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资讯

2013-12-24 00:00:00
大众健康 2013年4期

好消息

忆幸福往事 除抑郁情绪

英国的心理学家采用认知心理学中的“轨迹记忆法”,来帮助抑郁症患者回忆积极的往事。这一方法是通过回想曾发生过幸福往事的地点,然后将需要回忆的东西与相关地点联系起来,从而在回忆起具体地点时联想到幸福往事。

试验中,研究人员要求抑郁症患者回忆15件幸福往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采用“轨迹记忆法”的患者能更好地回忆起积极往事,并且心情愉悦。也就是说,“轨迹记忆法”更有助于抑郁症患者改善情绪。(《新华网》)

“器官捐献”将在全国推广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近日表示,经过两年试点,人体“器官捐献”已在全国19个省份试点开展,截至目前,共有627人捐献器官,挽救了1713个垂危的生命。今年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在全国推广“器官捐献”和“器官合理有效分配”。

今年元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已正式开展工作,该中心业务部副部长高新谱介绍,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尚处起步阶段。目前19个试点省份仅有200多位器官捐献协调员,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下一步将大力培训发展协调员队伍。(《新京报》)

反应快寿命长

最近,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人做出反应的时间是最好的寿命指示器,比通过血压、锻炼量或体重来预测寿命更加准确。就过早死亡的可能性而言,反应迟钝的人比反应迅速的人高出两倍多。

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7414名志愿者,结果证实了“健康的心理等于健康的身体”这个俗语。研究人员指出,人的反应时间是衡量他们智力的一个标准,而智力又是人体“系统完整性”的指示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智商更高的人更长寿更健康,这在一定程度要归因于生活方式的差异。(《石家庄日报》)

蜂刺毒素能杀死艾滋病毒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可以利用在蜂刺毒素中发现的化学物质毁灭艾滋病毒,防止艾滋病传播,但又不伤及周围正常细胞。

科学家经长期研究发现,蜂刺中的化学物质蜂毒肽可以刺穿艾滋病毒的保护外层,毁灭艾滋病毒。科学家们把这种毒素注入纳米粒中,上面配有特制的“缓冲器”,使之能够弹离正常细胞,从而避免伤及正常细胞。当较小的艾滋病毒与它们接触时,会从缓冲器之间滑过,遭到毒素攻击。此前,大多数药物只能减缓艾滋病毒的生长,而最新研究出的这种蜂毒能够攻击并杀死病毒,第一时间防止感染。(《大河网》)

孕妇补叶酸 宝宝防自闭

挪威的科学家调查了8.5万多名儿童及其母亲孕期服用叶酸的情况。这些儿童出生于2002年至2008年,到2012年3月31日随访结束时,他们的年龄在3.3岁至10.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岁。

随访期间,共有114名儿童被诊断出患自闭症。科学家发现,母亲在孕前至孕初期服用叶酸,其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比母亲未服用叶酸的孩子减少近40%。但母亲在孕中期服用叶酸,则不会降低孩子患自闭症的风险。(《39健康网》)

老人跌倒摔伤有望获赔偿

北京市老人在公共场所跌倒摔伤,将有望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最近,记者了解到,北京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老龄办联合出台《北京市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暂行办法》,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支持开发基本型商业保险产品。

据了解,该暂行办法将通过招投标方式选出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将依托中标保险公司的优势力量进行市场化运作,今年向老年人推出该项保险。(《京华时报》)

跳绳是降低食欲完美方式

保持苗条身材的关键是控制食欲。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跳绳是降低食欲的完美方式。

为了解运动与食欲抑制之间的关联性,日本早稻田大学运动科学系研究人员选择了骑自行车和跳绳两种运动,以15名20多岁的志愿参试者为对象展开了一项新研究。参试者在禁食12小时之后分别进行三项独立试验。每次试验之后,参试者都接受了有关食欲的问卷调查,并接受抽血化验以检测胃促生长素(可刺激食欲的一种激素)等体内激素水平。结果发现,跳绳试验后,参试者的饥饿感相对较低。这说明跳绳比骑自行车更能控制食欲。(《生命时报》)

