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五条”再次“冰封”房地产交易市场,因为卖二手房要征20%的个人所得税。这个政策的方向不让人意外,但力度还是让人感到很刺激。
房地产泡沫危害之处显而易见,但用限制交易方式调控,就好比烧饼卖得很热,摊主提价,政府觉得不高兴,说怎么这么多人跑来买,要排队,一天只准50 个饼出售。需求人为被控制了,供给不变情况下,价格也暂时不能提了。但买饼的人会惦记着饼,会认为政府这是饥饿营销,保持长期的饼价坚挺。这几乎是中国老百姓看待房地产调控最普遍的逻辑。
所以蛮奇怪政府调控的逻辑,为了给描述这种逻辑做参照,做一些对比:
A, 共产主义式调控。
房价上涨就会产生自动惜售行为,本身供应就会变得吝啬。共产主义的方法倒是可以促进交易量并导致价格下跌,例如政府宣布,对于有3套房以上的家庭,如果今年不交易第3套,那么自动收归国有。这一政策肯定会让房地产市场爆炸,人们会疯狂抛售,价格会直线下跌,比如跌去一半的时候,政府以保障房基金入市(借助银行杠杆),来收购被市场疯狂抛售的住宅,托住价格,让下跌有底线,不至于出现真实的没收。政府既不需要建设保障房,也能获得比保障房质量更好的市场房来做保障房。
B,资本主义式调控。
根据这一逻辑,拥有多套房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过量占有,需要用税收来平衡,即房产税,而税收用于周边社区。这需要明晰的财产和房屋登记,税收的力度至少能抵消掉放租的收益,这样才能构成持有成本上的压力,导致人们尽可能不炒作和囤积房产。既然囤积不合算,就不得不卖出,这是一个释放社会库存的过程。但是中国似乎也不感冒这种资本主义式调控,因为好事者捅出了不少房叔房婶,引来的竟然是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不允许老百姓查房屋情况,而不是房屋系统的透明化。
中国既不走共产主义调控,也不愿意走资本主义调控,人们就想象不出到底是不是真想调控?香港也是采用印花税的方式来打击炒家,但所有人都知道,香港是一个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区,香港人享受的福利都是来自土地财政。所以香港不可能真心想打击房价,只不过不愿意房价涨得过猛。中国的土地财政跟老百姓享受的福利是关联不大的。
那么中国最终调控会变成什么样子?简单说,现在的调控其实不影响房地产泡沫的野蛮生长,房地产泡沫的捅破不是被无法拯救的经济负周期,就是被突然的“黑天鹅事件”打断。政府调控其实是泡沫的舞伴,有时候会踩一下脚,但不影响舞会。也许最好的比喻是,中国房地产泡沫就像临刑的死囚,枪最终会响,但不知何时,就怕有人忘记这场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