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突然接到一位家长带着哭腔的电话:“孔老师,我孩子离家出走了!当我收到孩子手机短信的时候,我简直肝肠寸断!为这个孩子,我操碎了心!有时候我也发狠,出走就出走,有本事别回来。可是,发狠归发狠,心里既疼又急。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一个人在外面游荡是多么危险,万一遇到坏人后果不堪设想!我该怎么办呀?”
最近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存在离家出走现象的青少年占调查对象的25.6%,超过四分之一。可见,这一问题不容忽视。要想从根本上帮助这些离家出走孩子的家长走出困境,帮助这些离家出走的孩子回归家庭,有必要首先搞清楚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
孩子离家出走有四因
个体因素首先,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心理断乳”期,情绪波动大,自控力差,易产生对立情绪,以至发展到离家出走。其次,这个阶段的孩子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而实际的认知水平不高,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社会上某些人和事的不良影响,并在其引诱下产生不良行为。第三,有的孩子自我要求比较高,当考试没考好或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没有勇气面对,或者为了逃避学习和生活压力,或者为了逃避惩罚,因而离家出走。另外,也有些孩子对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心存怨恨,为了报复老师和家长而负气出走。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属于人格异常,他们对周围的人总是抱有敌意和戒备心理,与学校或家庭的成员闹矛盾而突然出走。
家庭因素有些家长对孩子以绝对权威自居,对孩子施行高压政策,孩子的表现稍不如自己之意,则非打即骂,从而加深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百般疼爱孩子,对孩子总是百依百顺,放任骄纵,使得孩子规则意识淡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这种痛恨与溺爱共同作用,最终会酿成孩子w/j5KR0r58lSsFSqCADnRA==离家出走的苦酒。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使得孩子没有安全感,对父母缺少亲情和依赖感,对家庭缺乏归属感,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从而离家出走。
学校因素许多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发Jdez0GHXRRmyXYnaB4n/2w==展特点,一方面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另一方面对孩子的落后和错误不能谅解,常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甚至带有人格性的侮辱,孩子的焦虑和愤怒情绪积蓄过度就可能产生出走的动机和行为。除了老师的因素外,孩子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出现矛盾,在班级中缺乏归属感,造成心理上的过度压抑,也会导致离家出走的行为发生。
社会因素目前,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现象,导致一部分孩子对读书不感兴趣,而家长又难以接纳孩子不愿意读书的事实,孩子故而离家出走。
孩子离家出走危害多
孩子离家出走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也给自己的亲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给社会治安带来了隐患。
给个人带来伤害孩子离家出走不仅带来学业上的落后,还可能会沾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被坏人利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离家出走,会让一个家庭陷入痛苦的深渊。有的家长为了找到离家出走的孩子,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历尽艰辛四处寻找,留给自己的往往是身体的损害和心灵的煎熬。为了找孩子,有的家庭夫妻离异,有的家庭债台高筑…… 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学生离校出走,学校要花费时间去寻找,还担心其他学生效仿。如果出走的学生遭遇不测,学校还会面临家长的索赔及法律纠纷,使得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
学生在社会上游荡久了,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在引诱或胁迫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社会治安带来威胁。
有效策略
避免孩子离家出走的“悲剧”发生,要做到以上几点。
家的大门要永远为孩子敞开一旦孩子出走已成事实,父母就应该用博大的胸怀接纳出走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骨肉,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直接造成的,父母一生都没有放弃孩子的权力,所以,不管孩子发展到什么样的状况,家里的大门都要永远为孩子敞开着,只要孩子哪天想回家,家长都要伸开双臂拥抱归家的孩子。
“放下”孩子,关注自我改变面对离家出走的孩子,许多父母总是想方设法地寻求各方的帮助,有的是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有的是强迫孩子接受心理咨询,但不管哪一种方法可能都收效甚微时。很多家长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其实,问题在孩子身上,但根源往往在父母身上,父母如果不关注自我的改变,孩子往往回头无路,即使有一天孩子回家了,但和父母的关系依将处于冰冻状态,孩子还有可能再次离家出走。
那么,家长应做哪些改变呢?
(1)调整家庭气氛。家庭中不能曾因为孩子的离家出走而蒙上一层乌云,恰当的做法是,让家里保持一种安静、自然而温馨的气氛,甚至每天给家里换一束鲜花。这样,孩子回到家后,感受到的是温暖而不是压抑,其纷乱的心才能安定下来。
(2)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在孩子离家出走后,有的家长失去理智,发疯似地找孩子,给孩子拼命打电话发短信,令孩子不胜其烦。恰当的做法是,父母可以在每天早上醒来后发短信问候孩子“早上好”,每天晚上休息前发短信给孩子道一声“晚安”,在天冷的时候发短信提醒孩子加衣服,隔三差五地给孩子发送一条信息——“妈妈想你!”“爸爸妈妈等你回家”……通过短信,家长传递给孩子的是关心和爱。
孩子回家后,既不要严加看管孩子,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父母只有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真正放松了,孩子才能够真正放松下来,也才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
(3)检讨自己的行为。孩子的出走一定有父母的原因,可以说,孩子是用出走这种极端方式给家长敲响了警钟,所以家长所做的不是着急,不是生气,而是深刻检讨自己曾带给孩子的伤害,然后真诚地给孩子道歉,请求孩子的原谅。
(4)建立新的家庭规则并严格执行。孩子离家出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的无秩序和无规矩状况,所以,孩子归来应成为家庭新生活的起点。首先,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依然要关心,对孩子的合理需求要满足,对孩子的正当选择更要尊重。其次,家庭生活是有规则的,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生活和责任是孩子必须自己承担的,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孩子的衣服孩子洗,家长坚决不能包办代替,不管孩子表现出怎样的态度和行为,家长都要温和而坚决地贯彻执行。
总之,无论哪一种原因,孩子的离家出走,只有父母无条件地接纳,才能让孩子重新回到家庭生活中。
(孔屏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应用心理学教授)
责编:王敬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