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上路,城外工地连片,忙着建高速。过农一师五团场,下三一四国道,改走三○七省道。这条路沿着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边境延伸,地形险峻,矿山密集,戈壁与绿洲交替出现。
一百八十公里后进入拜城。小县城人气旺盛,到处都在忙着盖楼、开店、建工厂。我在路口找一家冷饮店,连吃两份酸奶,又买一箱盒装牛奶。开店的小伙乐得合不拢嘴,主动帮我装车。我见他戴红帽,穿高筒靴,就问他是什么民族?他说是“天山下的游牧人”— 柯尔克孜人。
拜城古为姑墨、龟兹属地。光绪八年建拜城县,民国九年改由阿克苏行署管辖。该县面积近两万平方公里,人口二十四万。二○一○年拜城农牧民人均收入五千多元,不仅明显超过和田地区的三千元,也高于喀什地区的四千六百多元。什么原因?原来拜城矿藏富集,多原煤、油气、锰矿、大理石。
九点到克孜尔镇,转上沙石路,七公里后来到克孜尔千佛洞。这里土崖高耸,绿树成荫,渭干河蜿蜒流过,带来阵阵清凉。景区里停满大巴,游客多是日本人。我见他们毕恭毕敬,向鸠摩罗什铜像鞠躬,未免感喟。
鸠摩罗什生在龟兹,母亲是王妹。他七岁出家,随母去北天竺学经。十二岁回国后,龟兹王打造金狮子座,请他升座为西域诸国国王说法。公元四○一年,鸠摩罗什到长安,封国师,建逍遥园,译佛经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千佛洞与敦煌莫高窟齐名:洞中上万平方米珍贵壁画,描绘了天龙八部、经变图画、佛本生故事。我随日本人攀登云梯,列队参观洞窟,只见他们凝神听讲,鸦雀无声,不时发出低语赞叹。
团里有几个日本老太,对每一尊佛像行礼如仪。可洞里那么多菩萨、罗汉、飞天、伎乐,终于让她们汗流满面,气力不支。
行至十七号窟,围观一幅彩画:黑暗中的骆驼和脚夫,仰望前方一位圣人,他高举燃烧的双手,指明驼队方向。这正是“白毡缚臂,燃油引路”的本生故事。突然一阵乱,有个老太昏晕过去!导游呼叫医生。游客中有一中国医生,他奔来查看病情,命人将老太背去医务室。
据专家称,千佛洞最早开凿于公元三世纪(魏晋南北朝),至九世纪(晚唐)停建。由此推定:古代佛教传入中国,首先由印度取道西域,再分南北两路进入中原。龟兹国的位置,令其成为丝路北道的佛教中转站。
只可惜现存八十多个洞窟中,约有一半惨遭破坏。例如七十六号窟内刀痕累累,残存的孔雀栩栩如生。许多佛像的左边袈裟被剥光,因为那是金箔制成的。英国人斯坦因、德国人勒柯克,均从此地盗走壁画与塑像。
下山进餐厅,要一盘肉丝韭菜拉条子,边吃边看地图。昨晚魏局说:天山公路被洪水冲断,可能还在封闭中。果真如此,我将无法于今晚赶至石河子大学,也不能在途中游览天鹅湖、巴音布鲁克草原了!
天山公路又名独库公路,它横跨天山,连接库车与独山子,全长五百三十公里,途经四个冰达坂,五条激流,三条隧道,二座防雪走廊。一九七二年勉强通车。一九七四年调进三个工程兵团,牺牲一百六十八位官兵,终于一九八三年完工,但沿线无饭店,无加油站。二○○九年,武警交通二总队将其改造为二级公路。
十二点又走,路况良好,但荒山起伏,寸草不生。盐水沟一带雅丹林立,雄奇如刀山。一点至岔路口,路牌指向天山大峡谷。我硬着头皮冲上天山公路,走不到一会儿,就被路卡拦住。交警证实:公路彻底封闭了!
我对维族警官诉苦:石河子大学邀我今日到校,明天讲课。此路一断,逼我延期一天不说,还要绕天山跑一大圈!警官劝我回库车过夜,明早走高速到石河子。无奈中,我发短信通知石大:讲课延期,对不住同学们!又向警官打听库车宾馆,他推荐一家,说是最好的。
掉转车头,直奔库车。两点进城,找到天山路中段,入住四星级丽都大酒店,标间二百八十八元。我在商场买库车地图、库车史话,还有龟兹歌舞画册。淋浴更衣后,躺在床上看图,开始转忧为喜,庆幸自己来对了!
