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标
创新是社会得以不断进步的阶梯,对于个体来说,富有创新精神才会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它更多依赖于后天的培养与训练.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能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最佳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直接的学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对学生的终生发展大有裨益.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氛围,创设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空间
1.营造适合思考的教学氛围
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打开思维的闸门,心情放松,从而使他们情智飞扬,主体意识得以最大彰显.其次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去分析、思考、理解和探究,教师切忌越俎代庖,主宰课堂,用现成答案去圈定学生思维,将数学课堂演变成教师表演的舞台,让学生的思维无法展现.此外,注重对学生的思维正确引导,对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独到见解、闪光点和积极思考的态度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错误之处也不能随意、武断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创设适合思考的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创设一系列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线索或问题指向去积极思考,探索出有价值的数学结论、思想和方法.事实证明,适当的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思维有效度的关键,也是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应注意:选用的背景材料力求新颖、有趣、有代表性、意蕴丰富,学生通过对材料进行适当分析、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或问题;问在有疑之处,并且疑问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开展区”,也就是说疑点要有思考的价值,问题情境要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设问方式力求多样,能给学生新鲜感;语言要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句简洁明了,便于学生记忆.
二、巧妙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让学生突破常规,学会用异于常规的方法来思考问题,从而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1.培养直觉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觉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外在表现,是引领个体创造发明的前奏,在发明创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数学学科正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土壤,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学科的有利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它是对某一知识突如其来的领悟或见解.直觉思维的典型表现是:学生能够提出一些见解,但是这些见解不一定完全正确,或者在面对某一问题时,学生灵感骤现,会给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构思出一些新奇的数学现象等.所以,数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奇思、奇想、奇问”,耐心细致地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使学生的直觉思维逐渐演化成缜密的逻辑思维.
2.训练发散思维
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密不可分,发散思维也是创新的基石.所谓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拥有发散思维品质的学生,他们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囿于一种思路,一个角度,画地为牢,自我约束.因此,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华罗庚说:“数学创造往往开始于发散思维.”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发散思维作为重点进行培养.当然,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手段,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以达到诱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明辨是非、评判优劣,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批判性;提倡学生多思多问,发展不同看法或见解,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通过辨异对比手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变式教学广泛联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训练学生求同存异,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这些方法的有效运用,不仅可让数学课堂生机盎然,更可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