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历史的另一面

2013-12-19 13:20谢涛
公务员文萃 2013年4期
关键词:蒋经国历史

◎谢涛

感受历史的另一面

◎谢涛

读《蒋经国回忆录》

蒋经国的一生,从向往革命的“狂飙青年”,到竭力维护党国体制的保守者;从用武力来对待异己分子的情治领袖,到体恤民情、事必躬亲的“明君贤臣”,历史的两面性在他的身上显露无余。

在大陆公众眼中,蒋经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大凡有点近代史常识的人,一般都知道,他是蒋介石的公子,是曾经统治台湾多年,对台湾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产生巨大影响的政治家。但是,或许也正是因为蒋介石公子的特殊身份,使得他似乎永远处于其父的盛名之下,有关于他的很多细节,对于海峡对岸的人们来说,永远都隔着一层纱。

改革开放以前,甚至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大陆人民对于蒋经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蒋家王朝继承者”和“资产阶级政治家”的粗浅阶段。这种带有明显阶级对立色彩的认识,显然是在冷战时期特定环境之下所产生的必然认识。所幸的是,这些年来,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加之社会思想氛围的日益宽松,史学上的意识形态禁忌也越来越被学术自觉所突破。对岸的材料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有关对岸人物的叙述和研究视角自然也就逐渐与国际学术界接轨,中性化、客观化的史学价值观正逐渐成为主流,并开始影响大众的日常判断。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趁着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契机,民国历史和民国人物研究,陡然成为学术界的新宠。其中,主宰民国历史大半个世纪的蒋氏父子,无疑是这场学术热潮之中绕不开的中心。

近十年,在大陆出版,冠以《蒋经国自述》《蒋经国文存》及《蒋经国回忆录》名号出的出版物,一共有三本。—本是曾景忠、梁之彦选编,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的《蒋经国自述》;—本是江西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的 《蒋经国赣南文存》;还有—本就是这本由东方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蒋经国回忆录》了。相比前两本,东方版的史料最为翔实,内容最为丰富,角度最为全面,可谓横跨传主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阶段,将其一生重要经历和重大事件尽数囊括。读罢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一个与以往面谱化形象完全不同的、有血有肉的蒋经国,而且可以让我们见证不少非同寻常的历史 “定论”,感受不一样的近代史。

相信很多大陆读者和我一样,对蒋经国一生的头尾两段历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青少年时期的蒋经国,离开祖国,独自到苏联学习和生活,从昂然去国,到羁绊异乡,其间的艰辛和波折的心路历程,至今未被史学家们完全解读,各种细节,或许早已被历史的烟云所掩盖了。在《回忆录》中,关于这段历史有两段读起来似乎截然不同的叙述。

第一段是蒋经国在苏联的日记,是当时记下来的,这部分叙述行文平和,用词中立,没有过多的感情色彩,仿佛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留学青年在向友人平淡地描绘他的异国生活。从这里面,我们既看不到一个“左倾”青年澎湃的革命激情,也听不到一个落难“人质”的郁闷心声。第二段是蒋经国归国之后在父亲要求下,于溪口老家读书七个月之后写出的反省性回忆。在这段叙述里面,作者的感情色彩和政治立场显然有了很大的改变,对苏联阴暗面的描绘也多了起来,其间甚至还有对于苏联和中共高层活动的诸多深描。

在这里面,我们终于见到了这位蒋家公子处于家国难归之中的真实心境:这十余年的留苏历程,看似一场“噩梦”,更是一段“最残酷、最惨痛”的痛苦现实。从其父亲过世,独自执掌台湾大权开始,晚年蒋经国步入了其人生最辉煌而又最有争议的13年。这13年中,台湾实现经济腾飞,完成现代化转型,他也成为台湾各阶层普遍认可的政治人物。在“从庭训到守灵”和“七十古来稀”两章中,我们从作者略带悲凉的笔调中,洞悉到了其独撑大局的不易,也体会到了其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台独的良苦用心。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在文章中用不少笔墨记录了他在台湾各地行走,视察民情的一些情况。视察途中,他会随意走下车子,进入农家,与农民聊天,见农家的子女学业有成,会为之欣喜;见路旁有人售卖小吃,他会停下来,要一份来吃;海滩遇到渔民,渔民硬以捕到的龙虾相送,拒不收钱,令他深受感动。看到这一幕幕,令人顿感最受台湾人民欢迎政治人物的亲民魅力着实值得钦佩。

本书的遗憾之处在于:这是一本以史料为主的书,书中的材料皆是传主各个时期的言论、叙述和情感流露,留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和个人感情色彩。它的特点是朴实,完全不加一点修饰。然而,也恰恰是这种返璞归真,在不经意间会给读者设置很多的障碍。毕竟,像这种史料的合集,既缺乏叙事的连贯性,又没有权威的解读,会让读者(尤其是一些史学知识不是很丰富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不少的疑虑。有些疑惑,如果没有专业来引导的话,很有可能让读者对传主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笔者建议,要是史学背景不是很深的普通读者来读这本书,希望能做一点额外的功课,事先了解一下传主的经历和相关的研究者论述,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书中的特定意境。有条件的读者,要是能把江南和陶涵两位先生写的两本经典传记都拿来,对比着细细品读,那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摘自《检察风云》)

点评

说起来蒋经国也正是哈姆雷特型的人物。他是热情的,却又是冷酷的;他是刚毅有决断的,却又是犹豫不决的;他是开朗的黎明气息,却又是忧郁的黄昏情调。他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他是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徒。蒋介石、蒋经国这对父与子,并不是代表了两个世代、两种性格,如罗斯福与霍普金斯那样相反而实相成的人。他们都有点刚愎自用,都有点耐不住刺激,都有点好大喜功,他们都会用权谋诡计,使人疑惧生畏。他们都只能用奴才,不会用人才。

——曹聚仁(现代著名作家)

蒋经国“是一个勤劳的人”“是一个亲兵亲民的人”“他和百姓群众很接近”“他是一个认识时代的人”。蒋经国惟其是一个勤劳简朴的人,才可以缔造台湾经济奇迹的成果;惟其是一个亲兵亲民的人,才有台人对他的感念与肯定;惟其和百姓群众很接近,所以他的施政作为才能贴近民意;也惟其是一个认识时代的人,他对岛内,先是民主开放,解除党禁、报禁,继之又解除戒严,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卸除两岸近40年的人为藩篱;蒋经国更是一个反台独、主张大一统的中国人。

——王丰(台湾著名传记作家)

猜你喜欢
蒋经国历史
蒋经国是被民进党气死的吗
新历史
蒋经国曾贫困潦倒舀地沟油做饭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
蒋经国亲民:工地吃盒饭
蒋经国在海外的两次险遭不测