坏消息

吃避孕药远离柚子汁

柚子清香、酸甜、凉润,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是人们喜食的名贵水果之一。但美国专家研究显示,柚子会抑制人体酶的代谢,从而影响人体对某些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其中又以柚子对避孕药的影响最为突出。如果妇女服用避孕药后又食用2-3个柚子,或者直接用一大杯柚子汁送服避孕药,那么避孕药是产生不了任何效果的,因为柚子阻碍了药效的吸收,使其无法发挥作用。因此,研究者建议,为安全起见,服药前3天和服药后6小时都应避免吃柚子或者喝柚子汁。(《家庭医生在线》)

日饮咖啡三杯胸部变小

咖啡可以说是都市人最爱不释手的饮品之一,然而对于女性来说,咖啡在起到提神醒脑功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健康“隐患”。

瑞典德隆大学对近300名女性的胸围以及她们平均每天喝多少杯咖啡进行调查。他们发现,每天仅喝三杯咖啡就足以令女性胸部开始缩小,随着每一杯咖啡的增加,胸部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广州日报》

有人可能天生是罪犯

1对罪犯的大脑进行X光扫描,德国神经病学教授杰哈德?罗斯发现,罪犯大脑的前方均有一块黑色的斑块。他称之为“罪恶斑”。他说:“由此证明,一个人犯罪,往往是因为他大脑的那块区域出现了肿瘤或者受到了损伤。只要通过外科手术摘除肿瘤,他又完全可以恢复正常……那块地方正是罪恶的渊薮。” (《健康报》)

不生孩子易患癌

怕身材走样、忙于工作和事业、只想过二人世界,“丁克一族”为拒绝生育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然而,在您决定做丁克族之前,不妨听听医生的忠告和建议:女性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能增强防范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免疫力。

北京军区总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王树鹤说,终身不孕的丁克族属卵巢癌高危人群。事实上,女性每一次排卵和修复过程对卵巢上皮都有伤害,很可能因此引起卵巢上皮基因突变而导致癌变,形成卵巢上皮癌。而妊娠期间卵巢停止排卵,产后哺乳期卵巢也有一段时间不排卵,因此生育过程能让卵巢得以暂时休息和养护,减少对卵巢的伤害,降低癌变机会。(《健康时报》)

空气污染或致低体重儿多

美国研究人员分析9个国家300多万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后发现,在空气污染严重区域生活的孕妇容易诞下体重低于2.5公斤的低体重儿。

研究人员评估了韩国首尔、美国亚特兰大、加拿大温哥华等9个国家14个地区的空气微粒污染水平。微粒污染源包括汽车尾气、燃煤电厂和灰尘。随后收集这些地区超过300万足月出生新生儿的体重数据。结果显示,空气微粒污染程度越高,孕妇诞下低体重儿的几率越高。每立方米空气中微粒污染物增加10微克,新生儿出生体重减少8.9克,成为低体重儿的几率增加3%。(《北京晨报》)

看电视多儿童成年易犯罪

新西兰的新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若观看过量的电视,成年后则更有可能触犯法律,且将拥有更具侵略性的性格特征。

研究人员于上世纪70年代初调查了近1000名5至15岁孩童的电视收看习惯。当调查目标成长至26岁时,研究人员对他们电视收看习惯所造成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儿童时期收看电视的时长,与其成年初期反社会行为联系紧密。

据介绍,过多收看电视可导致侵略性的性格特征,同时经历负面情绪的可能性也会增高。另外,即使将智力水平、社会地位以及家长的控制度等因素综合在内,儿童时期收看电视时长与成年初期反社会行为依旧联系紧密。(《新华网》)

新妈妈患强迫症几率高

美国一研究表明,新妈妈比普通人患强迫症的可能性高5倍,患病几率高达10%。但专家认为,有强迫症很正常,只要学会及时调整和放松精神,就可以很快避免陷入严重的精神抑郁。

此项研究跟踪调查了461位女性,这些女性都因为生育而检查出焦虑、沮丧和强迫的症状。在这些女性回到家中6个月后,相关测验仍然跟踪进行了两周。在跟踪调查的一半案例中,强迫症行为在6个月后开始有所改善。然而,有些女性在分娩后刚刚表现出强迫症状,在生育后1年内仍未消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她们反复检查细菌和污垢,以确保自己没有犯错。 (《光明网》)

秘密

孩子性别与父母智商有关?

