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
中国奥运会代表团的金牌排行在近几届奥运会上处于上升趋势:2000年悉尼奥运会,28枚金牌排名第三;2004年雅典奥运会,32枚金牌排名第二;2008年奥运会,51枚金牌位居第一。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奥运强国”。从代表竞技体育最高荣誉的奥运会金牌榜看,中国的竞技体育项目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层次,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是反映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以奥运会为主的世界重大国际比赛中取得的成绩所反映的该国竞技体育总体发展水平在世界上处于一流或前列的国家[1]。
分析中国奥运会金牌的项目分布情况发现,中国奥运会代表团获得金牌主要依靠冷门项目、边缘项目和区域项目。在近三届奥运会上,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四个项目为中国取得了55枚金牌,占三届奥运会金牌总数的49.5%,这些项目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在世界范围内很普及的足球、篮球、田径、游泳等项目上,中国在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并不多,这些是我国的弱势项目。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曾对中国奥委会的一位高级官员说过,“如果中国真正想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不仅要在区域性运动项目上继续保持和扩大已有的优势,同时必须在全球性运动项目上取得较大的突破口”。全球性运动项目主要指包括足球、篮球和排球等影响大的集体球类项目,被称为“运动之母”的田径、游泳等基础性竞技体育项目[2]。本文以我国竞技体育弱势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例)与优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为例)的成绩对比为主线,分析项目特点,研究项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男篮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比赛是1936年德国柏林11届奥运会,中国队在小组预赛中负于日本队未能出线;中国女篮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比赛是1984年洛杉矶23届的奥运会,最终成绩为第3名。中国男足第一次参赛是1936年柏林11届奥运会,最终排名为第14位;中国女足第一次参赛是1996年亚特兰大26届奥运会,获得亚军。中国男排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取得了第8名;中国女排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获得冠军。乒乓球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代表队取得2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羽毛球正式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羽毛球队取得1枚银牌、3枚铜牌。
表1和表2可看出,近4届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和羽毛球国家队取得了较好成绩,金牌总数累计达30块,为提升我国竞技体育实力做出了很大贡献;与乒乓球和羽毛球队在奥运会上的表现相比,三大球代表队的成绩不突出,中国男子排球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取得了第5名,这是三大球男子国家队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最好成绩;女足和女篮分别取得过奥运会亚军,但延续性不强,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女排在1984年和2004年取得奥运会金牌,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04年奥运会后,女排成绩有所下滑。此外,上述5个项目男子代表队和女子代表队参加奥运会的成绩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男队成绩不如女队,在三大球和羽毛球项目上尤为明显。
表1 中国三大球与乒乓球、羽毛球男子代表队参加奥运会的成绩
表2 中国三大球与乒乓球、羽毛球女子代表队参加奥运会的成绩
2.1 制约因素分析
1)历史阴影下的潜意识影响。
表3可看出,中国代表团从参加奥运会开始,所获得的金牌多分布于优势项目及潜优势项目中,如跳水、乒乓球、体操、射击、举重等项目。三大球等群众参与度较高的项目与田径、游泳等基础大项中获金牌较少。从项群上分类,足球、篮球属于同场对抗类项群的项目,技战术因素占主导地位,要求运动员集体配合并在强身体对抗的基础上,发挥出自身的技战术水平,排球比赛中没有直接身体对抗,但发球、扣球、接发球技术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乒乓球和羽毛球属于隔网对抗类项群的项目,没有直接的身体对抗,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自身的竞技水平,相对来说更容易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中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力量、速度方面与欧美运动员无法相比,但灵敏、协调等素质方面很优秀,因此很多人认为中国代表队在三大球和田径等项目中没有优势。
表3 我国参加23-28届奥运会获金牌项目分布表(单位:枚)
2)金牌价值诱导下的项目发展失衡。
在上世纪80年代确立“竞技优先”原则后,投资个人项目而不是集体项目成为很多省市体委的所谓理性选择。尤其是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上沈坚强1人为上海代表团夺得7块金牌后,众多体育部门更加坚信:养一支三大球的球队,平时的运动装备、场地设施、后勤供给,和培养一个个人项目运动员无法相比,代价和成本是几十倍,很多省市的体育机构开始裁撤三大球运动队[3]。三大球开始另寻出路,职业化改革在这个基础上得以提出,改革的阵痛使三大球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缓慢时期,一定程度影响了三大球的进步。
3)职业联赛俱乐部管理和职业联赛体制与国家体育的宏观发展失调。
目前职业联赛制度是举国体制下的市场体制,这两种制度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很难协调一致,体制问题影响了联赛发展,也导致了球员竞技水平的停滞。中国职业联赛的运作模式有一定偏差,向国外取得成功的职业联盟借鉴经验来发展国内联赛的道路是正确的,但在借鉴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中国的联赛应有中国特色。
推进职业化改革,三大球开始走市场化的道路。经过十几年发展,各职业联赛都取得了一定进步,职业化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困难,包括中超联赛的赌球、黑哨等现象,但不能否认职业化道路。从中国的奥运史不难看出,与中国的奥运会金牌数和在金牌榜上的排名逐级提升相反的是基本实行职业化的三大球的成绩总体上呈下降之势。衡量我国体育职业化改革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只能有3条,即有利于出运动成绩、出优秀运动人才,有利于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4]。对运动项目进行职业化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升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在世界中的表现,而三大球职业化改革的目的目前看来并未实现,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真正发展三大球,促进其更好进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随着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依存的内外制度环境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利益一元化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地方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利益的一元化格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变,表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5]要取得职业体育改革的成功,妥善处理好运动员、地方、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职业联赛体制与赛事运作间的漏洞。
