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川,崔乃强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iliary acute pancreatitis,BAP)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其中约10%~15%为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biliar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BSAP)。BSAP病情凶险,预后不佳[1]。在BSAP病程中,能否早期抑制胰腺炎症反应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然而在发病早期,解除胆道梗阻是否能有效缓解病情一直存在争论,而且内镜治疗亦有加重胰腺炎症的可能性[2-3]。本文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早期内镜治疗对BSAP的临床价值。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设计,统计2010 年9 月—2012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BSAP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 组:EEI组,发病72 h内进行内镜治疗;ECM组:发病72 h内进行非手术治疗,不进行内镜或手术治疗。
入选标准:(1)入院时间在发病72 h 以内;(2)急性发作性上腹痛;(3)血清淀粉酶水平是实验室正常检查值上限的3 倍或以上;(4)入院时腹部B 超确诊胆囊结石和/或胆总管结石;(5)入院时CT 诊断为急性胰腺炎;(6)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7)入院24 h以内APACHE-II评分≥8分。
排除标准:(1)存在不适于进行ERCP 的疾病或治疗失败;(2)年龄<18岁;(3)妊娠;(4)合并急性胆管炎,诊断标准为Charcot三联征:上腹痛、高胆红素血症和腋下体温≥38.4℃;(5)濒死者或未完成本试验已死亡者。
2010年9月—2012年10月期间共收治BSAP患者85例,其中符合入选标准患者63例,随机分组后EEI 组29 例,ECM 组33 例。EEI 组3 例在治疗中合并急性胆管炎,1 例合并严重心脏病不适用内镜治疗,1例在行ERCP后确诊为壶腹癌,1例拒绝行ERCP治疗,排除后共计24例。ECM组2例在治疗中合并急性胆管炎,1 例在1 周观察期间死亡,排除后共计30例。
EEI组和ECM组发病人群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具体情况详见表1。
1.2 治疗方法 ECM 组给予吸氧、禁食水、胃肠减压,给予大承气冲剂(成分:厚朴、枳实、大黄、芒硝)胃管注入及灌肠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静脉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及电解质紊乱,合并急性胆囊炎者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合并器官功能不全者进行器官支持治疗。EEI组:在ECM组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72 h内进行ERCP,如发现胆总管结石则行EST+网篮取石+ENBD,如发现壶腹部水肿导致胆汁引流不畅,行EST+ENBD,取石失败者亦行EST+ENBD。
1.3 观察指标 (1)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2、3、7 d内2组APACHE-II、SOFA和Balthazar CT评分;(2)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3)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选用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两组间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双侧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1 APACHE-II 评分对比 2 组在入院当天以及入院后第1、2、3、7 d APACHE-II评分均值均无显著差异。EEI组在以上5个时间点的APACHE-II评分均值分别为12.25±3.39、6.08±4.24、4.75±3.21、3.92±2.32和3.75±2.45;ECM组对应的APACHE-II评分均值分别为12.13±3.27、7.90±4.28、6.07±3.77、5.10±3.37和4.47±3.63。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14、0.13、0.20、0.18、0.43),详见表2。
表1 BSAP患者临床资料
表2 EEI组与ECM组APACHE-II评分比较
2.2 SOFA 评分对比 2 组在入院当天以及入院后第1、2、3、7 d SOFA分均值均无显著差异。EEI组在以上5 个时间点的SOFA 评分均值分别为1.42±1.06、1.25±1.11、0.83±1.01、0.71±1.00 和0.58±1.06;ECM 组对应的SOFA 评分均值为1.37±1.16、1.07±1.11、0.93±1.14、0.77±1.07 和0.73±1.05。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82、0.56、0.75、0.77、0.55),详见表3。
表3 EEI组与ECM组SOFA评分比较
2.3 Balthazar CT 评分对比 2 组在入院当天以及入院后第7 d Balthazar CT 评分均值均无显著差异。EEI组在入院时和入院第7 d的Balthazar CT评分均值分别为2.25±1.07和2.25±1.11;ECM组对应的Balthazar CT 评分均值为2.67±1.27 和2.63±1.35。EEI 组评分均值降低0.08±0.72,ECM 组降低0.03±0.81,均无显著性差异(EEI 组P=0.21,ECM 组P=0.27),详见表4。
表4 EEI组与ECM组Balthazar CT评分比较
2.4 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 2组总的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7.5%和43.3%,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67)。2 组总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和20.0%,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87)。
EEI 组死亡2 例,其中1 例在入院时已出现MODS 表现,CT 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胆总管结石,在入院后急诊行EST,因网篮取石不成功行ENBD,于入院后第5 d出现呼吸衰竭,因病情加重于入院后第20 d死亡。另1例在入院时已出现胰腺广泛坏死,于入院后第18 d 出现胰腺坏死灶继发感染,于入院后第20 d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术后反复出现高热,引流物培养提示为MRSA,于入院后第32 d死于重症感染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ECM组死亡4例,其中2例于入院后第2周出现不可逆的ARDS 死亡。1 例为高龄患者(70 岁),入院后第10 d 出现胰性脑病,于入院后第12 d 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胰腺感染坏死于入院后第30 d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术后先后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于入院后第52 d抢救无效死亡。详见表5。
