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奖读者园地摄影月赛入选作品

2013-12-24 00:00:00孙健敏
摄影世界 2013年1期

天上人间

李珑(安徽)

尼康D80相机,18-70毫米镜头,f/4.4、1/60秒。

点评:好雾,让江南民居的黑色瓦顶有了表现的空间和层次,村庄仿佛成了一座悬浮的仙境,远处的绿色和中景处的那几棵红树,又为这仙境添了冷暖和生机。

美不胜收的呼伦贝尔

徐天立(北京)

点评:这云这天,在这被都市文明占据的世界里,似乎越来越难得。物以稀为贵,所以这样的照片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不过,构图上草原留得过多,标题也有些过于直白。

草原牧马人

张志恩(内蒙古)

点评:画面有着构成好照片的诸多元素,但处理上似乎有些草率,机位和构图都没有找到最合适的配置。另外白平衡的选择也过暖,有点失真。

花非花

黄政伟(河南)

点评:照片体现了一定技术含量,被光强化的线条,让平凡的花朵显出了神奇。不过有时神奇就在于平常处,发现比处理更可贵。

蓝色梦幻

(重庆)莫建林

尼康D90相机,AF-S尼克尔18~105毫米镜头,f/8、1/125秒。

点评:浓重的云雾遮住了大部分的景物,因此云淡处的风景便被凸现了出来,还产生了梦幻般的感觉。只是对蓝色的处理显得有些不够和谐。

乐在中国游

司京陵(四川)

135数码相机,24~105毫米镜头,f/8、1/640秒,ISO 250,自动白平衡,平均测光

点评:一些相异元素在瞬间的聚合被作者注意到了:前景中时髦的平板电脑,背景中古老的中国街巷,以及中景处喜笑颜开的黑人老外,还有被摄者肩头的猴子。混杂而多元的信息,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时空表现了出来。但标题似乎推敲得不够。

婆媳俩的开心事

魏建钢(浙江)

尼康D70s相机,18~70毫米镜头,焦距47毫米,f/5.6、1/125秒

点评:照片里有民俗类照片常见的元素,但民俗只是人类生活遗留的碎片。照片是否动人还在于人物的动作、神态能否让观者产生共鸣。

洞庭渔家

周迅(湖南)

尼康D300相机,70~200毫米镜头,f/16,1/30秒

点评:近处的剪影,远处的斜阳和晚霞,加上中间波光粼粼的水面,似乎生活中的一切琐碎都被画面吸收了。有时候避开细节,营造简单,会产生一种沉默的力量。方片的构图也与画面上的信息很相衬。

老汉

洪子波(安徽)

点评:前期的拍摄创造了基础,但照片上的神奇感更多来自于后期的处理,对色彩的舍弃,锐度的提升,让影像中老汉凌乱的胡子和头发被凸现出来,也让他皮肤和衣服的纹理充满质感,那憨厚的笑容因此被陌生化了。

信念

冉创昌(甘肃)

点评:摄影师对空间关系有着不错的直觉,左侧的红色廊柱和右侧虔诚的膜拜者,都处在了画面的最佳位置上,并形成了对画面外信息的延伸。

工地协奏曲

冯建一(湖南)

尼康D300相机,f/2.8、1/100秒。

点评:偏冷的色调处理,让零星的红色一下子被凸现出来,画面因此拥有了张力和活力,而氤氲的烟雾又为它增添了些许朦胧感。但最有想法的一笔是右前方位置的大面积留白,一下子破掉了画面本来的匠气。

美国一游

王建平(西安)

点评:画面左边偏暖的调子和右边偏冷的调子,形成了很好的色彩搭配,人物处在画面的视觉重心上,视线和手势又将观众注意力引到了飞翔的海鸟那里。整体上比较和谐,就是标题太过笼统。

圆梦

王雪峰(山东)

点评:一个偶然的时刻,一个耄耄之年的老人,在一幅刚刚展开的宣传画面前,构成了一次现实与梦的交汇。真正的造梦人是画面外的那个摄影师。

鎏光

杨京林(北京)

点评:北京深秋时节,那夹道的银杏树总是摄影师们最爱表现的主题,有时好风景就是一切,那美丽的光、那交叉的枝干、那厚厚的落叶,会让走在这路上的行人也变得温暖起来,然后摄影师只需不断按动快门,就能从中找出最美的一张。当然,这位摄影师显然在饱和度上做了加法。

音符

樊敬忠(宁夏)

点评:造化总是会在不经意的角落里创造出一些有意味的情境,譬如这雪,譬如这被遗弃的铁条,然后被有心的摄影师发现了,并用相机捕捉了它。

松花江畔

朴金龙(黑龙江)

点评:前景斜伸入画面的枝条为整个画面勾出了一个看景的画框,左下方的帐篷和中景薄雾中的打鱼人,被突显了,可惜画面的远景尤其是左上角过于干净,缺一个破掉这沉闷感的亮色或看点。标题也过平。

招牌

刘满仓(河北)

点评:场面里充满了热腾腾的生活气息,大红的底色确实有让视觉活跃起来的力量,但就标题来看,真正的“招牌”只露了一半,“招牌”产品又似乎不够突出。后期对画面下部作大幅度裁切或许可以有所提升。

暮色海滨

余云华(贵州)

点评:夕阳如血,愁云黯淡,本来已够扎眼,但摄影师又调慢了快门,让夕阳映照下的水波呈现出粘稠的放射状,而点缀其间的那几块礁石,又把这过飘的画面压住了。只是水天的比例上似乎还有调整的可能。

我祈祷

张思崇(浙江)

尼康D90相机,尼克尔18~200毫米VR F/3.5-5.6镜头40毫米端,f/8、1/250秒,ISO 200。

点评:那香束上的火苗显然通过后期处理,被加强了,“我祈祷”的主题因此在画面里找到了一个对应的支点。这是个颇有创意的设计,但前期的构图,似乎还有提高的余地和空间。

阳光下

房志刚(广西)

点评:低机位、斜构图加上蓝天白云,让摄影中司空见惯的荷花主题,有了一个新的可能性,虽简单,却意外。

柿柿如意

陈智(安徽)

点评:偏冷的天空和远山,显然为那一串串火红的柿子搭好了陪衬的底色,而密集的柿子矩阵又把近端那个充满凝重质感的老人推向了前台,画面层次分明,构图有着开放式的平衡,还有那个充满了祝福的标题,或许可以拿来当年画用。

感受

赵华(陕西)

D700相机 24~70毫米镜头,f/2.8,光圈优先模式。

点评:戴眼镜的金发姑娘,在带上满清贵妇的帽子时,究竟感受到了什么?她笑得有些懵懂,是否正在想象她戴上帽子后的形象。幸好摄影会让她有机会看见自己的样子。可惜机位和构图不够讲究。

被爱情丢弃的花朵

朱军民(广东)

点评:从标题和构图上,可以看出作者在拍照时显然带着创作意识,这在业余作者中显得比较难得。不过作者显然还需要在技术和实现手段上,再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提炼。

街头偶遇

任建国(河北)

点评:前景上两个穆斯林女子的黑衣服,将整个画面压得很重,但此时后景上两人的间隙中闪过一个穿淡色衣服的白人,恰到好处地稀释了前景。但就整个画面的构图和信息的新鲜度而言,作品可圈可点之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