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技术课“领会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以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篮球女生专选班教学为例

2013-12-27 01:36钱华伟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领会篮球显著性

钱华伟

领会式教学模式在外国较受欢迎,成为球类改革的趋势,但我国对其研究相对不足,且研究对象多以体育专业学生或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男生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相对简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领会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运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篮球专选班的女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教育学、球法教学法、球类领会教学法和篮球著作等方面的资料20余部,检索相关论文60余篇,收集全国部分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大纲几十份,大致了解全国高校课程设置的动态。

1.2.2 专家访谈法

走访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福建部分高校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一线教师,通过网络等形式访谈其它高校专家、学者,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有关问卷的设计标准及专家访谈的建议,查阅相关资料,制作“体能素质、心理素质、技战术水平及篮球理论知识等的测试指标和评价指标调查问卷”。对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河南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等院校的二十位篮球方向的教授、专家发放问卷,发放20份,回收18份。

根据专家访谈及专家问卷的调查结果,对实验前后测试指标进行筛选并制作 “心理素质测试指标及篮球专业知识测试指标”的学生问卷,当场共发放180份,回收179份。

对比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感受制作了“教学效果评价问卷”,采用现场测试的方法,共发放180份,回收179份。

效度检验:在专家问卷中分别对体能素质指标、篮球基本技术指标、心理素质指标、篮球比赛能力指标、篮球专业知识指标和篮球裁判能力指标六项内容的评定。采用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非常不重要五等级进行评定,18位相关专家对其作了评定,同时教学效果评价问卷也采用五级评定方式,结果各个指标都达到了有效程度。

信度检验:对两份学生问卷均采用“抽样重测法”,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各选择10人进行重复测试,中间间隔一个周时间,对比两份问卷的契合度,统计结果表明两份问卷的信度指数分别为0.84和0.87,说明问卷具有很高信度。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处理数据。

1.2.5 实验研究法

以福建师范大学2009级公共体育篮球专选女生班180人为实验对象,随机分成3个实验组和3个对照组,4个班由笔者教学(2个实验班和2个对照班),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另两个班由笔者同班同学龚魏教学(1个实验班和1个对照班),上课的内容、方法等均与笔者相同。实验分两阶段进行: 2009年10月-2009年12月预实验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6月正式实验阶段。历经两学期,保证两组学生在课时、场地、器材、教师等相同条件。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体能素质、心理素质、技术水平、比赛能力及篮球专业知识等进行测试,结果经过T检验,保证两组学生情况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技能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先让学生学习各项基本技术,例如准备姿势、步法移动、运球、投篮、侧掩护、后掩护等,反复练习、巩固简单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简单的配合,例如一传一切、突分、掩护等,临近期末时学习裁判知识及一些战术配合。

领会式教学的基本流程: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体育课学习某项球类运动的开始,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该球类运动的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如比赛的场地、比赛时间的限制、得分的方法、裁判规则等),以及比赛所涉及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更深刻理解篮球运动,知道学习重难点,为以后的学习建立明确目标[3]。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1.1 技术水平提高对比

表1可知,领会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战术意识的基础上进行技巧学习,学生学习技术的目的更明确。实验组学生的防守能力(实验组平均成绩为10.66、对照组平均成绩为12.24)、运球能力(实验组平均成绩为33.85、对照组平均成绩为39.71)及两人间传接球的配合能力(实验组平均成绩为23.75、对照组平均成绩为27.13)均高于对照学生,这三方面P值均小于0.01,两组学生成绩存在高度的显著性差异。

表1 实验后两组学生技术指标对比

影响投球命中率的因素较多,要形成稳定的投球命中率需经过多年系统训练。因此,在1 min投球指标中,两组学生的成绩进行U检验后,得出P值为0.169大于0.05,说明两组学生的投篮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1 min传接球接行进间投球是福建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篮球专业学生的考试内容,故学生都较重视。两组学生平均成绩进行U检验,P值为0.304大于0.05,说明两组学生成绩无显著性差异。但从数据可看出,领会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比赛机会,因此实验组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实验班学生成绩比较平均,不及格(投篮低于3个)的学生较少,仅4个;对照班学生不及格较多,有21个。

