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自我调节抑郁症吗?

2013-12-24 00:00:00骆昌芹
大众健康 2013年4期

那天,门诊室进来一位叫吴丽媛的老人,她今年58岁,一年前开始失眠,后来,症状加重:乏力、少语、对生活不感兴趣,逐渐发展到想自杀。患者女儿去年出了车祸,留下一个儿子。自己跟外甥相依为命,可是外甥经常跟邻居小朋友打架,受人家的欺负,她十分宠惯孩子,跟我说想先杀了邻居家儿子,后自杀。

我立即阻止了她的这种想法,我初步诊断吴丽媛的行为是抑郁症的最坏结局——扩大性自杀。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高发的精神、心理障碍。有文章报导,仅巴西人口中,就有约10%的人患有各种类型的抑郁症。重的抑郁症又可根据对治疗的反应具体分为难治性抑郁症、妄想性抑郁症、反复循环性抑郁症及慢性抑郁症等等。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的是轻的抑郁症,即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的症状不太难鉴别:患者为抑郁情绪所苦恼,总感到忧愁、沮丧和悲伤。他们对日常活动和娱乐不感兴趣,甚至遇到亲友也不想打招呼。他们各方面的创造活动都减退,社交和工作能力下降。这类人常有自我贬值和自我怜悯的心情,而且情绪不稳,容易激怒。这类疾病如果借助心理治疗中常用的明尼芳达多项人格测验、汉密尔顿抑前昏量表,纽卡斯尔抑郁量表检查,及时诊断治疗,就可以避免破坏性结果。比如,有一位男青年,他感到自己被周围人误解,社会对他不公平,对前途失去信心。于是他吃了大量鞋钉,企图自杀,后被及时发现、抢救,才脱离危险。不久,他又在情绪极度低沉时撞墙自杀,但也没能成功。后来,他又打算寻找炸药,炸公路收费站(扩大性自杀的变形)。经诊断,他患有抑郁症。我们对他进行了心理治疗,并配合用了些药物,使他的病情大大缓解。后来.他感叹道:“要是早知是心理疾症早些得到治疗,就不会受那么多罪了。”

过去,抑郁症的治疗主要靠药物。但多虑平,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副作用较大,而且服药后两周左右才能起效。这样,药物带来的严重副反应和药效的滞后性,就常使一些患者失去信心,中断治疗。随着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的推广,在运用心理学手段治疗抑郁症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有位沉鱼落雁的女大学生,不幸患了抑郁症。情绪不好时,成天以泪洗面,在极度痛苦矛盾的心情下,甚至做出许多对自己很不负责的事情,以致染上了可怕的淋病。她曾吃过半年抗抑郁药物,但收效甚微。但在接受心理治疗三个月后,她就完全康复了。

抑郁症患者是否可以进行自我治疗呢?一般说来这是不行的。抑郁症的治疗比较特别,患者在病态情况下往往夸大自己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所面临的困难,不能自拔;综合医院其他科的医生也不能胜任;而由临床心理咨询医师和精神医学专家治疗,则容易奏效。

当然,有些抑郁性神经病患者,往往是在生活中受到挫折,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由于这些心理问题没能得到及时解决,才发展成疾病状态的。如果能帮助他们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是可以避免或解除其病苦的。有位中技校的教师,在上中学时,很崇拜自己的语文老师。有一天晚上,她送本子到办公室去,在与老师一同离开时,那位语文老师关上灯后,突然回过身来一把拉住她……。这使她大惑不解,心中衣冠楚楚的偶象,怎么竟是这样的人昵?后来,听说她所尊敬的另一位老师,也有作风闸题。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她又遇上一个不三不四的领导。这一切都出乎她的意外,于是她越来越不信任别人,几乎对所有人都怀疑,成天愁眉不展,独处土隅,暗自落泪,十分厌世。来到我们心理门诊室后,我们帮助她掌握了正确、全面地看待人,看待事物的方法,使她学会了观察人、分析人,懂得了如何对待和战胜挫折。经过四次治疗,她摆脱了抑郁症的折磨。半年后,我们进行了回访。她反映,经过心理治疗,觉得自己似乎成熟了许多,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能够自我调整,自己解决了。她还风趣地说:“如果在发生那些事情时,能及时得到心理医生的帮助,就可以少流十年眼泪,少皱十年眉头了。”她的话很有道理。但遗憾的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些人把抑郁症患者的消极情绪看成是“思想问题”,用一般的做思想工作的办法去处理,甚至一味批评,这往往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和痛苦。患者自己有时也意识不到自己的病情,贻误了治疗时机。

抑郁症的痛苦是很折磨人的,抑郁症的后果是很可怕的,但得了抑郁症不要自卑,也不要失望,因为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各种治疗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