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不良情绪的圈子

2013-12-24 00:00:00新月
大众健康 2013年4期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是这样过来的……

第一个星期:周一早晨,刚走进办公室的我顶着两个肿眼泡,昨晚又和男朋友闹别扭了,打电话争吵到凌晨3点,问题没有解决,反而继续失眠......估计今天又不能打起精神来工作了。

上午,一个好心的男同事对我的设计提出几个建议。可我的心完全不在这里,“男人没几个好东西!”一想到男友蛮不讲理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开口就是:“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做好你自己的好了!”男同事被冲回去了,他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个星期:我还是失恋了,在家哭了一个周末,周一发电话给领导请了病假,我实在是无心工作了。

第三个星期: 又过了一周,我还是情绪低落,没有彻底走出失恋的痛。对工作,提不起精神来,激情好像也消失不见了。开会出谋划策的时候,总是缩在一个角落里,想自己的事情。

有些同事也不愿意和我一起合作了,因为看到我蔫蔫的,他们说任何一个美好的创意传达给我都像石头掉进了大海,一点水花都没有。

……

我们的生活不单是只有工作,生活也是我们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会遭遇各式各样的失望、悲伤、伤害、痛苦,它们造就了我们的坏情绪,也影响到了我们的工作,如何在工作中隔离开生活里的坏情绪呢?

心旅伴的回信——

为什么坏情绪会影响工作?

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的思想意识是一个流动的整体。因此,我们情绪情感或者意识都是不能根据时间或空间的维度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正如同河中的流水,从上游到下游,这是一个连续不断地过程,上游的水质受到污染,下游的水质会受到同样的污染;某一条支流的水质受到污染,河流的主干也必然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到其他的支流。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赶上班车、钱包被偷、开车被一个新手剐蹭、失恋、吵架……这些无数的不开心的事件都是一个触发点,点燃了我们心中各种各样不舒适的情绪,如郁闷、生气、懊丧,而这些不良的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它们就会被带进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活质量。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泛化”,比如本来仅仅是因为失恋而烦躁不安,结果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处理好,后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令我们感到烦恼不安,正如主人公所遇到的,好心的同事本来只是想安慰她帮助她,可是她却将对男友的愤怒和不满带到了好心的同事的身上,本来只是因为失恋而难过消沉,可是后来在整个工作中都很消沉,不能接受和回应同事传来的创意,最终影响到工作进程,影响到人际关系。

更可怕的是,当整个生活都被坏情绪搞得一团糟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一种彻底失控的危机,而这种危机感又会进一步给我们带来糟糕的情绪,就像形成了一个坏情绪的循环,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情绪是什么,它对我们有什么作用?

假如你在切菜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手切伤了,出血了,接下来你会怎么想呢?“哎呀,出血了,我下次再也不做这个了”,还是“哎呀,这次没注意,下次要小心了!”我们知道,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且会导致完全不同行为的想法。

而不好的情绪也正如皮肤被切伤出血一样,它会给我们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是一定得,但是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对我们是否有更多积极地意义呢?当然,如果你对进化论有一定得信任的话,你一定会相信这些不良的情绪一定也会给我们提供某种意义上的帮助。

比如,当我们手指靠近火苗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越来越强的灼烧感和疼痛,而这种疼痛告诉我们火苗是不能轻易用手去摸得,否则会带来更严重的烧伤。所以,我们的皮肤用疼痛为信号避免我们造成真正的损伤。而我们的心灵也用不良情绪为信号,避免我们真正的心灵损伤。

但是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因为在切菜时伤了手而决定再不切菜,当然,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保护自己的方式,如同手接触火苗会疼痛我就不再用手指碰火苗一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某些生活功能我们又是必须去做的,比如我们可能不得不去做菜,不得不去完成结婚成家的人生任务,不得不去工作。

所以,对于不良情绪带给我们的信号,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这种情绪告诉了我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情绪之中不能自拔。至于之后对导致情绪的事件是选择回避还是考虑一种更好的处理方法,则完全看这件事对你的重要价值而定。

处理坏情绪的四个妙招

1、学会角色分化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整体,不良的情绪也会在我们整个生活领域内流窜,但是如果我们学会将生活领域做一定的隔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适当地控制不良的情绪,正如同我们在河流的不同地段筑起一些大坝,就可以将遭到污染的那些部分先阻拦起来,而不至于影响整条河流的水质。而能够有效隔离不同生活领域的途径就是区分我们所承担的不同的角色。比如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和工作中的角色、作为子女的角色和作为父母的角色等。

通常我们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很难在抽象意识领域里做明确的角色区分,所以我们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式性动作,比如日剧《麻辣教师》里松岛菜菜子饰演的冬月老师在很不情愿地起床上班之时,她会对着镜子摆一个漂亮的造型,然后夸赞一下自己说:“100分”,然后迅速离家上班。其实冬月老师就是通过照镜子这一套动作将在家的角色与上班的角色做了一个区分,在这一套仪式完成之后,5分钟前还赖在床上不肯起来的烦恼都被一扫而空,或者说,被隔离了起来,而将一个崭新的自己呈现在了工作的场合。

2、充实工作时间

曾经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每天繁忙的工作是否感到劳累,丘吉尔回答说:我每天都太忙了,所以,我根本没有时间考

虑累不累的问题。

所以,当我们好不容易将生活中的坏情绪隔离了之后,我们首先需要安排好工作中的时间,尽可能使工作时间更充实,不给坏情绪一点点渗入进来的余地。

当然,对于职场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问题不在于没有工作可做,而在于工作缺乏管理,以至于将太多的精力消耗在因混乱引起的烦恼之中,甚至可能激发固有的不良情绪。

所以,充实工作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不给坏情绪渗入工作中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在于尽可能避免因工作本身的混乱形成的坏情绪激发固有的坏情绪。

3、感受正性情绪

观察药物的包装就知道,对于绝大部分味苦的药物,厂家都采用了糖衣包装或胶囊包装,目的在于用一种甜的或无味的包装隔离里面味苦的药物。其实在我们处理不良的情绪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用不断感受正性情绪来隔离不良的情绪。

在工作场所,其实也充斥着人性的温暖和关爱,比如同事间分享小零食、互相交流创意、讲一些笑话,或者工作中取得的小小成就。对于深陷不良情绪之中感到难受苦闷的人可能不太愿意注意工作场合的这些小温暖小成就,但是这些小的生活片段正是支撑我们整个一生的基础。痛苦的情绪带给我们的信息固然重要,愉悦的情绪带给我们的支持和信心也同样重要。

4、觉察和阻断坏情绪

虽然以上我们为阻断坏情绪设置了一道道的墙,但是工作中总归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发生,或者在一个小的时间空档里不良的情绪就冒了出来。所以,我们还需要增强对坏情绪本身的觉察,看看它们是否在趁我们不注意的时机冒了出来。比如当你自己感觉心理不舒服的时候、或者工作步骤上开始混乱的时候、或者对同事做了一些你回想起来不该做的事情的时候,这些都是不良情绪冒出来的征兆;当然,也可以请同事帮忙观察,通常作为熟悉你的旁观者来说能够很好地感觉出你是“正常”还是“不正常”。

当这些不良情绪冒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一些阻断的方法,比如在心里对坏情绪说:“stop,给我回去,我现在要工作了。”如果觉得在心里默念力量还不够,也可以用嘴轻声说出来,如果条件许可,大声喊出来也行。

安全风向标:

对于不良情绪带给我们的信号,我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这种情绪告诉了我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情绪之中不能自拔。至于之后对导致情绪的事件是选择回避还是考虑一种更好的处理方法,则完全看这件事对你的重要价值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