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医师、生理学家、实验生理学先驱威廉·哈维诞生在英国一个富商家庭。哈维在1628 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第一次正确的提出了血液循环的原理,并解释了肺循环的意义,测定了心脏每搏输出量以及全身血量。哈维的理论轰动了当时的欧洲医学界,但也遭到了恶毒的攻击。
京汉铁路建成通车,铁路全长1209 公里。
数学家孔涅出生于法国达尔古依念。孔涅在数学上最主要的贡献是算子代数,他不仅在理论上解决了冯·诺伊曼代数的分类,而且发现了该理论意想不到的应用方式。由于孔涅的卓越贡献,他荣获了1982 年的菲尔兹奖。
美国数学家科恩出生于纽约。科恩在解答1900 年希尔伯特提出的23 个问题的第一个问题时,运用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力迫法,证明了CH 和现有的集合论公理系统的独立关系。科恩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数学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他也因此获得1966 年度的菲尔兹奖。
美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到地球气象照片。这些照片是在724 公里高空拍摄的,它使气象学家们首次看清地球天气形态。照片显示出美国东北部及加拿大一部分的上空云层,地球的弯曲度亦清晰可见。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研制的高电流密度硼钡铜氧超导材料,在温度77K,磁场强度2 特斯拉时,电流密度达2.38 万安培/平方厘米,为世界各国已报道的最高数据。
美国发射成功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 号。气象卫星又称为太空气象台,是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气象观测的人造地球卫星。它能大范围地、及时迅速地、连续完整地对气候“察颜观色”,并把云图与气象信息发给地面用户。美国从1960 ~1965 年共发射了10 颗泰罗斯系列卫星。前苏联发射了“流星”号气象卫星系列,分为Ⅰ型和Ⅱ型,到1982 年底共发射40 颗。美国1978 年10月13 日发射了“泰罗斯N/诺阿”卫星,每年一颗,计划发射8 颗,它参加了世界气象组织从1978 年开始的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的第一期全球试验。
美国发明家莫尔斯逝世。1835 年,莫尔斯创制了莫尔斯电码;1843 年,莫尔斯获得美国政府的资助,建成了巴尔的摩—华盛顿的第一条架空电报线路,全长60 公里。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吴有训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县。吴有训在参与康普顿的X 射线散射研究的工作中,以精湛的实验技术和卓越的理论分析,验证了康普顿效应。1977 年11 月30 日,吴有训教授在北京逝世。
我国西晋时期的地图学家裴秀逝世。直至明末,中国的地图绘制都遵循着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即地图的比例、方位、距离、地形、角度、曲直等绘制原则。裴秀所绘《禹贡地域图》18 篇是当时最为完备而精详的分区地图,其所绘的《地形方文图》流传达数百年。
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出生于俄国拉脱维亚里加。奥斯特瓦尔德完成了氨的氧化,氧化氮的分离等,为氨合成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由于他在化学平衡、反应速度各种原理研究及催化作用方面的杰出成就,荣获了1909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数学家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丘成桐最主要的成就是在1976 年证明了微分几何中的“卡拉比猜想”。他还解决了高维闵可夫斯基问题、塞梵利猜想、弗兰克尔猜想、斯密司猜想等世界级的数学难题。由于丘成桐从极小曲面出发来研究微分流形的拓扑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于1982 年荣获菲尔兹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