“孩子的性别和父母一方智商最高的人相反,准确率高达80%以上。如果父母中妈妈智商高,孩子一般是男孩,爸爸智商高,孩子一般是女孩。”近日,这条微博引起众多网友的转发和评论。

对此,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严家新教授称,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胎儿性别由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或Y染色体决定,是随机的结果。智商与性染色体的关系不大,决定智商高低的候选基因大多在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男女都有,父母智商都对孩子的智商产生影响。(《长江日报》)

母爱使儿童大脑更健康

美国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脑体积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各自母亲不同的教养方式造成的。大脑萎缩的儿童长期遭受母亲的极端漠视和虐待,而大脑饱满的儿童则成长在一个包容、关爱的家庭,受到母亲的悉心照料。

研究人员说,大脑体积较小的儿童脑组织中缺乏一些最基本的脑区,这将导致孩子未来更容易产生药物依赖、卷入暴力犯罪并面临失业,也更可能罹患各种严重的身心疾病。相比之下,大脑饱满的儿童将发育得更加聪明,也更容易发展出共情的社会能力。(《中国青年报》)

女人天生话就多

女人比男人说话多,这是公认的事实。美国的研究也证实:女性每天平均要说2万个单词,而男性平均仅有7000个单词。女性的这种天赋在很早就显现出来了,即女孩比男孩学习说话和阅读的速度要快。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男女这种语言能力的差距?发表在《神经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为我们找出了答案。研究者分别扫描了年龄在4—5岁之间的男女的大脑,结果发现,女孩大脑中的一种蛋白质的含量要比男孩高出30%。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蛋白质是由负责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基因所生成的,它对女性的语言功能起了重要作用。(《生命时报》)

有理想身高更快乐

日常生活中,多数男性喜欢找比自己矮的女性作伴侣,女性则喜欢比自己高的另一半。而这种喜好是可以量化的。

荷兰的研究人员对5万名荷兰男女进行问卷调查表明,多数女性认为,男性应比她们高20厘米,多数男性则希望女性比他们矮8厘米。研究人员表示,男性眼中女性的理想身高应为1.74米,而女性眼中男性的理想身高应为1.88米。专家认为,人们有这种看法主要是为后代考虑。男性和女性身高高于平均值(男性1.778米,女性1.626米)会感觉更快乐。

(《人民网》)

真假鱼翅皆不宜食用

中国浙江省工商局最近公布,鱼翅市场造假严重,主要货源来自广东。检测专家分析指出,假鱼翅在制作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食用明胶还无大碍,若是工业明胶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为工业明胶中含金属铬,长期食用会导致骨质疏松,严重的会患上癌症。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天然鱼翅的食用风险更大。鲨鱼处于食物链的高端,它会食用一些小鱼,由此积累很多毒素,这些毒素大量汇聚在鱼翅里面。(《健康之友》)

新发现

美国3D打印人造耳朵

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表报告称,他们利用牛耳细胞在3D打印机中打印出人造耳朵,可以用于先天畸形儿童的器官移植。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快速旋转的3D相机拍摄数名儿童现有耳朵的三维信息,然后将其输入计算机,3D打印机会据此打印出耳朵模子。研究人员随后在模子中注入特殊的胶原蛋白凝胶,这种凝胶含有能生成软骨的牛耳细胞。此后数周内,软骨逐渐增多并取代凝胶。3个月后,模子内出现一个具有柔韧性的人造外耳,其功能和外表均与正常人耳相似。(《中国经济网》)

