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运维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3-12-24 07:37旭,倪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间隔调试变电站

谢 旭,倪 颋

(重庆市电力公司江津供电局,重庆江津402260)

0 前言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在设备集成度、数据传输方式和信息采集方式上,与传统站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检修试验难度大,改扩建安全风险控制要求高。智能站的验收管理、缺陷管理及安全风险管控是二次系统运维管理的三个关键环节。该管理模式以从二次专业管理环节实现对智能站运维风险的全过程管控为宗旨,整合优化资源,开展运维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提升智能站二次系统运行维护水平。

传统站与智能站的结构区别如图1所示。

图1 传统站与智能站的结构区别

1 验收管理

智能站设备集成度高、数据传输方式和信息采集方式不同于传统站,而智能站二次系统是智能站关键技术核心,其技术难度大,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尚处于建立初期、技术更新快,验收人员也缺乏调试和运行检修的实际经验。为了保证智能站的二次系统验收工作能够有序推进,防止因二次系统验收不到位而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在智能站调试期间,即开始着手进行二次系统验收准备。

一是成立二次系统验收组织机构。根据验收人员的专业特长和岗位职责进行组织分工,将参与二次验收的专业人员分为现场二次设备验收组和资料验收组。

二是组织验收人员开展智能站技术规范、标准专项培训。邀请技术专家进行专业讲座,针对国网公司下发的《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规范》、《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学习,组织参验人员考试,以确保验收人员对标准的熟悉和掌握。

三是验收人员在调试环节提前介入。组织现场二次设备验收组,在设备调试阶段介入调试过程、熟悉设备情况、了解调试项目、参与调试过程。组织资料验收组提前熟悉二次设备资料、制定记录规范。组织验收人员编制智能站二次设备验收卡,对二次系统验收人员进行验收卡的培训。

四是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化作业卡制度。根据提前编制的验收标准卡要求,逐项对照验收,将验收发现的问题进行逐项分析、判断并汇总,形成智能站二次系统调试验收评价报告、设备验收评价报告、资料验收评价报告。将发现的问题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对是否影响设备投运作出明确结论,将不影响设备投运的缺陷纳入缺陷闭环管理系统。

智能站验收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站验收流程图

2 缺陷管理

2.1 缺陷评价方法

为积累智能站维护经验,更好地分析智能站设备状况,专业管理部门制定了智能站缺陷评价标准,缩短评价周期,将缺陷定性评价周期缩短为一周一评。评价方式采用保护、自动化、通讯跨专业联合会审,形成缺陷原因分析与风险评估分析报告,慎重界定每项缺陷的等级并讨论制定检修消缺策略。对于不能及时消除的缺陷,根据风险分析结论制定事故预案,规定现场特巡要求,缩短巡视周期,采用现场值守或加强监控等不同应对方案。

2.2 缺陷消除管理

在缺陷消除流程中,采用“2分析+2方案”的缺陷管控模式,将智能站的缺陷管理落在实处。“2分析”是指缺陷原因分析、风险评估分析;“2方案”是指缺陷消除方案、消缺验证方案。通过“分析、处置、验证”3个关键环节的循环实施,保证智能站缺陷消除质量。对于重要缺陷,专业管理部门加强与厂家技术人员的沟通,召开有厂家技术人员参与的消缺专题会议。通过专题会纪要形式对消缺时间、消缺方案做出书面确定,保证智能站缺陷消除质量。智能站投运以来专业人员运用缺陷管控模式有效消除了“电子互感器采集卡死机”、“主变录波单元不能录波”等7个设备缺陷。

图3 智能站缺陷管理流程图

2.3 缺陷台账管理

建立专门智能站缺陷台账系统,便于对智能站二次系统缺陷进行对比专项分析,为智能站二次系统状态检修的实施搭建了平台。专业管理人员定期分析智能站缺陷情况,通过同类设备智能站与传统站缺陷处理周期横向比较,同一设备缺陷处理历史档案、运行状态纵向比较分析,对设备运行情况给出评价,提出运行巡视建议。例如在某智能站“电子式互感器采集卡死机”缺陷处理过程中,专业管理人员通过对缺陷处理过程横向、纵向比较分析后,确认在缺陷未得到有效治理期间,开关CT采集卡功耗大,发热严重,散热效果不理想。由此提出需运行人员缩短智能站巡视周期、加强开关CT温度测试、加强设备信号监视的专业意见,保证了设备在缺陷未有效治理期间的安全运行。智能站缺陷管理流程如图3所示。

3 风险管控

3.1 扩建风险管控

智能站由于其二次系统集成度高、网络化的特点,其扩建必然面临比传统站大得多的安全风险。某智能站投运后已扩建1个110kV间隔,8个10kV间隔。通过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确保了智能站在间隔扩建过程中的安全运行。面对复杂的运行环境,精心编制《110kV间隔扩建保护自动化调试方案》、《智能站新增间隔保护自动化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和《调试期间事故预案》。在方案中细化调试进度和操作工序,在控制措施中,明确各种二次安全措施的具体规定和操作要求。

对110kV间隔扩建中关键危险点作出相应的规定和操作要求(部分):

一是进行新间隔智能终端与母差保护、新间隔智能终端与低周低压减载装置检修策略制定,确保扩建过程风险可控。

二是新间隔接入时,母差失灵保护装置的配置文件更改,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提前在专业管理部门备份存档配置文件。配置文件更改后及时报专业管理部门进行归档管理。

三是新设备接入母差失灵保护联调时,为防止母差失灵保护误跳其他运行设备,应在母差失灵保护软压板中退出其他运行设备GOOSE跳闸软压板。

四是在交换机处检查时,可以抓取报文,但不允许使用计算机或其它工具对交换机模拟发送报文。

五是全站无遥控硬压板,为防止误遥控,在遥控调试时,如需监控站操作,应将全站110kV和10kV保护的“远方/就地”KK开关倒置“就地”位置。(注:保护装置上的“远方/就地”KK开关为整个回路,包括刀闸以及地刀)

六是为防止110kV低周低压减载装置传动10kV新间隔开关时,误跳10kV运行开关,规定了110kV低周减载装置传动试验的六个关键步骤,如图4所示。

图4 110kV低周减载装置传动试验的六个关键步骤

通过对以上具有智能站特点的关键危险点的管控,保证了扩建期间风险处于可控、在控状态。

3.2 建立定期隐患排查机制。

针对某智能站,专业管理部门积极开展设备特巡、定期二次专业现场专项检查等活动。检查发现了“110kV故障录波装置不能手动录波”、“定检后修试记录不规范”、“3号主变本体智能终端箱内,释压器动作信号灯亮”等9个问题和缺陷。

表2是一次智能站现场二次专业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汇总表。

表2 某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现场专项检查问题汇总表

通过隐患排查机制的建立,促进了运维人员对设备隐患的积极整改,有效降低了变电站设备运行风险。

4 结束语

智能站的二次系统运行维护是确保智能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其专业性强、集成度高等特点,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完善管理模式,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1] 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S].

[2] QGDW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S].

[3] 李志平.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结构设计与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

[4] 许建刚,吴曦.智能化变电站运维问题探讨[J].供用电,2013,(1).

猜你喜欢
间隔调试变电站
间隔问题
间隔之谜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关于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的探讨
FOCAS功能在机床调试中的开发与应用
超高压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探讨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220kV户外变电站接地网的实用设计
调压柜的调试与试运行探讨
变电站,城市中“无害”的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