我的路书上说:库车人口四十万,外来人口十万。它是南疆东大门,也是南北疆交通枢纽。然而我手中的新资料显示:
一、库车至库尔勒高速已开通,库车至阿克苏段年内通车。
二、南疆铁路复线穿城而过,库车货站经过扩建,年吞吐五百万吨。
三、库车新机场年内通航,将覆盖附近三座县城、五个工业园区、三座大型油气田,年运送旅客二十三万人。
四、天山公路正在扩建:它将斜穿塔克拉玛干,成为第二条沙漠公路。库车位于此路中点,与起点独山子、终点和田,各相距五百五十公里。也就是说,此番我未走成天山公路,反而留下再来一次的理由!
照我先前的保守看法,库车作为龟兹国都,不过是佛教中心、西域乐都。然而此地的发展势头、扩建规模,并不逊色于喀什!什么原因?
原来“十一五”期间,天山南北形成了“一山挑两城”的油气隆起带,即以北疆独山子为一端,打造千万吨炼油基地、百万吨乙烯工程。而在南疆这一端,库车后来居上,陆续开建五百万吨炼油厂、二百万千瓦发电厂、一千七百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外加一个亿吨级油气田。
总之,库车正成为支撑南疆的石油化工基地、煤炭与电力基地。库车已探明的油气储量,占塔里木盆地一半以上,其中牙哈油气田距库车县城三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凝析油气田。库车煤炭储量达二十六亿吨,多为气煤、焦煤和肥煤。其中一个俄霍布拉克矿区,即有一千万吨产能。它吸引徐矿集团投资五十七亿,建设一千三百万千瓦的大型坑口电厂。
看书看得心跳,起身下楼,驾车去找库车王府。我的导航仪跟不上城区建设,害得龙宝一头雾水,胡乱驶进了西郊新村:那里楼宇明亮,鸟语花香,是国电集团的库车电厂。由于现代化程度高,厂里几乎看不见工人。
缓缓转入林基路,路边有几个娃娃结伴玩耍。我停车搭话,细言慢语,不料孩子们字正腔圆,用普通话告诉我,王府不远,拐弯就到了!
四点进王府,游客中有一伙北京青年,也是自驾族。听说我从喀什来,赶忙询问路况。我见他们穿戴入时,口气挺牛,就劝他们几句:
第一要有副油箱、途中带够水。第二你们吃不了苦,可以提前订宾馆,尽量住地级市。第三要联络当地朋友,遇事多请教,不要混充大爷!
王府面积四万平米,全称“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里头有宫殿、古城墙、龟兹博物馆,还有一个典雅客栈。穿堂过院,看到五点。北京人要看龟兹歌舞,吃王府家宴。他们买了套票,邀我一同进宴艺厅。于是边吃边看歌舞,恍惚中回到晚清。
乾隆年间,第一代库车王爷鄂对,奉旨统领库车、阿克苏、拜城。大小和卓叛乱,攻陷库车城。鄂对拒不屈服,家人全部被杀。鄂对侥幸脱逃,千里跋涉进京,求请朝廷发兵。清军包围和阗后,鄂对冒险进城,成功劝降了叛匪。为表彰其功,乾隆册封鄂对为“一品扎萨克达尔汗”。
清道光八年,第六代库车王爷伊萨克率部平叛,擒拿匪首张格尔,加封郡王,世袭罔替,次年建成库车王府。至新疆解放,库车亲王传至第十二代。如今的老王爷八十高龄,仍为库车县政协副主席。二○○四年,政府拨款一千五百万,依照第十一代王府原样重建。
七点回酒店。自驾团五人二车,也随我住进丽都。他们年轻不安分,死活拉着我喝咖啡,从南疆风情,维族习俗,说到喀什治安。
一个女孩好奇地问:听说南疆维族,不很待见汉人?我说他们贫穷善良,乐于助人,就看你能否善待人家。说到坏人么,哪儿都有,哪儿都是一小撮!北京城里的坏小子,动辄就拿板砖拍人,哥几个都没见过?
