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代》杂志编辑部
1986年,邓小平在天津听取汇报和进行视察的过程中说:“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尽管共同富裕比邓小平希望的要漫长得多,但一部分人富裕的速度和质量却让全世界目瞪口呆。截止到2012年,中国的超富阶层(净值在3,000万美元以上)数量达到11,245人,其财富总量将近10万亿人民币。而在35年前,中国人还在用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来购买东西。
随着中国富人的崛起,艺术品再次成为中国人的“宠儿”。2010年,英国伍利·沃利斯拍卖行2,800万英镑的营业收入中,有1,900多万英镑来自中国买家。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难理解,一方面,富裕阶层需要一个稳妥的投资渠道来完成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富豪的子女逐渐成年,这群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对美的理解也绝非是其父母可比。当然,媒体的宣传和其他投资渠道的塞滞也是艺术品投资大热的重要原因。
“盛世话收藏”,在富裕阶层的示范效应下,中国艺术品正在进入大众投资时代。这并不是一件坏事,首先,艺术品收藏能激发人的学习兴趣,让人更愿意去学习历史、文化知识;其次,大众参与艺术品收藏能提高民众素质,为中国科技、创新、鉴赏等多个领域打下基础;最后,艺术品收藏能调整人的心态,避免人出现精神空虚的浮躁感。
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国一定会出现文艺复兴的盛况。分析意大利出现文艺复兴的原因,难以回避的是美第奇家族。英国学者克利斯托夫·赫伯特在《美第奇家族兴亡史》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但容易被人忽略的观点:深厚的艺术积淀和文化修养,是靠时间磨砺出来的。
自从美第奇家族兴盛以来,其对艺术的“经济援助”就再也没有中断过。在美第奇家族赞助过的艺术家中,不但有画家马萨乔、弗拉·安吉利科,雕塑家多纳泰罗、吉贝尔蒂等文艺复兴早期艺术家;也有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样声名显赫的艺术巨擘,而画界巨匠波提切利更是受洛伦佐·美第奇兄弟委托画了《维纳斯的诞生》和《春》这样的巨作,艺术使这些艺术家得以不朽。
而反观中国的艺术品投资者,却没有这样持之以恒的毅力。这里面固然有中国富人很少自幼接受一流艺术熏陶的因素,也因为中国经济环境不稳定而使富人快速洗牌。不久前,娃哈哈董事长宗馥莉表示,花费精力和政府打交道让她备感头痛,并表示有可能把企业搬到国外去。而在这之前,香港首富李嘉诚出售百佳超市,被外界猜测是撤离香港。很难说,多年后还会有多少富豪依旧在支持创造精美艺术品的艺术家,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危机,难以复兴的肯定不只是中国文化。科斯说:“中国难以发挥巨大潜力是因为中国缺乏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