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建成
(科学出版社,北京 100717)
读了《中国科技术语》2013年第1期围绕汉字数词和词头定名问题的八篇专论文章,知道大家都很关心并讨论了这个问题。我也谈一些我知道的情况,并提出两点建议,希望能有助于取得既符合国家法规,执行起来也很方便的一致意见。
先谈情况:
(1)正如大家熟知,“个,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是我国几千年来使用的汉字数词序列。这个序列的数词所代表的值依次递增。日本后来也采用了这个序列的汉字数词。
(2)这个序列中越靠后的数词,其使用的机会越少,以致人们不清楚它们代表多大的值。不要说那些比较靠后的汉字数词,就拿今天大家都很熟悉、遇到的机会也很多的“亿”来说,在20世纪前半期,人们就用得不多。说到我国人口时,人们常说“四万万同胞”“四万万五千万同胞”,很少说“四亿同胞”“四亿五千万同胞”。新中国成立,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工作结束后,人们从报纸上才看到诸如“我国有六亿人口……”这类的字样。后来,人们接触到“亿”字的机会越来越多,对它也越来越熟悉了。但是,比“亿”大的数词,如“兆”“京”“垓”“秭”等,则仍鲜为人们使用。
(3)正如《中国科技术语》2013年第1期《数词定名研讨会纪要》所述“中国古代的数词系统并没有词头概念,词头可以说是舶来品……”,不仅我国如此,日本原来也没有词头概念。该怎么来应对这些舶来品?日本采取的办法是“用日文片假名将洋文音译”。 于是“milli-、centi-、deci-、deca-、kilo-、mega-”等词头便分别被译为“ミリ、センチ、デシ、デカ、キロ、メガ”等,且一直沿用至今。我国则考虑到公制计量单位有别于我国使用的市制单位,便在公制单位前加一个“公”字,以示区别。于是就出现了诸如公斤、公尺、公里……这些单位沿用了许多年。不过,用此办法来区分也有缺点,就是仍然不易知道它们的值究竟是多大。后来,人们采用了将公制单位音译的办法,如把gram音译作“克”,meter音译作“米”,ampere音译作“安[培]”,hertz音译作“赫[兹]”,pascal音译作“帕[斯卡]”,joule音译作“焦[耳]”,watt音译作“瓦[特]”……那么,对词头(如 kilo-,hecto-,deca-,deci-,centi-,milli-,micro-等)又该如何处理呢?人们想到 kilo-表示103,hecto-表示 102,deca-表示 101,deci-表示 10-1,centi-表示 10-2,milli-表示 10-3,micro-表示 10-6,于是将kilo-译作“仟”,hecto-译作“佰”。 之所以采用千和百的大写字,是为了一看就知道它们分别表示103和102,而且,让带“立人旁”的仟和佰表示它们是词头,不带“立人旁”的千和百则是普通的数词。后来,也许是因为受到我国简化字热潮的影响,人们渐渐把词头“仟”和“佰”的“立人旁”去掉,变成同普通数词一样的“千”和“百”。当说到诸如“三千千瓦”时,前面的“千”是普通数词,后面的“千”则是词头。好在这样做不会发生什么错乱,所以“仟”和“佰”就逐渐没人用了。表示小于基本单位的词头,如 deci-(10-1)、centi-(10-2)、milli-(10-3)、micro-(10-6),则参照汉字数词序列习惯,分别译作“分”“厘”“毫”“微”。于是就出现了现在常用的诸如“分贝”“厘米”“毫米”“微米”等。可是,到了比“千”大或比“微”小的词头,困难就来了。 该用什么汉字来对应 mega-(106)、giga-(109)、tera-(1012)……这些词头呢? “万” (104)、“亿”(108)等汉字无法借用来作词头。事情陷入了困局。20世纪中期(可能是四五十年代),王竹溪、杨肇燫等一些物理学家注意到,兆、京、垓、秭、穰等大数词虽然早被人们弃置不用,但许多人还记得这些词具有逐渐增大的特点,便将词头mega-(106)对应为“兆”,giga-(109)对应为“京”,tera-(1012)对应为“垓”……从而定出我国的汉字词头。这些词头也沿用了好些年。我记得,在20世纪70年代,当我还在职从事编辑工作时,在一本译自美国出版的《科学年鉴》(Science Year)中看到有“兆电子伏”“京电子伏”以及“垓电子伏”的字样。这说明,直到那时,人们仍在使用“兆”“京”“垓”等词头。这三个词头中,“兆”用得比较多,大家比较熟悉,知道它是表示106的词头,用得很顺当。至于“京”“垓”等词头,因为用到的机会太少,对它们就感到陌生,不清楚究竟是指10的多少次方。这样,到1984年国家颁布法定计量单位时,便决定保留“兆”这个词头,而把“京”“垓”“秭”等词头改用音译,它们分别被定为“吉[咖]”[对应外文词头giga-(109)]、“太[拉]”[对应外文 tera-(1012)]、“拍[它]”[对应外文 peta-(1015)]……这样改动有一个好处,虽然这些词头仍很陌生,但至少知道它们所对应的外文分别是什么,从而也知道各代表10的多少次方。而这正是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表5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提出两点建议:
(1)汉字词头一律遵照1984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表5的内容执行。这不仅因为它是国家颁布的法令,而且这个法令所规定的内容很科学,执行起来也很方便。
(2)对汉字数词“个,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建议最大的数词只用到“亿”。再往后例如比“亿”大的“兆”,建议就用“万亿”或“1012”来表示。
这样,问题便可以得到解决了。
再提两个补充意见:
(1)前面说过,日本也采用“个、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穰……”这个汉字数词序列,而且至今仍把“兆”“京”“垓”等用作一般的大数词(这一点与我国的情况有区别),因此在阅读或翻译日文文献时,要注意别搞混了。如果看到日文文献中说到国民经济总值是“×兆 ”(“ ”是日文,意思是“日元”)时,不要错误地理解(或翻译)为“×兆日元”或“×百万日元”,而应译为“×万亿日元”。遇到“京”“垓”时,就把它们分别理解(或翻译)为“亿亿”和“万亿亿”。
(2)据说我国台湾的出版物中有把“兆”作为大数“万亿”来用的(不把它作为表示106的词头)。阅读台湾出版的书时,只要稍加留心,也不会产生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