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加强工作

2013-12-26 12:12李春月
创新科技 2013年5期
关键词:统计法统计人员乡镇

李春月

(南召县统计局,河南 南召 474650)

统计是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加强经济社会管理和宏观调控,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实现统计科学发展的根基。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切实解决目前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人员力量薄弱、工作条件差等问题,是构建组织体系完善、调查制度科学、技术手段先进、法制保障有力、队伍素质过硬的现代统计体系的现实需要,是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的基本保障。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机构改革深入实施和在基层统计的全面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业务工作量逐年增多,人员配置相对不足。县级统计局既要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还要协调、管理部门统计和社会统计,其业务工作量的增长远远超过人员的增长,大部分基层统计人员常年超负荷工作,县级统计部门人员编制明显不足,特别是非国有、民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大量出现,统计调查对象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基层统计任务增加与统计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相当突出,面对数据多、质量高、任务重的统计工作,只能身兼数职,一人兼几个专业、一人管几套数据、一人做几个报表系统,一人做上级几个科室的工作。同时,每年还要抽出专人参加下乡蹲点搞建设扶贫、抓计划生育包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工作。

2.基层统计工作条件差,统计机构的公务设备条件水平低。办公用房拥挤,平均每个办公室3至4人;交通工具相对短缺,下乡镇、走基层、搞调查极不方便,制约了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3.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不规范,人员变动频繁,影响和束缚着统计工作的开展。据现行统计管理体制调查,乡镇基层统计员待遇是同类公务员中最低的,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一是经济待遇低。乡镇基层统计员不仅没有岗位津贴,而且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还要依靠财政安排经费,财政紧张的乡镇,影响统计员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政治待遇难以得到解决。对于乡镇基层统计员本身的职级现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从实际情况看,一般都是没有职级的。乡镇基层统计员中不乏优秀人才,他们要想提高自身的政治待遇,总是千方百计离开统计岗位才有可能实现;而政治待遇是直接与经济待遇挂钩的,政治待遇不能解决,经济待遇自然也上不去,乡镇基层统计员的统计工作积极性就难以充分调动,而且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长期以来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专业人才大量流失,造成统计队伍整体素质低。难以高质量完成统计工作任务。乡镇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严重影响了乡镇统计工作的相互衔接和连续性,造成新老统计人员交接不清,统计资料丢失,统计数据前后衔接不上,数据质量难以保证,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县级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4.基层统计信息化设备使用维护情况一般。虽说现在乡镇都已配备计算机等设备,但由于网络管理专业人才匮乏,还无法处理网络运行中出现的难题,出现网络运行不稳定,有时连时断的现象;部分乡镇统计站对网上直报、网上信息交流等不够重视;网络使用的频率和质量较低,甚至个别乡镇统计站与统计网络的连接中断,没有及时排除障碍,网络维护情况有待改进。

5.统计执法难,执法环境与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一是基层统计机构缺乏一支专业的统计执法队伍。除了进行执法检查外,还承担着一定的统计业务。随着统计地位的提高,统计业务也越来越繁重,统计人员少和统计业务增长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还不够。随着新《统计法》的颁布实施,社会公众虽然知道《统计法》,但是对《统计法》规定的条款还不了解,什么是违法的,要受到怎样的处罚,并不是非常清楚。有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统计法知之甚少,对统计部门的执法检查有抵触情绪,更有甚者以各种名义推脱和拒绝检查,说到底,统计执法还没有像财政、税务、审计、司法部门那样被人们认识。此类现象在基层普遍存在。三是基层统计执法没有建立长效机制。统计执法还没有成为经常性制度化的工作。大多数统计机构还满足于一年一次的执法检查或者上边号召了再检查。一部分基层统计人员认为搞好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就可以了,自己的主业还是统计业务,没有把统计执法工作放在议事日程,对执法检查重视不够。因此,没有一定的财力做后盾也是制约基层统计执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做好本职工作,创先争优,争取上级领导支持。一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抓调查研究、统计分析,积极为各级领导指导工作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各级领导进行宏观决策提供统计依据。二是进一步做好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利用每月、每季、半年、年度统计报表,进行汇总统计,形成月度、季度和年度统计资料,为领导决策服务。三是掌握工作动态,准确查找工作差距,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主动请示汇报工作,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四是要为社会各界提供大量丰富的统计咨询服务,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2.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要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提高基层统计服务水平,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不行的,要从基层统计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入手,加强统计力量。一是要提升县级统计局干部的公共管理理论水平,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升行政组织能力,提高统计新知识的理解、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要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要继续举办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重点对企业和部门的统计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统计理论知识、计算机应用程序,以及统计工作方法和流程;要利用统计工作会议、年报会及其他专门会议,讲解有关统计知识,规范相关统计程序,从而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素质;三是要抓好台账管理,抓基础工作落实。建立健全乡镇(街道)、部门、村(社区)委员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切实做到“数出有源、有据可查”,实现统计台账标准规范、原始记录完整齐全。在乡镇、企事业单位推广统计电子台账,逐步实现基层统计报表电子化、传输网络化、整理规范化、工作标准化。四是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保持高素质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

3.保障统计经费,改善基层统计环境。经费保障,是统计建设工作的必要基础。建议县财政将基层统计工作经费在预算时逐年增加,根据实际情况,用于改善统计工作环境,改善办公条件,解决调查户、辅导员和村级统计人员补助,以调动统计业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解决基层统计人员的岗位津贴等实际问题,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投身统计事业发展的积极性。

4.进一步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及其贯彻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力度。统计法的宣传是统计工作中的一项长期重要的内容,如果法制宣传跟不上去,依法保障统计工作,就难以实现。从统计法制宣传来看,虽经过统计“三五”“四五”“五五”普法的宣传教育,参加的人员达到上万人次,但由于只抓了表面的法制宣传,而没从深度去抓好此项工作,甚至连统计机构本身人员的普法宣传都有遗漏。只有加大普法宣传的广度和力度,才能在全社会引起普遍的重视。同时,当统计执法检查的力度也能像处罚酒后驾车一样短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铺开的时候,《统计法》才能真正被社会公众熟知。酒驾不是因为宣传的多么铺天盖地,让人们印象深刻是因为执行的彻底。

5.加强网络建设,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目前,乡镇统计站的计算机也基本普及,加强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上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统计数据处理系统、数据网络传输和信息网上交流为统计工作节约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增加了数据核算、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应加快推行运用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数据库,提高网络功能应用水平;加强数据专线建设,要加强统计网站与各级党政门户网站的互联互通,加快乡镇(街道)、部门、园区统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要巩固、完善市、县、乡镇三级统计网络有效连接,重视乡镇网络工作,并不定期地对乡镇、企业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培训,切实帮助解决基层网络连接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统计法统计人员乡镇
稳健统计法在实验室能力验证中的应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乡镇扶贫印象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的权重赋值研究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现状分析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完善企业统计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