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城郊蔬菜基地小菜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

2013-12-24 06:43汪恩国王永才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消长蔬菜基地小菜蛾

潘 伟,汪恩国,王永才

(1.浙江省临海市古城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临海 317000;2.临海市植物保护站,浙江临海 317000;3.临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临海 317000)

临海城郊蔬菜基地常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是蔬菜基地的重要害虫,可周年发生,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1-2]。为弄清临海城郊蔬菜基地小菜蛾种群长期活动规律和季节性消长规律,揭示其危害特性,为防治决策和绿色防控提供依据,于2002-2012年进行了城郊蔬菜小菜蛾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点

针对城郊蔬菜生产特点,选择地处临海城郊的古楼蔬菜生产基地,建立小菜蛾性诱监测点,监测面积4 hm2,监测时间2002-2012年。保持逐日性诱调查,并进行系统监测[3-10]。

1.2 监测方法

小菜蛾成虫性诱监测,设3个诱捕器,呈三角式布放,相距30~50 m。每处布放自制陶器诱钵1个,钵口直径为23 cm,钵内盛水并加少许机油,在钵口离水面1~2 cm处挂放诱芯,每30 d更换1次。每日上午8:00-9:00检查诱蛾数,并及时清除钵内当日诱获的蛾子。小菜蛾发生危害采取不定期调查,每次随机抽样5~10块菜地,每地采用5点取样,每点查20株幼虫量及其叶片危害情况。

1.3 统计分析

每日检查诱蛾量,分别记录每钵诱集虫量,并记载调查日期和天气情况。其成虫数量采用单钵诱量统计。通过小菜蛾种群发生的统计分析,应用生物统计原理,对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回归拟合并建模,探索主要相关影响因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郊蔬菜基地小菜蛾发生危害特性

经调查观测,小菜蛾成虫产卵有较强的寄主选择性,趋于甘蓝、花椰菜、青花菜、白菜等作物上产卵。卵一般单产或数粒聚集在一起,多产于叶背近叶脉处或叶面凹陷处,叶柄上极少。初孵幼虫潜叶取食叶肉,残留叶面啃皮,使叶片成透明的斑块,俗称开天窗;2龄后在叶面危害,前3龄食量少,4龄为暴食期,占总食量的78%左右,可将叶片吃穿至孔洞或缺刻;虫口密度高时,可将叶肉全部吃光,只剩叶柄和叶脉。幼虫老熟后在被害叶面或枯叶、枯草上吐丝作茧,在茧内化蛹。通过逐日性诱调查发现,小菜蛾适应性广,无论寒暑都会持续繁衍。其种群数量消长的时间曲线不因季节变化而中断,可在甘蓝、花椰菜、青花菜、青菜、白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周年发生为害。全年发生12~13代,主害期每代都有3~4个蛾峰,每雌蛾可产卵110~170粒。据2002-2004年田间甘蓝调查,春季3月百株幼虫1 430条 (320~2 000条),秋季10月份百株幼虫350条 (50~460条),对十字花科蔬菜发生为害较为严重。

2.2 小菜蛾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化规律

据2002-2012年小菜蛾逐日性诱监测分析(图1),城郊蔬菜基地小菜蛾种群数量年度间变化较大,其种群数量总体变动呈螺旋式下降趋势。2002-2006年处高位运行,平均年诱蛾量2 031头,最高峰为2004年诱蛾量4 312头,然后渐趋向下处低位运行;2007-2012年诱蛾量分别为532,432,320,210,332和151头,渐趋探底。经曲线函数模拟,设 N为全年诱蛾量 (头·钵-1),t为数值化年度,即2002年为初始长度(t=1),且 t=(1,2,3,……,n),依次创建曲线函数模型:N=3 133.5e-0.2645t,t= {1,2,3,……,n}(n=11;r=0.817 6**;r0.01=0.734 8)。综上分析,小菜蛾年度大发生 (即全年单钵诱蛾量1 000头以上)的频率为36.4%,大发生年份对十字花科蔬菜成产和品质提升存在潜在威胁。