虽然胆石的持续存在是导致BSAP 的始动因素,但是否应在BSAP早期去除胆石目前仍有争论。对于合并急性胆管炎的BSAP,EEI已得到公认[4],而对于不伴急性胆管炎的BSAP,目前尚无定论。虽然近期有研究认为EEI 不会增加BSAP 并发症发生率[5],但其在BSAP 早期中的应用仍未得到一致认可。除去EEI 本身并发症的危险以外,能否改善BSAP预后也是争论的焦点。
目前国外的研究结果既有支持EEI的[3],也有持反对意见的[6-7]。Oría的研究认为,即使是合并壶腹部梗阻的BAP,EEI也不是必须的[8]。国内的研究多肯定EEI 在AP 中的价值[9-11],但香港学者的研究提示,EEI与ECM应用于轻型BAP的疗效相似[12]。
我们选择BSAP 这一特殊胰腺炎亚群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减少混杂因素。由于患者普遍病情严重,开放手术相对内镜治疗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选择EEI 作为外科介入方式。由于急性胆管炎是进行EEI 的绝对适应证,因此需要排除这部分病例。通过研究发现,EEI 虽然解除了胆总管结石或壶腹部开口不畅,但同ECM相比未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和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可能的原因如下:⑴胰腺炎症的程度可能早在发病初期就已决定,EET 不能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13];⑵ERCP本身虽较开放手术风险降低,但仍可导致严重的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损伤。⑶内镜治疗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而这是影响内镜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⑷病例数量较少,且为单中心研究。由于本研究未将ERCP并发症进行对比,也未将BSAP 常见的另一胆道并发症—急性胆囊炎考虑在内,而且研究对象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仍需大宗病例及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结论。
表5 EEI组与ECM组并发症(%)及死亡率(%)统计
尽管本研究未证实EEI 对BSAP 有益,但ERCP仍是BSAP治疗的必要措施。由于内镜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局部解剖变异、畸形决定了ERCP 的效果甚至成败,因此需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畅胆道因素、减少局部创伤。我们的经验是:如操作简单、用时较少,推荐行EST、取石以及ENBD;如插管困难、取石时间较长,应果断终止操作,对于尚未插管成功的患者立即转回病房进行非手术治疗,而已行EST 但尚未取出结石的患者应行ENBD 后再进行非手术治疗,待胰腺炎症及乳头水肿减轻后择期取石。
[1] Shen H.N, Lu C L. Incidence, resource use, and outcome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without intensive care: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Taiwan [J]. Pancreas, 2011, 40(1): 10-15.
[2] van Geenen EJ, van Santvoort HC, Besselink MG, et al. Lack of Consensus on the Role of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in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in Published Meta-Analyses and Guidelines: A Systematic Review.Pancreas,2013,42(5):774-780.
[3] Fan ST, Lai EC, Mok FP, et al., Early treatment of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by endoscopic papillotomy. N Engl J Med, 1993, 328(4): 228-232.
[4] Neoptolemos JP, Carr-Locke DL, Leese T, et al., Acute cholangitis in association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incidence, clinical features and outcome in relation to ERCP an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Br J Surg, 1987, 74(12): 1103-1106.
[5] van Santvoort HC, Besselink MG, de Vries AC, et al., Earl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predicted severe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Ann Surg, 2009, 250(1): 68-75.
[6] Baillie, J., Should urgent ERCP be perform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without acute cholangitis? Nat Clin Prac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8, 5(9): 484-485.
[7] Tse F, Yuan Y. Early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in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m J Gastroenterol. 2013, 108(3):450.
[8] Oría A, Cimmino D, Ocampo C, et al., Early endoscopic interven⁃tion versus early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 and biliopancreatic obstruction: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nn Surg. 2007, 245(1):10-17.
[9] 许洪伟, 徐麟, 冯凯, 等. 经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 6: 427-430.
[10]邱昌福, 董家刚, 李生伟, 等. 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的疗效分析[J].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2010, 6: 213-214.
[11]伏爱国, 郝波, 任清华, 等.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76 例的内镜治疗[J]. 中华胰腺病杂志,2010, 10: 53-54.
[12]Yeung YP, Lo SF, Yip AW, Role of ERCP in the management of predicted mild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sian J Surg, 2003, 26(4):197-201.
[13]Tse F, Yuan Y. Early routine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strategy versus early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in 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5: CD009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