八点回房写作,十点洗浴上床,了无倦意。
临睡前盘算路程:明日全程高速,从库尔勒、乌鲁木齐到石河子,全程约九百二十公里。
这是林则徐勘察南疆之路:当年林公步行两个多月,可我风驰电掣,一天走完,真是世道大变了!
[林则徐:踏勘南疆]
明天我将告别南疆,走上天山北路。夜读杨国桢《林则徐传》,摘记林公遣戍伊犁、勘察南疆一节,以为史鉴。
一八四二年底,林则徐自西安抵达伊犁惠远城,入住鼓楼宽巷。次日,伊犁将军布彦泰来见,派林“掌粮饷事”。林公研读邸报,关心民情,常与地方官切磋政务,俱以“边防屯垦”为重。
西域屯田,始于汉,兴于唐。乾隆在伊犁、阿克苏大举屯田,分兵屯、民屯、回屯、犯屯四类。道光初年,张格尔叛乱致使屯田荒芜、民生凋敝。平叛又花去一千万两白银,令朝廷捉襟见肘。
林公目睹沃土千里,却因缺水抛荒,便建议引伊犁河水,并亲自捐资,承建龙口。四个月后,新渠完工,得良田十余万亩,百姓敬称“林公渠”。此渠现为伊宁县人民渠,老龙口犹在,建议改回“林公渠”,并建馆纪念之。
伊犁垦田成功,布彦泰受嘉奖。阿克苏、和阗官员一哄而起,竞相招引回户(维族)垦荒。不料道光震怒,责令停工。原来皇帝小肚鸡肠,唯恐汉回杂处,危及边防。优柔寡断之余,他命布彦泰传谕:着林则徐赴南疆勘察荒地,切实查明回汉能否相安?有无流弊乎?
一八四四年底,林公绕行库尔勒到库车。其后他风餐露宿,逐一踏勘阿克苏、和阗、叶尔羌、喀什等南疆八城。长途跋涉中,极见荒凉之状。偶见粥卖,露坐而食。七个月里,林公丈地六十余万亩,发现一批重要水源。荒地陆续被开垦,不但缓解军饷,救助民众,也为改进南疆政策提供了依据。
林公在巴楚,夜往市中,与贸易人谈屯田事。途经和阗杂瓦军台时,有上千乡民伏跪嚎哭,控诉伯克苛捐杂税。未到英吉沙,又起暴乱,林公查明原因是:高利贷重利盘剥。在喀什,林公微服调查官声,“知其中魑魅极多”。仲夏七月,南疆风沙滚滚,溽热难当。林公挥汗如雨,逐项报奏南疆经略大计如下:
其一,欲在南疆维稳,当以民生为重。为此,他在《遵旨详议新疆南路八城回民生计篇》中说:南八城回子生计艰难,沿途未见炊烟,仅以冷饼(馕)两三枚度一日。遇有瓜果熟,即取以充饥。其衣服褴褛者多,无论寒暑,皆赤足奔走。如此贫弱原因,既在于缺地少水,也因回户不谙耕种。
其二,南疆持续动乱,既有外来袭扰,亦多内部矛盾。此时林公,身为犯官,却一再为南疆百姓仗义执言:当地伯克横行乡里,盘剥欺诈。内地奸商放高利贷,搜刮无度。清军官弁肆意抓差,鞭打脚踢,回户不惟不还手,且不敢逃开!此处,林公援笔大呼道:如此好百姓,汉民中安得有之?
其三,为求“减省度支而边防益固”,理当鼓励边民生产,各族共同开发。林公不计个人得失,一再奏请皇帝:南疆屯田当“因地制宜,毫无成见”。大片新开荒地,除巴楚一处招汉民耕种,其余概请给回。
为何要分田于回?林公在给长子信中解释说:“欲招民户者,为边防计耳。殊不知回疆所谓边防者,为防卡外之浩罕、安集延而已。八城回民,何防之有?”