图1 2002-2012年小菜蛾种群数量变化动态

2.3 小菜蛾种群数量季节性消长规律

2002-2012年小菜蛾逐日性诱监测结果如图2显示。城郊蔬菜基地全年小菜蛾季节性消长呈M形曲线变化,即表现为春峰期和秋峰期,春峰期较为突出,相对峰值较大而峰期较长。虽年度间峰量变化大,但峰期发生频率100%,主要出现在3-6月 (即第2~6代),个别早发年份初增长期在2月中旬,迟发年份延至7月上旬;秋峰期在10-11月 (第10~12代),峰值相对较小而峰期有所缩短;有的年份表现不明显,发生频率81.8%。经统计分析,小菜蛾2月诱蛾量 (m2)是全年的发生基数,3月诱量 (m3)与2月诱量呈正相关关系:m3=3.652 9 m2+0.005 7(n=11;r=0.992 9**;r0.01=0.734 8);春峰期诱量 (y1)与2月诱量关系模型为:y1=9.479 3 m2+343.83(n=11;r=0.931 7**;r0.01=0.734 8);全年诱量 (y)与2月诱量关系模型为:y=12.221 m2+666.48(n=11;r=0.872 4**;r0.01=0.734 8)。综上表明,小菜蛾发生为害与其种群基数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加强2,3月田间小菜蛾监测,对提升春峰期和全年发生量预报预警非常重要。

图2 小菜蛾1年中各旬期诱蛾量变化动态

2.4 影响小菜蛾种群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

根据对小菜蛾成虫数量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气温、雨量和日照3大要素在不同时段对小菜蛾种群发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气温对小菜蛾种群数量变动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通过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396个旬期的旬平均气温与旬诱蛾量统计分析 (图3),城郊蔬菜小菜蛾发蛾量(M)随气温 (T)的变化而变化,其关系模型为M=-0.069 4T2+3.07T-18.427(n=396,r=0.527 3**)。由此可见,小菜蛾田间发蛾的旬平均气温区间位于7~37℃,最适旬平均气温在22℃左右;当旬平均气温7℃以下或37℃以上时,则田间诱不到成蛾;7~10℃时小菜蛾种群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10~22℃时,其种群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反之当旬平均气温23~37℃时,随气温升高而下降,并出现低谷期。

图3 2007-2011年旬平均气温与小菜蛾当旬诱蛾量的关系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菜蛾种群长期运动和季节性消长的规律性

2002-2012年间,临海城郊蔬菜基地小菜蛾种群数量运动呈螺旋式下降趋势,大发生频率36.4%;其季节性消长呈M形曲线变化,即表现为春峰期和秋峰期,春峰期在3-6月 (即第2~6代),发生频率100%;秋峰期在10-11月 (第10~12代),发生频率81.8%。两者之间关系不显著,但春峰量和全年量与2月份诱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加强2,3月田间小菜蛾监测对提升春峰期和全年发生量预报预警意义重大。

3.2 小菜蛾季节性数量消长与气温的相关性

通过诱蛾量与气象要素关系分析可知,气温对城郊蔬菜小菜蛾种群数量变动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其发蛾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由此可见,小菜蛾田间发蛾的旬平均气温区间为7~37℃,最适在22℃左右;当旬平均气温在7℃以下或37℃以上时,则田间诱不到成蛾;7~10℃时小菜蛾种群处低密度状态并呈低位运行;当旬平均气温在10~22℃时,其种群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升高;反之当旬平均气温23~37℃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下降,并出现低谷期。因此,应用上述模型可提供一种新型、简单、实用的预测预报方法,对提高小菜蛾预测预报或预警防控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1] 汪恩国.放心菜病虫害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11-90.

[2] 汪恩国,郑永利.浙江临海小菜蛾成虫数量季节消长规律研究 [J].昆虫知识,2007(2):271-274.

[3] 钟慧敏.蔬菜常见病虫害测报与防治[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62-105.

[4] 李正龙,汪恩国.小菜蛾性诱监测效果与种群数量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1):54-55.

[5] 谢良清,汪恩国.小菜蛾不同性诱剂性诱监测效果 [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150-151.

[6] 汪恩国,刘伟明.性诱剂对西兰花主要害虫综合控制效果及其田间诱杀技术研究[J].农学学报,2012(1):18-25.

[7] 李振宇,谌爱东,章金明,等.不同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引诱效果研究 [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2):324-327.

[8] 汪恩国,刘伟明.西兰花苗期斜纹夜蛾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0(3):603-605.

[9] 汪恩国,刘伟明.西兰花苗期甜夜蛾发生危害与防治指标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0(5):232-235.

[10] 吴华新,郑永利.蔬菜害虫性诱剂田间群体诱杀技术[J].中国蔬菜,2010(7):20-22.

猜你喜欢
消长蔬菜基地小菜蛾
北方冬小麦越冬前后生物量消长规律*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与半闭弯尾姬蜂种群动态研究
武汉地区春甘蓝小菜蛾发生动态与气象因子关系研究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小菜蛾半闭弯尾姬蜂简化扩繁技术
宝鸡地区春甘蓝小菜蛾种群动态研究
京剧表演流派的消长与嬗变——由京剧净行“尚派”成立问题而生的思考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