2.1.2 体能素质对比

将两组学生实验前后的体能素质变化情况进行横向对比,经过T检验得到P值为0.057大于0.05,说明两组学生实验后身高无显著性差异;篮球运动是一项以耐力为主的项目,对学生的肌肉爆发力和肌肉力量提高不高,两组学生实验后助跑摸高和跪卧撑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领会教学为多数学生提供了比赛机会,增强了学生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肺活量成高度显著性差异、三级蛙跳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体能素质对比分析

2.1.3 临场裁判能力对比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裁判平均成绩为55.7,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为33.4,检验得出T值为14.181,P值为0.000,小于0.01,证明实验后两组学生裁判能力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的裁判能力进步更为明显。

表3 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裁判能力对比分析

2.1.4 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为68.3,对照组为40.0,通过U检验得出Z值为-9.707,P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实验后两组学生对篮球知识掌握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篮球知识平均成绩提高较为明显。

表4 实验后两组学生篮球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2.1.5 篮球比赛效能对比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篮球比赛效能平均成绩为0.96,而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仅为0.69,通过U检验得出Z值为-3.483,P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实验后两组学生篮球比赛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成绩提高较为明显。

表5 实验后两组学生篮球比赛效能对比分析

2.1.6 实验后两组学生心理素质的对比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心理素质平均成绩为70.88,对照组学生平均成绩仅为44.84, U检验得出Z值为-9.825,P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实验后两组学生心理素质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领会教学能较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表6 实验后两组学生心理素质对比分析

2.2 研究分析

1)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养成自我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是由学校体育教育转化为社会体育的起点,高校体育又是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是我国实现世界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4]。领会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领会理解为开始,以教学比赛为教学重点,教师精心设计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比赛练习,多以分组教学为形式,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5]。

2)领会式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的篮球技能,丰富篮球知识。在没有进行技能训练前,先以理论课形式对项目进行讲解,使学生接触前有整体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素材[6]。领会教学抓住球类项目的本质特点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大量针对性的比赛,提高了学生比赛欣赏能力、裁判执法能力、比赛指导能力及技战术运用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篮球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篮球专业知识。

3)领会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不应仅满足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让其主动参与,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7]。领会教学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充满挑战性的课堂氛围极大满足了学生表现自我的心理。

4)领会式教学能很好地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时较少,如果学生仅靠上体育课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是不可能的[8]。从生理学角度看,普通人群每周要有2-3次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能少于30 min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从技术形成规律讲,学生刚学习一项新技术,还没形成动力定型,仅靠体育课时间,不可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因此,体育课必须同课外活动结合才能完成大学体育的任务。

5)领会式教学能提高学生集体凝聚力。领会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战术意识,多采用分组教学比赛形成教学,学生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增多,无形中形成一种默契感[9,10]。在与别的组进行比赛时,每个人都会尽自己努力,发挥好自己的角色,集体凝聚力逐渐形成。

3 小结

领会式教学从整体开始教学,让学生一开始就“领会”到该项目(特别是集体性的球类项目)的基本概况,及早地掌握战术概念,形成篮球意识,并在教学比赛中加以实践,通过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局部教学,最后回到整体教学[11]。领会式教学遵循了球类教学的本质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和兴趣。实验组女生的技术水平、体能素质、裁判能力、理论知识、比赛效能、心理素质等,都优于对照组学生或部分方面与其相同,证明领会式教学能促进高校体育改革。

[1] 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2] 周兴伟.对高校篮球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3] 廖玉光,殷恒婵.球类领会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 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张 楠等.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运用“领会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11).

[6] 高 嵘.“领会教学”——体育课球类教学改革的新趋向[J].学科教育,1999 (4).

[7] 何淑贞.高校女生篮球课教学现状与分析[J].教科园地,2005(1).

[8] 周兴伟.对高校篮球教学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 (3).

[9] 廖玉光,杨静珍,钱铭佳.“领会教学法”的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1998(3).

[10] 高 嵘.领会教学法的特点[J].中国学校体育,1999(1).

[11] 曾 鸣.“领会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猜你喜欢
领会篮球显著性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篮球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
领会和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