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刘半农考上了公费赴英留学的资格。在出国前,他在文学上的名声已经甚隆,很多家报刊纷纷向他约稿,因此他就想选择文学专业,至少也要兼学文学。但到了英国伦敦在接触到所报的语言学专业之后,发现如果自己要是兼学文学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专业的学习,因此他索性舍下了文学,把全副精力投放到了语言学上。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西方语言学也是门类众多,学好至少要七八年。于是就退后了一步,专攻语音学。定下了这个目标后不久,他又发现语音学也是有好些分支,在结合国内情况后,他又瞄准了实验语音学。
在一步步后退后,刘半农最中选择了国内尚未有人涉足的实验语音学。学成回国之后,他凭借自己多年所学的知识,迅速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语言学家,撰写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了“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这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专注,更需要“后退”。正如刘半农在评价自己选择专业时所说的那样:“不如当初就把自己看得小些,即在小事上做‘水磨功夫’。”
编辑 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