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的噱头与势头

2013-12-20 07:09陈功
中国报道 2013年6期
关键词:开发区产业园建设

陈功

中国的产业园区建设是从1981年开始的,当时经国务院批准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此后,中国相继在珠江三角洲,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带,长江三角洲以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其他地区组建了一系列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了招商引资,开发区根据国家相关外资产业政策对外国直接投资企业的鼓励类项目进行税收减免,优惠提供工业用土地和其他一些优惠政策,吸引各种资金和实体投资办厂、办公司。一般这种规划出来的地方都比较大,配套设施齐全,招商引资后能带动当地经济起飞。像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天津开发区等都是当时成功的例子。

事实上,产业园区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是走过弯路的。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曾在一次全国高校管理学院院长会议上公开批评一位大经济学家说:“什么通胀不是主要问题,我为了高通胀已到了食不甘眠不安的程度。”他于1993年6月亲自兼任央行行长,立即召开全国银行行长工作会议,命令他们在三个月内尽快把搞“股票热、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的贷款收回来,否则将追究各行行长的领导责任及个人责任。全国人民从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画面中看到了当时全国银行行长们面面相觑的一幕。

时至今日,虽然产业园区建设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种贡献和作用是不平衡的,还有不少地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存在产业园区过热的情况。

现阶段我国产业园区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五个方面:1、开工率低,投资效率差,产业园区无法自行造血,成了无底洞,要维持经济增长,就必须加大后续开发力度,实际上进入了为开发而开发的死循环; 2、盲目搞产业园区,以为只要有了产业园区,产业就能搞上去,增长就能上去。现在产业园区的名目繁多,是各地“跑步进京”的主题之一; 3、产业园区成了财政的大包袱,产业园区的建设所耗资金规模相当大,虽然可以在当期粉饰增长率的数字,但也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地方债务; 4、产业园区的密度太低,土地使用浪费严重,很多项目追求形式上的美观,能大则大,不考虑投资效率,与农民争地的现象很普遍、很严重;5、统计数据造假,上下级之间互相忽悠。产业园区的建设通常有一个周期,而且往往超越官员的任期,于是这一届班子搞产业园、下一届班子去还债的现象愈发严重。

目前,各地对产业园的认识很不到位,有的官员就态度严肃地直言:“不搞开发区,地方怎么发展?”还有的地方则说:“我们这边开过多次会议,一致的语调是,只要有人来投资,我就有土地。”事实上,对于这样的产业园、开发区热潮,各地政府也是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据报道,从2003年以来,安徽就查处882宗土地违规行为,撤掉222个开发区。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总体看依旧是过热。

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对地方政府官员推广一个朴素的道理:产业是培育出来的,不是规划上画图画出来的。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有市场敏感性,要知道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道理,地方的资源禀赋特点总会造就市场,总会形成产业,作为地方政府要能发现市场中的机会加以培养,而不能盲目相信高科技和新闻报纸上的热门产业,追求盲目的大、新、铺摊子。

猜你喜欢
开发区产业园建设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