预见的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号召下,上海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在2011年及时将节能环保产业纳入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并开始制订发展规划。虽然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资金政策优势及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其发展还是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培育,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实力需要增强,外资研发与自主创新体系的关联度不高,产学研结合不够,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低。第二,产业集中度较低。本市节能环保企业大多小而散,尚缺乏具备综合化运作能力的骨干龙头企业。节能环保产品标准化水平低、技术含量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业链不尽完善,产业集聚还未形成。第三,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限制了产业需求规模。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尚未到位,财税扶持政策需进一步完善。在市场准入、资质管理、行业管理和产业化推进等方面缺乏有效衔接。第四,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不健全。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有待建立和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产业发展缺乏科技、资本等要素的有效配置,技术交易、科技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缓慢。企业融资担保困难,本市金融服务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三)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

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创新,上海节能环保产业也不例外。构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总目标就是要明确系统内部几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完善政策创新体系的支持下促进外部资源创新体系和市场创新体系的发展,推动形成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反馈系统保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过几大创新体系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创新行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在明确总目标之后,我们在了解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内外产业创新发展的经验,构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四)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模型分析

1.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政策支持系统

该子系统是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底层系统,其主要行为主体是政府,主要功能是引导或创造一种良好的产业创新环境,加强和实现产业创新效果,对于节能环保这样一种对政策依赖性强的产业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依据Rothwell 和Zegveld 的创新政策分类体系,将创新政策分供给政策、环境政策和需求政策三大类,详见上图。这些政策直接影响并某种意义上决定创新外部资源保障系统、创新市场驱动系统、创新技术开发系统的发展。

2.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外部资源保障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有关的环境渠道建设,形成有利于创新要素产业聚集的良好条件,保障产业创新资源的有效供给。其主要包括相关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其发展需要政策的引导、支持。

3.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市场驱动系统

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创新根本动力,从功能上说,该子系统是产业创新系统的驱动系统。其主要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需求和以企业主体的企业需求。

4.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技术开发系统

该子系统是产业创新系统的核心,起决定性作用。其主要行为主体是节能环保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一个良好的创新技术开发系统要有能力对技术、产品进行自主研发并不断培育系统吸收相关技术能力,创造条件机制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合作、技术交流,从而保障技术供给系统的高效运行。

5.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评价与反馈系统

创新评价与反馈系统主要运用相关的方法、通过相关的评价工具,对产业创新系统各子系统进行有效评价并给出反馈信息以保证系统的良性运作。

可以看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的5个子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保持系统的良性运行,需要各子系统内部及节点间的互动及各子系统间的配合。必须坚持创新技术开发系统的核心地位,而其他子系统要为其提供需要的市场、资源和政策支持。

三、上海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系统结构模型的研究与分析,结合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特征、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技术开发系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是产业创新系统核心的核心及创新的主力、动力来源。上海节能环保企业应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创造条件进行技术合作,将引进消化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三种创新途径结合起来,逐渐提高技术自给率,掌握核心技术;重视与同类型企业的创新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建立符合自身能力的多元化创新机制。

(二)健全政策支持系统,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政府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努力完善相关的机制体制。目前,上海市对节能环保企业采取“三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但由于节能环保产业前期的技术研发投入巨大,当前的优惠政策对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因此,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和金融服务政策,加大对节能环保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提高节能技改的财政奖励标准,加大对节能环保领域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等。

(三)改善外部资源保障系统,疏通融资渠道

产业发展创新离不开各种资源的直接支持。因此,推动上海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发展尤其应重视资本资源与技术人力资源。上海市政府应该完善节能环保各个领域中的资金来源渠道,重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激励循环经济与金融创新;发挥上海资本、技术和综合配套优势,推动组织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区域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争取在产业发展投融资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如设立节能环保投资基金、发展金融债券、对环保基础设施实行“资产证券化”等。

(四)推进市场驱动系统建设,提高公共需求

市场需求是产业创新系统的驱动系统,对节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的推动最为直接。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实行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对空调、照明产品、计算机等办公设备等实行强制采购,从而更大程度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公共需求。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公民节能减排意识,激发节能环保产品的企业需求及个人需求,扩大市场规模。

(五)建立科学的评价与反馈系统

创新评价与反馈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系统。上海应积极鼓励各类有关节能环保产业中介机构、组织的挂牌成立,通过建立合理、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及时发布一些产业报告及公告,引导产业创新方向沿着合理、本地区计划方向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治河,胡树华,金鑫等.经济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科研管理.2006(02).

[2]胡明铭,徐姝.产业创新系统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07).

[3]李碧浩,郝前进.上海市发展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01).

[4]王明明,党志刚,钱坤.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研究:以中国石化产业创新系统模型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9(02).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