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PM2.5已经被列入监测内容,可是香港环境局现在还没有对该指标进行监测。内地实施的厂网分离令政府对电价有控制权,不像香港因为中电和港灯的企业垄断导致政府无力施为,让其以降低污染物排放为借口哄抬电价……”听着这位香港绿色和平组织资深项目主任对发电厂污染的各种抱怨,我难掩惊惊讶:原来早已在内地被骂得体无完肤的PM2.5监测于香港人看来还有可取之处。其实,香港是在一个相对尊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讨论治污成本如何分配的。中华电力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理应以股东利益为己任,不可能为减排的成本全部埋单,加价也是天经地义;香港市民一方面指责“电霸”借机“抢钱”,另一方面也对政府与电力托拉斯签下保障其利益的协议暴跳如雷;香港政府在协调双方利益冲突的时候则发现自己两面不讨好。
但毋庸置疑的是,香港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量还是在争争吵吵中得到很大改善。或许治理环境污染就是这样,不要因为存在争议就选择坐而论道。只要实在地为改善空气质量使力,各方支付治污成本的平衡点就会在不同立场碰撞的火花中渐渐浮现。
编读飞信:
PAGEONE的成功,以及方所、万圣、单向街等书店的成功,是否给哀鸿遍野的实体书店行业定下了生存标准?“图书+创意产品+咖啡厅”的模式兴起会不会引来大量模仿者,最终出现“千店一面”的局面?
——阿良
Re:阿良,你好!受电子出版、网络书店以及地产租金涨幅加大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这个关乎人类灵魂的古老行业当下正顽强进行着“商业秩序的自我重置”,无论是寻求政府等部门的支持或是从“复合式”经营中获取书店持续经营的利润,这门有温度的生意最终存活下来的关键在于能否紧跟上持续改变的生存准则,片刻不停地追逐读者,满足客户的新需求则是根本。
“微”往来:
@21世纪商业评论:【吴伯凡:手机短信的黄昏】短信这种正在被用户悄悄放弃的通讯方式在春节期间表现出罕见的热度,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衰落的趋势,移动运营商不要因此而淡忘了一个事实,回光返照式的繁荣恰好意味着手机短信已经进入了黄昏。
@自在的幸哉乐活:如果运营商还固步自封,认为短信数据还不错不革命的话就难免重蹈柯达的覆辙了。运营商干脆直接把短信打包成流量包,把短信直接算成流量,重点是把控流量的入口并做好,按照互联网公司的思维去运作,可能才能避免成为“管道公司”的命运。
@21世纪商业评论:【苹果会收购诺基亚吗?】2013年是智能手机普及的一年,三星、华为和联想都在低价位手机上发力,赢得了大量的消费者,坚持一款手机政策的苹果只能够坐失这块市场。它该如何突破困境?
@Janton_Liu:苹果收购诺基亚,最终将致使两败俱伤;当务之急是苹果应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iPhone5是一个过渡产品,但能塑造苹果形象的iPhone6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分水岭。无疑这段期间把机会留给了诺基亚和其他品牌,所以诺基亚拱手让座的可能性也不会特别大。
@21世纪商业评论:【邵祈:偏执的IT牛郎】2004年,当邵祈告诉朋友要来中国科技化养牛时,大家都笑话他:一个外国和尚,最开始又不念这门经,到中国花那么多钱盖牛舍?现在,作为蒙牛们的奶源供应商,慢慢有人相信他IT养牛的那套语言体系了。
@泥巴李:我们国人跟奶粉闹腾了好几年,慢工细活谁都知道好,但放在一个这么大“需奶量”的国家里,农场主需要很高的耐心和专业知识。IT养牛这个概念是很好,但愿不只有邵祈一个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