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剂”到底有多可怕

2013-12-24 00:00:00谭敦民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3年2期

近来,塑化剂的幽灵在食品领域游荡,引起一波又一波轩然大波,令人心神难安。

先是台湾发现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这种物质属于化学工业用的有毒塑料软化剂,常作为沙发、汽车座椅、橡胶管、化妆品及玩具的原料,是工业用的塑化剂,不得用于食品生产。而台湾昱伸公司用它代替橄榄油制作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大量用于食品生产,生产的食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全球震动。

接着,2012年底,国内著名品牌“酒鬼”酒爆出含有塑化剂,国人震动,酒鬼的股价一路跌停。接着,又爆出几乎所有的白酒都含有塑化剂。据了解,塑化剂会危害男性生殖功能,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摄入可能导致不孕不育等生殖系统问题,长期大量摄入有可能致癌。

塑化剂幽灵无处不在

针对塑化剂风波,公众不由得质疑:既然按照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生产的白酒中能检出塑化剂,那么是否其他与塑料接触的食品中也隐含着塑化剂?塑化剂是不是早就隐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

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塑化剂和白酒结缘之前,它已经广泛存在于环境之中并与诸多事物发生关联。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塑化剂、特别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早已成为全球分布最广的有机污染物之一,它像一个幽灵,游荡于空气、水、食物以及医疗器械之中,可以说,凡有使用塑料的地方,就可能出现塑化剂污染。

20世纪80年代,国际学术界开始关注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中国科学家也开始关注其环境分布和毒害。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发现,北京市水环境(包括地下水)中普遍检出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而地表水则普遍检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随后,在空气、土壤、植物中,也先后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虽然含量很小,但不容忽视。不过,当时这些发现并不为公众知晓或关心。

2005年,欧盟发布指令,禁止在玩具材料中使用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而国产玩具中偏偏含有这类塑化剂,国产玩具出口欧洲受阻,这使塑化剂突然“名声鹊起”。

随着化学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塑化剂也“忙碌”起来,凡是使用或接触塑料制品的东西,都可觅见其踪迹。同济大学基础医学院有关科研小组抽检了食品接触材料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情况,结果发现,在抽检的98个样品中共有37个样品被检出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已基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等物质。分别存在于尼龙餐具、PVC密封圈和硅胶模制品中。这所院校的另一项研究表明:超市出售的水果、蔬菜、干货食品中,绝大多数都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其中,干货食品类含量较高。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服装、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医药品、医疗器械、儿童玩具等领域,其污染也必然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静脉及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厉曙光教授等对103位居住在上海郊区、年龄在49~66岁之间的健康人的血清检测中发现,塑化剂的检出率均达到80%以上。现实确实不容乐观,塑化剂的幽灵已经无孔不入。厉曙光教授指出,“人类从胎儿期就可能开始并终身接触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如不采取切实措施,对人类的威胁将是终生的。

前不久,哈尔滨医科大学一位营养学教授患上了乳腺癌,60多岁的人不得不忍痛做乳腺切除手术。才患乳腺癌多与雌激素水平较高有关。作为营养学教授,她和家人平素比较注意营养均衡,对雌激素的摄入有所控制,怎么会患乳腺癌呢?她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一位医生提醒道,是不是环境雌激素导致的?环境雌激素即包括塑化剂等在内的一些污染物。

针对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问题,国际国内相关政策、法规陆续密集出台,包括玩具与儿童用品、食品、食品包装、纺织品、化妆品等行业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使用范围、最大限量、测定方法等,都有了规定。但并未全部完善,一些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最近的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人类对其接触的水平以及由此对健康所产生的危害程度,比原来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更是令人担忧。

塑化剂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谈到塑化剂的危害,专家们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部分专家认为,塑化剂的含量微乎其微,不足以对人体构成大的威胁,认为不太要紧。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表示,部分白酒中检测出微量的塑化剂成分是客观事实,但这并不能表明白酒企业生产了不安全食品。目前白酒塑化剂的检测、检出值很低,也无法判定它是否超标。因为现在各国都还没有这方面的标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这说明塑化剂这类物质的危害具有不确定性。马勇还用一组数字说明了塑化剂对人的影响。如果说“茅台的塑化剂检出值3.3,按照欧盟给出的每日每千克体重50微克耐受量折算,每人每天喝2斤(1000毫升)茅台酒,天天喝,才能符合欧盟食品安全局给出的人体耐受量的限值”。就是说,只要不是天天喝2斤茅台,人体还是相对安全的。

北京大学教授李可基更是语出惊人:目前针对塑化剂安全性的阐述全部来自于老鼠,拿老鼠做实验得出的预警限量与实际上人的安全可耐受的上限差距非常大。“从欧美的做法来看,塑化剂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安全的物质,因为无论是欧美的药店,还是中国的药店,药里片剂的包衣剂都是合法使用塑化剂的。”他表示,卫生部的规定只是个粗线条的参考,有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判断什么。

事后,他对信息不能完整向公众传达表示歉意,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另一部分专家指出,塑化剂的真正危险之处,不在于分布的广泛,而是迄今为止,尚无对其慢性毒害的准确评估——这是很危险的。他们呼吁有关部门尽早对塑化剂的毒害做出准确评估;同时,现在更应该限定其使用和迁移,做出一些硬性规定,比如规定所有玩具涂料产品中的塑化剂总含量不得超过0.1%等。

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明确禁止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用于食品包装,但我国仍在批量生产和使用。这也是塑化剂这个幽灵长期盘旋游荡,难以离去的主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一些安全环保塑化剂柠檬酸酯类、环氧酸酯类等也已经开始应用,其中不少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如柠檬酸三丁酯和乙酰柠檬酸三丁酯,作为安全、无毒的塑化剂使用。好在我国在这方面也已经开始起步。

相关链接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在环保领域,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被归类为疑似环境激素,其生物毒性主要属雌激素与抗雄激素活性,会造成内分泌失调,防害生物体生殖机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产、天生缺陷、异常的精子数、睾丸损害,还会引发恶性肿瘤、造成畸形儿。

据台湾医学专家介绍,成年人长期每天喝1瓶受塑化剂污染饮料,生殖功能异常风险将增加3~4倍;体重较轻的儿童风险增加6~8倍。另外,对孕妇的危害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