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神情

2013-12-29 00:00:00李泛
中国摄影 2013年3期

“生命的存在如此庄重,命运这般吊诡,源于生存、生活的深情,并没有因为时间的飞逝、空间的变迁而异化,反被永恒的影像,嵌入‘存在的神情’里。”这是陕西摄影师李泛最近在曲江西安美术馆的展览《生命之重》前言的一段文字,100余幅超过一米的影像,也是李泛多年来“西部影像四部曲”的一个汇总与精选。

从大凉山彝族聚居地苏祖博坦到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李泛的脚步不可谓不远。而从摄影本身的因素来考量,李泛的影像作品,画面构图讲究,通常为经典的方画幅,影像瞬间堪称完美,人物构成恰到好处,以至于摄影界一直有人质疑李泛是善于摆拍的。李泛的影像还有另一重反差,就是这些古典而唯美的照片,所拍摄的内容集中于相对落后和贫穷的西部地区,每一个系列都与苦难和沉重联系在一起。

对于这些,李泛并没有在采访中回避,深谈下来,感觉他的拍摄理念并不复杂,简言之,就是在真实复杂的现实中,抓取典型性瞬间。他认为通常的报道是真实事件的非典型瞬间,而要上升为艺术,就必须在典型性瞬间上下功夫:“摄影人一定要有一双立体眼睛,要心中有影、眼中有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洞察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注意到的摄影元素,并能够从取景框中移除与之无关的元素,将相关元素迅速重组,使拍摄主体与主题更加凸显。而要做到这些,现场的掌控力,包括分寸感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注重细节、抓住细节、表现细节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果驾驭不了现场,分寸感把握不当则会使本是作品的照片成为废品,甚至是影像‘艺术’垃圾,即使再高的PS,也终将是无血肉无灵魂。”

除了摄影题材上对西部的近乎于偏执的坚守,李泛也可以称得上是位摄影的得奖专业户。他自言“十多年来所获得的奖项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商业性的,也有国家级的,还有一些成就奖”。中国摄影金像奖、华赛新闻奖、全国人像摄影十杰……这些奖项不可谓不重要,但是李泛很喜欢提及的,是自己作为中国第一位走进戛纳电影宫受奖的摄影师的经历。当年李泛去法国领奖,结识了马克·吕布,后者兴奋地在其摄影作品上签字:“很难得见到中国摄影师用哈苏相机拍出这么精美的影像,为我提供了重新认识中国摄影师的机会,祝你在巴黎有好的运气。”其实,在东方和西方之间,李泛一直在尝试着寻找中国方言式的摄影语言。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