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银色的童话世界

2013-12-24 00:00:00王永辉
摄影世界 2013年1期

大雪过后的冬天别有一番景致,银装素裹的世界是许多摄影师的最爱。在皑皑白雪之下,即使是一些平时习以为常的平淡景物,也会变得更加动人。肃杀的树木勾勒出干练的轮廓,雪的纯洁和灿烂令人陶醉。在冰雪的环境中拍摄,摄影爱好者要经得起更多的考验,除了防寒保暖外,必须计划周密、熟练地操控相机,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才能将冰雪最美的一面保留在画面中。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正是冰雪摄影的大好时机。本期结合自己和身边好友的一些拍摄冰雪的经验教训,总结了一些冰雪摄影技巧同大家分享交流。

提前制定拍摄计划

即使身处北方的城市,暖冬也让大雪纷纷变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景象。很多时候,万物刚被覆上一层薄薄的白雪,就很快融化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前制定拍摄计划。想要拍摄雪景,首先应该每天关注天气预报,这也是我们预先得知雪之将至的最佳途径。在得到降雪的预告之后,应该考虑在你喜爱的拍摄地点中,哪些适合雪景的表现?然后列出几个能够迅速抵达的拍摄地点,提前为电池充电、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旦雪花如期降临,立刻在第一时间奔赴拍摄地点。

特别是拍摄雾凇,提前准备显得更为重要。雾凇是温度较高的雾气遇冷急骤凝结在树枝上形成的,它附在树枝上的形态犹如玉树琼枝,格外迷人。但雾凇一般只能维持到日出后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如果晚了,太阳光使地面温度回升,雾凇就会融化。拍摄雾凇要在天明时赶到拍摄点,最佳的拍摄时间是日出前15分钟到9点半左右,在合适的光线下要抓紧时机尽快拍摄。一旦错过这个时段,树枝上就只能看见消融的水滴了。

正确曝光避免画面灰暗

正确曝光是拍摄雪景成败的关键。在大面积雪景中,使用相机本身的测光系统拍摄,一般都曝光不足。这是因为雪景反光极强,亮度极高,拍摄大面积的雪景时,相机的自动测光系统会误认为环境非常亮,因此自动降低曝光量。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曝光补偿,酌情增加0.5~2挡曝光(新雪、积雪、冰状雪反光强度不同)。也可将相机对准中间色调的物体,比如人的皮肤,局部近距离测光,并按照测得的数据,使用手动模式拍摄。需要注意的是,拍摄雪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要曝光补偿,只是雪在画面中占大面积时才需要设定曝光补偿。

表现冰雪的质感和影调

拍摄积雪时间最好选择在白天的一早一晚,即上午九点以前或者下午四点以后拍摄。这主要是考虑到阳光的强度和入射角度。在高角度光线的照射下,积雪对阳光的反射率非常高,冰雪的细节容易淹没在强烈的反光中,使画面上白茫茫一片。当阳光低角度照射时,光线在雪面的反射角度较小,画面会更加柔和。另外,选择侧光或侧逆光,最能表现冰雪的明暗层次和雪粒的透明质感,影调也富有变化。

除了白雪外,房屋、溪流、瀑布中的冰棱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焦点。要表现冰凌晶莹剔透的质感,侧逆光是最佳选择,透射的阳光能够很好地突出它的质感和光泽,让冰雪显得晶莹剔透,如果配合暗色背景,质感更为突出。针对高光区域精确地点测光,可以避免出现曝光过度的问题。

有意识地选择景物衬托

在拍摄雪原、雪山等广阔的场景时,雪本身反差很小,周围的景物也很单一。这时要有意识地选择树木、河流、房屋、牧人作为衬景,使雪景与周围灰白色调的景物区分出来,使画面产生变化,增加空间深度,而且能提高雪景的表现力,增强人们对雪景的感受。

用色彩点缀不寻常的细节

在大雪的天气里,很多平日熟悉的景物改变了形态,雪花压迫下的树枝、雪地里的印迹、傲雪的寒梅……这些不寻常的景物往往能够很好地表现季节特征。在冰雪照片中点缀一些色彩,不仅可以使彩色的景物从白色中跳出来,成为效果突出的视觉趣味点,还能带给人更加深刻的印象。

冰雪中的人像拍摄

遇到冰雪天气,不少人已经走入冰雪天地享受冬季带来的另一番美景。拍摄人像适合选择散射光线,这种光线不会在人物面部产生明显的阴影,画面清新淡雅。雪景成为了陪体,起到交代环境和烘托主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