杨国桢先生躬身作《林则徐传》,至此下判语曰:荷戈西戍之老兵,林则徐当之无愧。
六点上高速,天蒙蒙亮。第一段三百公里,路况甚好,很快冲过库尔勒。停车喝茶,吃压缩饼干。由于天气热,出汗多,又吃咸鸭蛋。
过焉耆、和硕二县,多荒凉山区,地形怪诞。十点入托克逊县,高速戛然中断,
改为一级公路。龙宝还没清醒过来,就一头扎进了可怕的干沟。
路书上说:干沟是南北疆必经要道,这里路况恶劣,事故频发。我随一群大车钻入深沟,里面巉岩对峙,山色斑斓,无水无草,沙尘漫天。忽见一抛锚大车,两个师傅趴在地上修车:他俩满脸油垢,不成人形。
十六公里后,龙宝爬回一级公路,迎面就是收费站。我一面交钱,一面大喊:这么烂的路还收费?小妹笑答:高速一通,大叔就不抱怨啦!十一点到托克逊县城,登上宽展的连霍高速。龙宝定速一百一十码,一路快跑,引擎如歌。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比内地,多养铁公机!沿途悬挂的标语口号,说明新疆人十分看重交通建设。收音机里传来南疆新闻:克州乌恰县开建喀伊高速,各族牧民争着去打工,每人每天收入一百多元!仅此一项,沿线乡镇培训工人三千多。另有八百多户农牧民,转而租房、种菜、开店、跑运输。
围绕工业化的争议,近年来不绝于耳。有人忧心忡忡,说我国工业化业已进入最后阶段,而中西部仍在大规模圈地、借贷、上项目。试问这种粗放式工业化道路,何时才能走到头?也有人感慨:一九五八年毛主席号召大炼钢铁,目标是年产一千零七十万吨。如今啼笑皆非:中国钢铁年产量高达八亿吨!尽管政府淘汰落后产能,但富余的两亿吨钢铁,就能把现有的高铁重建四十次!
中国究竟走到哪一步?社科院《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称:中国二○一○年工业化指数达六十六,最迟将于二○一八年完成工业化。却有专家反驳:目前中国的城市化刚到百分之五十。其中两亿进城民工,六千万留守儿童,严重拖累城市化!
我已走过贵州、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的大片贫困地区:那里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城市化只是在地级市惊鸿一瞥。到了南疆,老百姓胼手胝足,仍在沙窝里讨生活。若在这些地方担心钢产量过剩、汽车保有量超日本,老乡岂不当你是怪物?仅以道路为例:
截至二○○九年,新疆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公路总长仅为十五万公里。若以路网密度计,全国排名倒数第三,稍高于西藏、青海。所以自治区政府痛下决心,要在十年内打造三横二纵八通道的新路网。
我这一路走来,目睹南疆路网的迅速延伸。其中在建的公路项目有:库车至阿克苏、喀什至巴基斯坦、叶城至西藏阿里的高等级公路。铁路方面,则有库尔勒至格尔木、哈密至若羌的两条新线。
二○一一年,总长三千公里的四条新疆高速,正式列入国家路网。全国十九个省市,集体来疆签订协议。其中浙江投资一百零二亿元,包建麦盖提至喀什高速。陕西投资一百五十亿元,援建两条高速、六条国道干线。大牌工程公司闻风而动,其中三一重工投资五十亿,要在乌鲁木齐建设生产基地。一拖洛建的压路机、凯特皮勒的自卸车、沃尔沃的挖掘机、日立的净水设备,竞相入驻新疆。
十一点半,我已掠过小草湖、达坂城、柴窝铺,驶入乌鲁木齐郊区。这一线厂矿密布,风机林立,立交桥纵横。相比沙漠连片的南疆,新疆人引以为傲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终于初具规模了!
二○○一年我来新疆开会,乌奎高速还未建成。一条老旧国道,几乎能把肠子颠出来。每到岔路口,就有维族妇女拦车。驾车的土尔迪师傅说:她们帮着兵团收棉花,收一季能挣三千元!姑娘嫂子们得了钱,就要去伊宁买花衣服。打票乘公交,她们舍不得,只能一路搭顺风车。
此后十年,新疆棉花连年增产,摘棉人手严重不足。每逢秋收,兵团都要招募十多万河南女工:她们浩浩荡荡上火车,奔波万里来挣钱。兵团方面表示:河南妇女是摘棉能手。不料陕西婆姨不服气,竟也蜂拥进疆!
