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3-12-20 08:25王佩雪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规格应用型课程体系

王佩雪,张 超

(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经济建设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本科教育[1].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应用型本科教育体系必须由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构成,但目前这种体系尚未完成.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尚处于学习和试验阶段,在培养规格和培养路径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中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具体内容不清楚;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有待优化;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路径障碍重重,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2-3].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人才培养规格的规范化描述、课程体系构建以及人才培养路径改革等方面对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该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人才培养规格规范性描述

人才培养规格是根据培养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所提出的具体规定.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要求就必然不同.同一专业在不同类型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其专业培养规格也就不同.

本文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矩阵,如表1所示.表中列出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栏目中的“具体要求”可根据学校和专业特点来制定,“实现途径”要求制定达到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手段或措施,其中包括开设的课程和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活动,且对应的课程和相关活动必须在专业综合培养方案中能够体现.

表1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矩阵

2 课程体系构建

“2+3”课程体系旨在增强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性.“2”是指2个教学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所占学分比例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25%的标准);“3”是指通识课、学科必修课以及专业课3个课程平台.通识课平台包括通识必修课模块和通识选修课模块;学科必修课平台包括专业学科课程模块和相关学科课程模块;专业课平台包括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根据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需求,确定3个课程平台学分比例的合理分配.“2+3”课程体系的构建,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培养构建了良好的框架.

3 人才培养形成路径改革

3.1 建立基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产学研体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注重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的能力.产学研结合具有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的特征,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高校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承担学生到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任务.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模式多为“3+1”人才培养模式,即大学本科前3年在学校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最后1年在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和毕业设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模式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与培养应用能力,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其顺利实施为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

3.2 教学方法改革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式学习.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咨询、帮助,并与其一道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鼓励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3.3 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学科科研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严格落实企业挂职锻炼等机制,使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落到实处.加强学科科研团队建设,要求年轻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背景进入相关的学科科研团队,经过科研项目的锻炼,掌握学科前沿;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强调以老带新、经验传授,严格落实年轻教师助课机制,有助于年轻教师规范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年轻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有助于其积累实践经验,加快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融合,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3.4 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实现评价形式多样化.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来决定评价的方式、方法和形式,科学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形式不局限于期末考试、闭卷考试,还应包括作业、课堂问答、课程论文、实际操作、小组答辩、调查报告、读书报告、口试、上机测试等多种形式.同时,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科技文化活动的成绩和表现也应纳入学生能力评价的范围之中.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实验、实习等,则应将学生实际操作与理论考试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一次考试定终分”的状况,加强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考核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实行考试类型多样化.考试的题目除了传统的封闭式题目外,还要尝试选择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5 建立推进素质教育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

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是指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合格的思想政治素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基本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素质是指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完成本职工作能力,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认真刻苦钻研业务的素质,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和协同工作的素质.这些素质一部分可以在理论教学中获取,一部分可以在实践环节训练中获取,还有一部分是在各种课外活动中获取.这就需要建立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以及教学院系等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共同制定素质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分工合作,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培养.

4 结 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素质)规范性描述、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路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和方法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5-10.

[2]陈洪玲,于丽芬.高校扩招后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潘懋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规格应用型课程体系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闭月羞花
千里求师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