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鑑
(科学出版社,北京 100717)
存忠先生的文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笔者基本同思他的思见。只在定名上做一点小小的修正。
气溶胶颗粒的划分界限是一个尚未取得公认的一致思见的问题。例如:在《大气科学名词》中,艾特肯核的上界是0.4μm,而聚积核的界限则是0.5~2μm;在《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中,艾特肯核的上界是0.1μm;在《环境科学词典》中,(艾肯粒子)核模是0.005~0.5μm;在《地球科学大辞典》中,爱根模(艾特肯核)则是0.005~0.2μm。如果都来自1978 年惠特比(Whitby)的气溶胶的三模态分布,为何数字会有如此差异?这种情况给我们的定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术语的定名必须符合术语学的原则。首先要考虑的是其科学内涵,同时必须考虑系统性、命名原则的统一性,以及已有的规范、标准。也要适当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
由于《大气科学名词》已经确定“降尘”“飘尘”为规范词,这两个词也是读者能接受的,以之作为学名应该是可以的。而以“降尘”和“可吸人颗粒物”并列,则划分原则不统一。可以将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10μm颗粒的正名定为“飘尘”,而以“可吸人颗粒物”作为又称。“飘尘”又可以2.5μm为界,分为“粗飘尘”和“细飘尘”。即将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称为“细飘尘”。这样,命名原则也统一了。
相应地,可以将“飘尘”的符号定为PM10,而将“细飘尘”的符号定为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