十二点至乌拉泊,前方断路,正在赶建乌市环线。我改走三一二国道,进一服务区吃午饭:那里只卖羊肉串、牛骨汤、葱花卷。我找一家青岛饭馆,求老板娘做一盘芹菜炒肉丝,她说肉丝没人切!与我邻座的师傅,是从福建开车去奎屯送机电设备的。我见他们皱着眉头喝牛骨汤,就问这一路伙食咋样?一个帅哥抱怨说:你们北京人知道的,我们福建的服务区,饭菜有多好味啦?
二○○八年高速联网后,我曾驾车从江西南昌直下南平、福州,也曾由三明转道去泉州、厦门。任我怎么走,都是风景如画的美食走廊。二○一○年春,我又随厦门大学老师,从漳州古城一路向西,游览永定、龙岩、上杭、长汀。即便是在深山老林,路边店里的客家菜、鲜鱼锅、老米酒,样样令人垂涎哦!
依据联合国数据:二○一○年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十。即便是发展中国家,平均数也有百分之五十六。相比新疆的百分之三十六,差距何其大也!上述对比还说明:新疆的工业化离不开城市化,它更需要服务业的鼎力支撑!
驱车再走,掠过玛纳斯垦区:路边麦浪滚滚,彩棉连片。
三点到达石河子大学,小欧老师在学苑宾馆迎接。十年前我来石大,校园狭小,学生只有几千人。如今学生超过两万,校园扩大好几倍。
午睡一小时,养足了精神。晚六点,我随小欧去上课,听众爆满。一直讲到八点半,又回答同学提问三十分钟,九点才吃饭。今儿一整天,我都没正经进食。现有石大老师殷殷相劝,也就放开肚皮了。饭后散步回宾馆,途中琢磨一件事:我在内地读书写作,每至一地,都因语境变化而感悟各不同。
譬如在苏州:江南梅雨,淅淅沥沥,最适合宅在家里,品雨前茶,读明清笔记,发思古之幽情。冬天在海口凭窗远眺,浪花扑岸。徐徐海风中,我读欧美新学理论,感觉像在沙滩上玩耍:一时烈日炙烤,一时冲波踏浪。
如今到了新疆,每天所见所闻,尽是高山大漠,塞外边卡,南腔北调,各族风情。如此环境下,读书想问题,怎能离得开“战略”二字?
今晚宿营军垦重镇,继续浏览晚清史。围绕晚清覆灭,费正清言辞犀利,其中令我惴惴不安者,首推林则徐、左宗棠的国防谋略。
[左宗棠:海防塞防] 一八四六年林则徐在哈密奉旨,出任陕甘总督,平定西北回乱。陕西稍定,朝廷又调他为云贵总督,处置边务,整顿铜政。一八四九年十月,林公因病卸任,放舟入湖南。次年正月初五,夜泊湘江岸边。当晚,湖南官员皆在船边候见,忽见一布衣大汉,手持“湖南举人左宗棠”红帖,踉跄登船。
一八五○年咸丰继位,急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从福建赶去广西,镇压天地会起义。十一月,林公带病行至潮汕,突然吐泻而亡。据杨国桢分析:广州十三行恨林公入骨,他们或以重金贿赂厨子,投巴豆汤下毒。
弹指一挥间,左8f1c400320a5c5deae4a28325289f3f288e5499f3a2f10642814347d25f45f3f宗棠官至闽浙总督,在福建马尾筹建南洋海军。百忙中,他追忆长沙那一晚:“公访宗棠于星沙,期许良厚。是晚维舟岳麓山下,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而今军事旁午,枕戈不寐,展卷数行,犹仿佛湘江夜话时也。”可叹林左二公一宿长谈,竟成诀别!
