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冰释于反思中
陈羽凡和胡海泉在音乐上取得的成绩令人钦佩,而两人的友谊也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牙齿与舌头有时也过不去。两个人合作长了,难免闹矛盾。
有一次,陈羽凡和胡海泉因为音乐上的分歧大吵了一架,两人不欢而散。胡海泉气呼呼地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抽闷烟,饭也不吃。老爸知道他有心事,凑过去问,他不答话。过了好久,他才吐出一句话来:“陈羽凡简直太不可理喻了,我再也不想好他合作了。”老爸知道了病因,开始对症下药地开导起来:“我问你,你和羽凡认识多少年了?合作多少年了?要因为一点小分歧就放弃吗?再说,音乐上的合作还在其次,你和羽凡是这么多年的朋友,因为一点分歧就不合作了,值得吗?你好好想想吧!”
听了老爸的话,胡海泉一愣:“值得吗?”是该好好反思反思。他立即将手中的烟头狠狠地按灭在烟灰缸里,脑子里出现了一幕幕清晰的镜头,他和陈羽凡是怎么走到一起的,经历过多少次的磨合,才有了今天的“羽·泉”;多少次他真诚地帮助我,多少次我尽力地支持他,才有了今天的深厚友谊。如果就这样放弃值得吗?自己脾气大容易发火,对得住这么多年的伙伴和朋友吗?越想心里越不安,越反思越觉得心里越明亮,像打开了一扇窗似的。
胡海泉连忙给陈羽凡打电话,刚一接通,陈羽凡说话了:“我正要给你打电话,你的意见是对的……”胡海泉打断对方的话:“你别说了,我脾气太冲,不该发火,对不起啊!”于是两人和好如初。
关心体现于细微处
演员海清和作家六六可谓是人所共知的“黄金搭档”。由六六编剧、海清主演的《多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等电视剧,部部好评如潮。
海清与六六为人亲和,相互欣赏尊重,相互关怀帮助,不仅工作上合作协调,而且生活中默契和谐。海清的细腻、细致、细心是出了名的,他发现六六在片场时,经常坐一坐就站起来活动活动,想必是腰椎不太好。拍《蜗居》时,适逢六六生日,海情辗转委托朋友从外地寄来一台腰椎治疗仪,送给六六。六六视之为最珍贵的礼物,喜之不胜,因为这是雪中送炭;但她心里纳闷,我平时没对任何人说过腰椎的问题呀?但细心的海清却观察到了,这份关怀备至的体贴之情,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啊。
后来,有人问起六六,为什么如此钟情于海清出自己的作品?六六便向人提起这件事,还深有感触地说:“对朋友如此细心的海清,我相信他细致入微的观察一定能将作品演绎得更好!”
友情维护于规则内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三位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合伙人”的最佳拍档。当初,俞敏洪从国外请回徐小平和王强,并说服他们跟自己合作,齐心协力,创造了新东方的辉煌。在徐小平和王强眼中,俞敏洪是精神领袖,有很高的综合素质。但是,他们也经常批评俞敏洪,希望他走出“小农意识”,突破自身极限,带领大家向现代化企业迈进。俞敏洪是一个心胸开阔,敢于担当,闻过则喜,知错就改的人。为了伙伴们和谐共事,默契协作,为了新东方的长足发展,他常常面壁思过,他的家甚至被取名为“思过斋”。
然而,尽管如此,合作中的摩擦、矛盾仍然会发生。有段时间,管理层陆陆续续将亲戚引入公司,原来俞敏洪创业之初,母亲尽力帮助他,时日一久,老人已觉得儿子的学校就是自己的学校,上上下下的事,自觉不自觉地插一手。这时有人嘀咕了,公司出现了家族化趋势,制度和规则受到很大挑战。为了公司的前途命运,俞敏洪让王强担任CEO,说:“你当CEO,想炒谁就炒谁。”“能炒你的母亲吗?”“当然包括我妈。”俞敏洪顶住亲情的压力,尊重王强的决定,其余的一切矛盾迎刃而解。合伙人之间的友情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王强十分感动地说:“一定要跟最好的朋友开公司!但是一定要让友情锁定在规则和原则的笼子里。当友情被理性地驯服,这个友情才会真正凸显出它友情的价值。”
俞敏洪、徐小平、王强做到了用规则来维护友情,用制度来管理公司,逐渐进入正轨,使新东方最终在美纽交所上市,成功走向世界。
嫌隙消灭于萌芽时
蔡明和郭达是演艺界的一对老搭档了,这些年,他们的节目愈演愈新,友谊也长盛不衰。这是为什么?
蔡明和郭达应邀去西藏演出小品《打针》。往日演出这个节目,使用的道具都是只有针管没有针头的,可这次主办方准备的竟然是带针头的针管。事前,蔡明没有注意,不知道有针头,演出时,她很快进入角色,按照以前惯常的方式,将针管朝郭达屁股上一捅,顿时郭达疼得惨叫起来。蔡明不明真相,还以为郭达动了真情,表演丝毫没有做作。事后,蔡明诚恳地向郭达道歉,尽管郭达连连表示没有关系,可她心里还是万分过意不去,责怪自己粗心大意。
蔡明知道郭达喜欢收藏古钱币,于是特意到市场上淘了几枚140年前西藏出的钱币,送给郭达,这让郭达十分感动。有人对蔡明说:“你和郭达是那么多年的老朋友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完全没有必要大费苦心地向他道歉。”蔡明却说:“越是老朋友,越应该精心维护。正因为是老朋友、老搭档,天天见面,我们才要将哪怕一点点的嫌隙都消灭在萌芽时,而不能任其慢慢积累成为大矛盾。”
编辑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