喝红酒可防听力丧失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红葡萄酒具有防止听力丧失的功效。研究人员认为,红葡萄酒中的有效化学物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发挥着关键作用。该物质也具有防癌和防止心脏病的作用。

据调查,听力丧失问题困扰着一半60岁以上人群,很多人听力丧失问题从四五十岁的时候就开始了。听力丧失通常是因为内耳毛绒细胞凋亡所致,大多为人体衰老的结果。

这项研究的焦点是白藜芦醇及其在身体对损伤反应的影响。身体损伤被认为是包括老年痴呆症、癌症、衰老及听力丧失等多种健康问题的病因。白藜芦醇是一种强效化学物质,可以防止人体炎症,缓解衰老和认知(大脑功能)及听力丧失进程。(《新浪网》

植物人经15年按摩苏醒

“这真是一个医学奇迹!”最近,来自湖南宁乡县的杨学惠带着哥哥杨学柱来到湖南湘雅医院检查身体时,曾经给患者看病的专家特别震惊:原以为杨学柱已经不在世上了,想不到还康复得这么好。

1998年,杨学柱因为一场事故成了植物人。为帮助哥哥康复,当时28岁且患眼疾的杨学惠毅然放弃工作,学起了按摩。15个年头过去了,他每天帮助哥哥按摩康复,终于让已成为植物人的哥哥苏醒过来。提起此事,杨学惠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兄弟如手足,一切都过来了,看到现在的哥哥,我心里充满希望。” (《长沙晚报》)

蓝光可治疗皮肤感染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蓝光能够选择性根除皮肤和软组织中的绿脓杆菌感染,同时不会对外层皮肤造成损伤。研究人员表示,在治疗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方面,蓝光是一种潜在的无毒、非抗生素疗法,特别是对那些由抗生素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更为有效。

研究人员在被绿脓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上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经过蓝光治疗的动物均存活了下来,而在未经过蓝光治疗的对照组中,82%(11只中的9只)的动物死亡。(《中国科技网》)

母亲孕期胖孩子心脏差

澳大利亚一项新研究发现,母亲孕期体重超标或肥胖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出现心脏病早期症状,日后罹患心脏病的危险也会大大增加。

研究人员调查了23名平均年龄为35岁的女性,这些女性在怀孕16周内身体质量指数从体重不达标到严重肥胖不等。研究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7天内对其腹部大动脉进行了扫描检查,测量了内膜和中膜厚度。扫描结果显示,母亲孕期肥胖或体重超标的孩子比母亲体重正常的孩子血管壁更厚。母亲体重超标的新生儿与母亲体重正常的新生儿的腹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相差0.06毫米。血管壁增厚是日后心脏病和中风的一大危险因素。(《新浪网》)

植入微芯片 盲人见光明

德国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微芯片,能使罹患视网膜色素变性(RP)退行性疾病的盲人重见光明,且无需辅助的外部可见设备。

RP是指影响视网膜、引起视网膜功能退化的一种疾病,尤其会对黄斑层中的感光器造成影响。虽然这种疾病无法治愈,但视网膜神经却可在一个亮点保留相应的功能。如果能对这些神经进行刺激,某种形式的视力或将得到恢复。这种外部供电的光敏微芯片将通过手术植入患者的视网膜表面下方,同时进入黄斑区。芯片植入这一位置能够对光学组织进行电刺激,令患者告别失明,部分恢复自己的视力,且无需眼镜或屏幕等外部可见设备的辅助。(《科技日报》)

培根每天最多吃两片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欧洲一项针对50万人的研究表明,香肠、火腿、腊肉等加工肉类的出现增加了人们患上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过早死亡的风险。

这项针对欧洲10个国家的研究持续了近13年。研究人员说,这些肉类加工品中所含的盐和化学品可能损害健康。而且,喜欢吃大量加工肉类的人更容易有吸烟、肥胖和其他损害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此,英国政府建议人们每天吃加工肉类不超过70克,也就是两片培根的量。(《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