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名词审定工作访谈录

2013-12-27 05:23王小辉
中国科技术语 2013年6期
关键词:术语力学定义

王小辉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国科技术语》编辑部,北京 100717)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位于中关村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我们编辑部一行三人有幸拜访了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三位元老:现任第三届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朱照宣教授、副主任王克仁研究员与副主任金和编审。

忆过去学术精英甘于奉献

三位和蔼可亲、博学又谦逊的长者先是和我们聊起了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之初的情况:第一届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86年成立,钱伟长为顾问,季文美为主任,副主任为北京大学朱照宣和《力学进展》创始人董务民。委员们都是力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带头人,顾问更是老一辈的顶级人物。当时的名词工作受到高度重视,科学家们将这项工作作为学科发展必需的、基础性的工作来开展。

“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起步就比较高,由最知名最权威的专家组成。朱照宣是力学界公认的才子,专业有深度,知识面广,而且已经做了一段时间大百科的工作,在名词方面具有深厚底蕴,是当仁不让的人选”,金和说,“王克仁当时比较年轻,但学识也是公认的。我在学会工作,做了这方面的组织工作,后来也参与了名词的审定工作。”

如今已83岁高龄的朱照宣教授回忆起与名词工作的缘起,讲道:“最初我是用英语讲课,不存在术语翻译的问题。1949年以后,开始一半中文、一半英文地讲课。一般用语使用中文,遇到术语时,就要用英文,这就涉及术语的中文翻译。1952年,我从圣约翰大学调到同济大学,当时已有统一的中文教材,我基本就按照书上的术语来讲。那时候,我就对名词很感兴趣,经常会留意中英文名词间的对照。真正参与名词工作,是受科学出版社名词编辑室樊静编辑之邀,校对一本英汉对照的物理学名词力学卷,那时我正好也在进行大百科力学卷的工作。所以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时,力学学会考虑到我在名词方面有一些基础,就让我参加。当时力学名词委主任季文美先生对名词非常讲究,我也很荣幸能进到这个队伍,和众位同人一起做这项工作。从此,我就和名词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第一届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至今,已近三十年,如今,几位教授仍以科学严谨、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在科研和教学之余,为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贡献着力量。

1993年,历时7年审定工作的《力学名词》(第一版)公布出版,收录2600多词条,包含通用词(普通物理中的力学部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一般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以及其他(交叉,应用学科和学科新分支)五部分。在提及收词量和收词标准时,金和说:“从促进学术交流的角度讲,我们希望多收些词,多提供点信息;但从代表国家公布名词的角度,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名词的规范性、基础性,审定要严谨、慎重,词条的数量不宜过多。”《力学名词》出版后,成为力学科研人员和相关工程学科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也为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时期名词的审定充满了挑战

《力学名词》(第一版)收录的是中英文名词,没有名词的定义。为进一步明确概念、便于理解和应用,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展了第二版《力学名词》的审定工作。这项工作主要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扩充新词、补充遗漏、修订完善,并为词条加注定义。几位先生列举了一些实例。例如,补充了流体力学中比较重要的概念:转捩(transition),指层流到湍流的过渡。王克仁进一步解释说:“在第一版审定时,对‘转捩’一词有所讨论,但是最终没有收录,主要是因为当时学界对transition的理解仍有较大争论,不能确定它是侧重于指一个区间还是一个点。”又如,当时作为新词收录的非线性动力学部分名词,有的如昙花一现,随时间的流逝和学科的发展再未出现、自然消亡了。还有少数名词在后来发现定名不妥(如缓燃,deflagration),在第二版中将予以修改。

谈起加定义的工作,几位前辈颇有感慨:“首先,定义工作非常重要,有了定义才能明确科学概念,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在加定义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比如,通过定义工作可以发现词条的系统性问题。另一方面,加定义的工作量之大、难度之大是超乎想象的,越到后来越觉得不简单,每一个词定下来都很不容易,而且常常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得到令人满意的定义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而基础学科又要比应用学科难,越是基本的名词越是难下定义,比如‘时间’‘空间’这两个最基本的名词,很难给其下一个完美的定义。”金和拿出修订中的力学名词定义稿,只见厚厚的一摞纸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颜色的批注。看着纸稿,委员们群策群力、严谨认真、不辞辛劳的场景油然浮现眼前。

科技名词有其系统性

《力学名词》(第二版)补充了一些名词,以完善力学名词的系统性。其中很多是在给名词加定义过程中觉得应该补充的。“没有定义的时候,觉得一个词是否收录是两可的,但一写定义就会发现,从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它是应该或不应该收的。 例如,第一版只收了‘保守力’,未收‘保守力场’,我们在写定义时方才察觉到,‘保守力’是从‘保守力场’而来的,无‘保守力场’就无所谓‘保守力’,先有‘保守力场’再有‘保守力’,所以‘保守力场’是个很重要的概念,应该加进去。又如,第一版只有‘静摩擦’,没有‘摩擦’,也没有‘最大静摩擦力’。要把‘静摩擦’的定义说清楚,就要先定义‘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再如,第一版收有‘应力’‘应变’,未收‘应力分量’‘应变分量’,这是两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在这次做定义工作时认识到有列入的必要。”