对于开展职业化改革的联赛,各项目主管中心对俱乐部的梯队建设有明确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俱乐部却达不到规定。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国内的联赛几乎成为外籍球员施展才能的舞台,比赛靠外援成为普遍现象,在开展职业化较早的中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和中超联赛更是这样。国内球员得不到有效锻炼,偏离了联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目的。此外,国内职业运动员的培养机制有待改进,通过体育局、体校培养的职业运动员在退役后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有待解决。
推进职业化改革在我国有十几年的历史,我国竞技体育得到很快发展,同时,职业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些问题,通过法律来保障各方面利益在我国的职业联赛中并没得到体现。职业体育法律法规较少,联赛各方不依法办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部门等问题都困扰着我国体育联赛的健康发展。
2.2 三大球发展的对策
2.2.1 坚定不移走职业化道路
1992年,原国家体委发布了《关于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改革的总目标:“改革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依靠国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办体育的高度集中的体育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国家调控、依托社会、有自我发展活力的体育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格局,力争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新体制。”这为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提供了政策保证[6]。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特点,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三大球的特点和国家化程度决定了其不能走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射击等项目的发展道路[7]。
尽管三大球开展职业化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但不能否认我国职业体育的改革之路。欧洲五大联赛、美国职业联盟取得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们都有很多年历史,反观国内的职业赛事,现处在起步阶段。因此不能因为在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不走职业化改革的道路,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具体分析,坚持职业化改革,促进职业联赛的发展。
2.2.2 加强体育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创新
乒乓球项目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绝不是偶然的,有其必然的规律。一份加拿大Discus数据库收录的各国乒乓球论文统计表显示中国在90年代发表有关乒乓球的论文1 097篇,占论文总数的76%[8]。除了理论研究,中国国家乒乓球队也鼓励运动员进行技术探索,在上世纪60、70和90年代出现过的三次创新对我国乒乓球项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要促进三大球的发展,训练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2.2.3 注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我国竞技体育和职业体育的运动员主要是通过体校培养,而体校的培养目标偏向于训练,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学习没得到重视,增加了学生去体校锻炼的风险,也给运动员的退役生活埋下一定隐患。在我国范围内,针对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要制定出适合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方案,促进体育和教育的融合,让学校体育和经济体育产生联系,解决经济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
2.2.4 深化体制改革,调整发展思路
中国篮球参加世界大赛的成绩虽没有大突破,但中国篮球已得到广泛关注,这与中国篮球实行职业化改革有很大关系。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能在我国取得一定成功,除提高比赛质量,增加比赛观赏性,处理好联盟与媒体关系,做好联赛宣传,提高联赛知名度等因素也很重要。针对我国职业化过程中政企不分、管办不分的问题,各项目管理中心作为管理机构,应避免参与联赛的具体运营,宏观上对联赛进行管理。中国职业联赛的发展应立足于本土,建立自己特色,提高赛事知名度,促进职业体育联赛发展。
2.2.5 以体育法制化促进职业化联赛发展
美国职业体育以及欧洲职业赛事能取得成功,除了球员优秀的表现、俱乐部的营销策略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健全的法律保障。运动员利益得到保障,俱乐部利益得到保障,同时观众也欣赏到了体育魅力。在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政策下,职业体育要力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针对职业体育中的法律问题,依法给予打击,并进一步完善体育法律,保证竞技体育的公平公正,促进职业体育发展。
中国的竞技体育项目中,有乒乓球、跳水等优势项目,也不乏三大球、田径等竞技劣势项目,要进一步发展竞技体育,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必须要扬长补短。针对三大球发展推进职业化改革的道路,改革过程中吸取较成功的职业联赛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走适合我国三大球发展的职业化道路。
[1] 徐本力.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强国、大众体育强国内涵的诠释与评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
[2] 鲍明晓.中国职业体育评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3] 王加益.我国排球运动发展的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4] 梁晓龙.当前我国体育职业化(市场化)改革必须明确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体育科研,2005,26(2).
[5] 梁晓龙.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体育科研,2006,27(3).
[6] 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7] 梁晓龙,鲍明晓,张 林.举国体制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及现状[J].体育科研,2006,27(1).
[8] 国家体育总局《乒乓球长盛考》研究课题组.乒乓球长盛的训练学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