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农业收入对一般农民家庭来说非常重要。正是农业收入,使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般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农民收入是结构问题,既然是结构问题,通过政策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就很小,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的办法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和提高农产品价格。
在农民人口基数极其庞大,而农业GDP已不足全国GDP10%的情况下,农民从农业中所获收入就不可能高,无论怎样调整农业结构,无论怎样通过转移支付,一个国家不可能靠补贴来让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的收入增长幅度超过社会平均增幅。而后者正是2012年底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来的目标。
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在城市,在于进城务工经商。当前全国农民家庭收入的大约一半已来自务工经商。从单个农户家庭收入来看,目前全国农村均已形成具有相当普遍性的“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即农民家庭中年轻子女进城务工经商,获得务工经商的收入,年龄比较大的父母留守务农,获取农业收入。一般情况下,农业收入可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务工收入可以作为余钱存储下来。有了务农收入,再加上务工收入,一个农民家庭就可以获得“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生活,就可以有些闲钱,就可以购买大件商品,就能参与村庄人情竞争,就可以攀比建房,就可以为儿子娶媳妇,甚至为子女在县城买一套商品房。
农业收入不多,但很重要。第一,年老父母进城就业机会很少,若他们随子女进城,在缺少就业机会的情况下,他们就得靠子女养活,不说子女务工收入能否养得活在城市生活的年老父母,即使可以养得活,年老父母也难以适应这种“剥削”子女的不劳而获的生活。留在农村务农,在耕地不多、机械化作业已普及的情况下,务农也是一种休闲,正是随着季节展开的农作让年老父母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心情,可以感到自己的有用,农业既是收入,又是就业。劳动是人的基本需要。
第二,农村生活是在熟人社会中展开的,熟人社会中有信任,有亲戚朋友邻里,有稳定的预期。有一个农家小院就有了安全感。精神上的压力很少,社会性的关系很多。生活是悠闲安适的。
第三,农村生活开支少,成本低,自己种粮种菜,养鸡养鸭,捞鱼摸虾,新鲜、卫生、有机、安全,是不花钱的。
第四,年老父母在家务农,往往可以带孙子在家生活,从而可以放手让年轻人进城务工经商赚钱。赚了钱,有了足够全家进城的收入,就全家进城了。赚不到很多钱也不要紧,大不了年龄大了再回到家乡,回到村庄。
正是农业收入的存在和返回农村的可能,使中国劳动力再生产成本低,这个低成本的劳动力再生产机制是中国制造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廉价中国制造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动力,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中国特色的农地制度安排。
另外一个功劳是,因为有农业收入,有家乡可回,从而使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现代化既是快速发展的时期又是危机四伏的时期,经济、金融、社会甚至政治危机主要发生在城市,因为有了稳定的农业和纵深广阔的农村,任何危机都有回旋余地。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农业收入占农民的比重可能会越来越少,但农业收入对一般农民家庭至关重要,正是农业收入,使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一般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