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羽人三
馒头限购令的背后
文/羽人三
馒头、花卷都限购了,你听说过吗?这事发生在北京大学。“主食每个品种限购三个,请自觉遵守”。这个规定张贴在北大多个食堂里,两毛钱一个的馒头,是学生的低价权益,源自教育部、财政部2008年初出台的《关于落实高校学生食堂补贴措施的通知》。《通知》旨在下达补贴资金,用于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
据该校餐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限购令主要针对教职工家属因便宜而抢购主食的。食堂白面馒头一个两毛钱、花卷三毛、芹菜肉包七毛、很多教职工家属来食堂打包,“一个馒头引发的争执”时有发生。不过,限购令还是招来双方的不满:教职工家属不理解、不听劝;有令难行,也让多位学生发帖质疑。
很多人由此将矛头直指教职工,认为他们蹭学生专属福利,是非常不道德的。这样的批判当然不无道理。但问题在于,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教职工去学校食堂买便宜馒头,符合个人自利的天性。天真地以为,教职工就应该严于律己、道德高尚,不与学生争利,不仅是一相情愿,而且也不现实。
事实是,虽然近年来中国高校教师工资待遇明显改善,但相对于不断上涨的物价,仍然十分羞涩。今年1月份,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思领衔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指出,作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高校青年教师也是高压人群。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其中36.3%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其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和经济收入少。根据调查,青年教师每月能有结余的只占31.3%,23.7%的人收不抵支,11.8%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前几年主要靠父母和配偶支持。
当然,也有许多高校教师在外做兼职、技术入股办公司、参加学术研讨会或挂职做项目,能挣到不菲的外快,但无疑,大部分青年教师、职别相对较低的讲师助教,他们构成了高校教师群体收入的金字塔底端。据统计,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目前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谁不想吃点好的又能少花点钱呢。这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教职工非要厚着脸皮,冒着挨骂的风险去“蹭饭”。实在不是什么“趁学生没下课,吃学生的主食,让学生无主食可吃”,而是他们的经济能力远没有宽裕到可以不“算计”近在眼前且唾手可得的便宜。
馒头限购令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当前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生存窘境。要知道,创新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黄金年龄段一般为25岁至45岁。年轻人才决定着一所学校未来一二十年的核心竞争力,如果高校不重视这个群体,将关爱只停留在口头上,很可能将因此丧失未来的发展机遇。也由此,政府和高校应在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框架下,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安排,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