关于学科间的协调,朱教授讲道:“力学与数学、物理以及工程方面的学科都有联系,很多名词需要和相关学科协调,以前我和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赵凯华教授经常碰面,有很好的沟通。但有时候学科间的沟通协调并不容易,需要全国科技名词委从更高的一个层面来研究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向量’和‘矢量’,数学界和物理界的叫法不一致,到现在仍各说各的。”

王克仁接着讲道:“除了某个学科的名词要自成系统外,整个科技名词的审定也要充分重视科技名词的系统性。理想状态下的名词系统像一棵树,先有主干,再有分枝,分枝上再有更细的分枝。而实际情况远比树状系统复杂,分枝之间还有联系,形成网状,这使得名词审定工作从宏观的学科分类到微观的具体名词的审定和不同学科间名词的协调,都更具难度,须对各种情况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到名词的系统性问题。”

科技名词要遵从汉语的特点

通过多年的名词审定工作实践,几位先生认为,搞中国的术语工作,国外的术语学理论固然可以借鉴,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要以科技文献中的语言实践为基础。

朱教授说:“术语是语言的一部分,不同的语言具有各自的特点。汉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汉字是表意文字,是方块字,与英语等字母文字的构词方式、字词渊源等均有不同。而且,汉语和外文中名词的内涵、外延有的时候并不完全对应。比如‘力学’一词译自英语mechanics,它源于希腊语μηχανη(机械)。mechanics在19世纪50年代作为研究力的作用的学科名词传入中国时,译作‘重学’,后来改译作‘力学’,一直使用至今。在英语中,mechanics是一个多义词,既可释为‘力学’,也可释为‘机械学’‘结构’等,相应的mechanical可译为‘力学的’和‘机械的’。在欧洲其他语种中,该词的语源和语义都与英语相同。但汉语中找不到这样一个多义词,既表示‘力学’又表示‘机械’,而且汉语中‘机械的’除了表示mechanical,还可以理解为‘刻板的’。这种不同语种中词义包容范围的差异,有时引起国际学术交流中的周折。例如:mechanical natural view,指用古典力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的观点,习惯叫作‘机械自然观’,与‘刻板’无关;mechanist是指机械师,不是指力学家,英语中并没有力学家这个词语。”

对名词审定的建议

作为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元老,三位先生都在力学研究或教学领域潜心工作了一辈子,也具有几十年名词审定工作的经验,他们对名词审定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将名词审定研究和词条定义的编写分开进行,并切实做好审定研究工作,避免流于形式;名词审定工作要注重语言实践,从名词使用的实践中形成名词审定工作的原则;做好语料库工作,这是术语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一项基础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加大对规范名词的宣传力度,对其使用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多做协调沟通工作;培养名词审定工作的后备力量,以便更好地传承这项工作。

“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名词审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几位先生进一步解释道,“审定的名词公布出版后,人们将其作为工具书使用,这样能使制订的术语得到一定的传播,但一般很慢,范围也比较窄。要想真正意义上做到普遍推广,需要新闻媒介的宣传和社会各界的积极使用,需要基础教育的推广,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实践。在这过程中,老的名词在概念上、定名上会有发展变化,新的名词会不断涌现,而社会对这些名词的接受度也会发生改变,这都在客观上要求科技名词不断地修订和增减,需要一直有新的力量来持续不断地做好这项工作。”

“比如英文pressure一词,它有两个含义,分别指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和压强(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物理学教科书中就阐明二者的区别,《物理学名词》和《力学名词》也都将压力、压强作为两个名词收录,可以说这两个名词已经在学界、在社会上有了广泛的共识,但目前仍有工程行业将单位面积的pressure称为‘压力’,由此可见,名词工作任重道远,仍须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

“再如物理学名词plasma,定名为‘等离子体’,这是根据其早期的含义——离子(包括电子作为负离子)正负电荷相等,它整体上保持电中性。但后来出现了non-neutral plasma,只能译作‘非中性等离子体’。‘等离子体’成为了‘不等的等离子体’。名词的概念、内涵发生了变化,使得‘等离子体’这个叫法显得不那么恰当,是否需要修订,还须综合考虑科学性、约定俗成和社会接受度等多方面。”

结 语

力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在每周都召开审定会议,对名词及定义深入研究,逐条推敲,数易其稿。朱教授讲道:“一本好的名词书,要让读者阅后就能够基本了解这个学科的梗概,了解这个学科的系统。编好《力学名词》(第二版),让搞力学的人用它能解决问题,不搞力学的人也喜欢看,这是我们的一个目标。要让大家认可并不容易,我们很谨慎、很慎重。” 委员们是在踏踏实实做工作,认认真真搞学问。名词工作只有学识渊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才能够胜任,这其中的甘苦,也只有真正深入名词工作的人才能够体会。期盼这本凝聚了委员们心血与智慧的新版《力学名词》早日出版,为力学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术语力学定义
力学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力学 等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
山的定义
教你正确用(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