然而林公忧虑国事,重托后人,无不应验:一八六五年,阿古柏率浩罕军攻占南疆,夺取迪化。一八七一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一八七四年日本入侵台湾,清廷无力御敌。十一月,恭亲王奏请拨款,购买铁甲船。但此时朝廷囊中羞涩,只好传令各省督抚,限期一月,拿出结论。
北洋大臣李鸿章表示:“新疆不复,于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陕甘总督左宗棠却大声疾呼道:“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然中国山川形胜,皆起自西北。弃西部,即是弃中国。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的塞防论,最终打动慈禧。一八七六年,左公指挥八万清军,分三路进疆。阿古柏败逃库尔勒,服毒自杀。湘军名将刘锦棠追剿残匪,收复喀什。
战至一八八○年初,清廷派曾纪泽赴俄谈判,左宗棠亲自领军至哈密。征途中,他让士兵抬着棺材,表明他誓死收复伊犁的决心。俄人见状气馁,被迫撤兵。
一八八四年新疆建省,刘锦棠出任巡抚。左宗棠交代新疆政务时,一再提及林则徐“富疆强边”的遗嘱:“文忠言西域屯政不修,以致沃饶之区,不能富强。吐鲁番产粮素多,南八城如照苏松兴修水利,广种稻田,美利不减东南。”转身又叮嘱下属:“林文忠曾考遗法,于渠中凿坎儿井,引灌不穷!”
左宗棠收复新疆,乃是晚清重大军事胜利。可在费正清看来,这一仗却象征中国战略的大翻转!此话怎讲?
费氏《伟大的中国革命》称:“中国相传千年的国家战略,大体是内陆防御,因为帝国的重大安全问题,全都出在亚洲内陆,即如何对付长城外干旱草原上崛起的彪悍骑兵。只要这些部落出现一个伟大领袖,譬如成吉思汗,并把他们动员起来,中国就有大麻烦了。”
为此,历代中国面对的边境争端不在广州,而在亚洲内陆,特别是新疆。“北京的战略家自然脸朝西看,而置海洋于背后、脑后、眼后。面向内陆的中国战略,突然出现大转身。外来威胁呈现在帝国背后,即东南沿海。这就好比五角大楼不得不在一夜之间,把瞄准点从莫斯科改成开普敦!”
左宗棠是对是错?中国当今的国家战略,又该如何设定?此事重大,关乎国运。反复掂量之余,我谨对此题分析如下:
一、晚清体制腐朽,思想僵化,以至于陆海交困,两头挨打,陷入一场几无胜算的败局。虽然左宗棠勉力夺回新疆,但从全局看,其“海塞并重”计划,根本无法实现。而此时中国腹背受敌,朝廷一无应敌准备,二无转圜时间。即便保住了新疆,也因财政短缺,无力守护沿海,终于满盘皆输。
二、我们社科院的老院长胡绳,曾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宣称:左宗棠的言行符合民族长远利益,李鸿章则沦为卖国奴!这一判语,学生我不敢苟同:海防塞防之争,焦点不在爱国与否,而在于双向用兵,钱不够花。李中堂一再警告:日本近在肘腋,诚为中国大患!此说颇具远见,岂能以卖国论?
三、从财政角度看:一八七六年左宗棠西征,耗饷一千万两。此后十年的塞防军费,合计七千万两—新疆真是中国的销金窟啊!此后二十年,海防筹款四千二百万两,其中一半用于海军建设,其余被慈禧挪用。
军中学者刘亚洲,曾在《西部论》中评估道:即便全力营造海军,也只能将甲午海战之败,勉强推迟二十年。此处,我赞同刘亚洲之说,即晚清中国一败再败,首先败在其古老战略,即重西部、轻沿海。而中国当下国防,必须海陆并举,东西呼应,大力营造战略纵深。
然而不可否认: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中国留下了巨大的回旋余地。从此往后,无论外敌如何入侵,中国皆能保住半殖民地的名号,苟延残喘,死而复生。例如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向西安逃亡。抗战中,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依靠西南人力物资,苦苦支撑到胜利。
回顾左公名言:弃西部,即是弃中国。如今我想再加一句:西部乃是国家根基。西部安,则国家稳。新疆若能由原先的销金窟、无底洞,变为强大的战略基地,中国沿海自然波澜不惊,无人敢犯。
汉语日历
[日]兴膳宏著 陈广宏 潘德宝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每一天,与表示当令的季节感、年中民俗活动、历史事件的汉语搭配,构成了这本小书。恰好是日历一样的形式,所以就以“日历”为题。汉语的材料,以中国和日本的汉文资料为主,偶及近代文学作品。本书中使用的“汉语”,基本上就是汉字读音的汉字词语。由于汉语与和语之间的垣墙很低,偶尔也以训读的汉字词语为对象进行讨论。本书短短的条目中,每个汉语词语内部都是宽广而丰富多彩的世界,相信读者会对此若有所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